岳小国
(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101)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鄂西山区、长江和清江中下游,县境内的宗教组织历史悠久。唐代以降,在长阳境内开展宗教活动的教派主要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尤其是佛、道二教在历史上影响颇深。“至民国24年,全县有寺庙45处,计出家僧尼道士65人”①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长阳县志》,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2年版,第668页。。如今在政府认定的五大宗教 (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中,长阳有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四大类。其中,经县人民政府批准、省民宗委备案的宗教活动场所有四处:石滚淌天主教堂、道教中武当道观、长阳基督教堂、佛教观音寺。宗教活动处所五处:天主教晓峰垭会口、清水堰会口,基督教西寺坪聚会点、习家湾聚会点、高家堰聚会点。②资料来源: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宗局2012年统计数据。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长阳不同宗教呈现出新的变化特点及发展趋势。
长阳佛教活动大致起于唐,兴于宋、元、明,衰于清及民国。新中国成立后至土地改革时,寺庙或作民房,或自然朽毁,僧人均被还俗,活动已全部停止。改革开放后,长阳佛教经历了一个逐渐复兴的过程,佛教的“大众化”与“世俗化”交相辉映,构成当地宗教发展的一体两面。
1.佛教活动场所:观音寺
观音寺由古寺观音阁变更而来,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座落于县城东区、清江北岸。观音阁寺庙作为长阳县唯一开放的佛教信士活动场所,始建于明代。据《创建观音阁碑记》载,明末,南京户部主事长阳人李爵旅游至此, “览形胜,摄衣登其上,见石龛突出,内涌清泉,美若甘露。顾其前,众山环拱一水横流。其奇幻,实天造地设也。居民为爵言:昔有行人,夜宿此洞,见白气笼罩,如电光闪烁,经时不散,又常闻鼓乐声自东来,至洞口遂此。说者谓奥境奇辟,灵异斯著,理或然也。”于是他庀材木,率家丁,鸠工伐石,不月余而台基告成。因建楼五间,塑观音大师诸像于内。屏后塑南海景,上设天花板以覆之,右崖造厨房一所,并砌石炉一座,两旁造钟鼓各一架。复于石梁前凿龙头以引泉水,下浚二井盛之,阁成。观音寺建成后,顿觉气象万千,爽人眉宇。①(明)李爵:《创建观音阁碑记》。转引自: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长阳县志》,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2年版,附录,第766~767页。清乾隆十九年 (1754年),长阳知县李拔,复于崖壁左右上方,分别浮塑了“普陀胜概”和“慈航普度”8个大字。自此,观音阁香火日渐旺盛,文人、达士亦来乐诗酒咏风月。
观音阁寺庙自建成后,数百年来香火旺盛。自抗日战争以来,观音阁寺庙屡遭战火、动乱,寺庙建筑大部被毁,但是,这里的佛教信仰崇拜活动却从未断绝。观音阁在解放初,长期有尼姑居住,主持佛事活动。最后一个尼姑张氏,于1967年圆寂,观音阁的宗教活动亦从此停止。“文化大革命”期间,观音阁的建筑全部被毁,片瓦无存,佛教圣地变成一片废墟。1998年12月,为满足信教群众正常的宗教生活要求、规范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长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开始筹建恢复观音阁宗教活动场所的有关工作。2005年,观音阁寺庙更名观音寺,搬迁至龙舟坪镇何家坪村进行复建。
2.教职人员及信众
观音阁佛教活动场所开放后,为依法加强管理、规范其宗教活动场所,长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于1999年11月同意成立长阳观音阁寺庙管理委员会。观音寺现有常驻僧人3人,在宗教管理部门登记备案的有2人。据2012年统计,长阳有佛教信众约1000人,其中皈依居士500多人,分布于龙舟坪、鸭子口、都镇湾、渔峡口等乡镇;在信佛群众中,女性占70%;年龄在50岁以上的约占60%,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的约占50%,高中以上的约占30%;退休人员约占40%。
3.日常宗教活动
宗教活动主要指信徒为了修持、修福、荐亡所做的各种法事。法事主要在佛教寺院中进行,由僧人主持。观音寺主要活动有:(1)日常修持。僧尼每天都要进行朝暮课诵,燃香礼佛。(2)水陆法会。水陆法会的时间较长,少则7天、多则49天,规模较大,参加法事的僧人达几十甚至上百。水陆法会主要是诵经设斋、礼佛拜忏、追荐亡灵。(3)方丈升座。佛教寺院的住持称方丈,方丈正式晋院就职,举行典礼称升座。
寺庙其他日常宗教活动还有:(1)佛七。有以超度为主的弥陀佛七和地藏佛七,还有以植福诞生为主的观音佛七、释迦佛七等。(2)焰口。“放焰口”一般在黄昏进行,供以饮食,以度饿鬼,亦是施主为死者追荐的佛事之一。观音阁寺庙做过几次这样的法事。(3)蒙山。它是超度亡灵的一种形式。蒙山、拜忏、礼忏都是佛教念经拜佛、忏悔罪业的做法。
4.宗教交流
观音阁寺庙近几年对外开展的宗教事务活动主要有:释惟新法师于2003年先后到荆州章华寺参加佛像开光法会、任知客,到重庆万州慈云寺参加佛七法会、任纠察,到福建长乐基山寺主持佛像开光法会;2003年9月,重庆佛教协会副秘书长胜智法师来长阳参加了佛像开光活动;2009年9月,湖北省佛协副会长心继法师来长阳观音阁寺庙指导佛事。通过这些友好交往活动,增进了长阳观音阁寺庙与外界的相互了解。
道教早期的冥想始于庄子和老子,公元2世纪到3世纪,道教的智慧传统开始追求发展成具有组织特征的宗教。出家人、寺庙和正式的仪式开始出现。道教何时传入长阳已不可考,但据资料记载,唐代县城西已建有白鹤观。“仅有后殿,后苦募创建殿宇戏楼共五层”,大为可观。清乾隆年间扩为十重。②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长阳县志》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2年版,第668页。而现存规模较大的道教遗迹为天柱山“中武当”。
1.中武当概况
中武当位于长阳县城西部34公里的天柱山,海拔1445米,是湘、鄂、渝毗邻地区最大的道教活动场所。中武当道观于唐朝开始修建,原址在天柱。1868年,长阳刘家坪名士刘名、东湖县 (今宜昌县)员外黄太来,捐募巨资仿武当山格局,在天柱山修建宫观,逐步建成玉虚宫、南岩宫、地母宫、三帝宫、玉皇亭、灵宫殿、龙王洞等宫殿。整个建筑包括殿堂、宫观及其他房舍共计36栋,总面积3100平方米。中武当建成后,与十堰郧县武当山南北辉映,享誉四方,香客遍及川、渝、湘、鄂,成为鄂西南地区主要的道教活动胜地。
2.日常运作
中武当道观现有常住人员10人,在宗教管理部门登记备案的教职人员3人。现任鄢金华 (清真)道长为湖北天门人。在信教群众中,目前尚无皈依的道教居士,经常在宫观参加活动的信徒约有220人。道教在长阳有深厚的历史基础,道教文化和道教习俗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估计全县信众在万人左右,分布于长阳全县,以中老年人、妇女为主,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以初中以下占多数。
天主教传入长阳已有300余年,而基督教传入长阳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
1.天主教
长阳县的天主教信教民众比较集中,现有信徒2600多人,主要分布在大堰乡的石滚淌、赵家堰、清水堰等五个村,为湖北省农村天主教三大聚居区之一,对外影响较大。目前,长阳县域内较大的教堂有三座:
(1)石磙淌天主教堂。1700年,天主教开始传入长阳石滚淌地区,1747年开设堂口,时称“担子山堂口”,1893年修建石滚淌天主教堂。1924年后,石滚淌天主教堂成为宜昌天主教区的活动中心,截至1952年先后有138位神甫在石滚淌堂口任职,其中外籍神甫104人。1952年驱逐了外籍神甫,教堂由爱国宗教人士负责管理。“文革”时期,宗教活动基本停止,教堂设施部分损坏。1982年,石滚淌教堂恢复宗教活动,当时教徒已发展到1300多人。
(2)清水堰天主教堂。建国初期,清水堰会口有一个小教堂,后被损毁。2006年,经省、市、县民宗部门批准重建,由宜昌教区筹款修建,教堂建筑面织190平方米。长期在教堂参加活动的信教群众有300多人,目前无神甫驻堂。
(3)晓峰垭天主教堂。晓峰垭会口,1846年至1916年间,有天主教信徒40余人,1909年由比利时传教士余文金主持兴建教堂,面积约150平方米。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该地区教徒较少,又无神职人员,当地干部群众一直把教堂作为集体保管室使用。后由于长期失修,墙壁多处裂口,已成危房,1983年拆除。2006年,由宜昌教区筹款在原址修建新教堂,教堂面积155平方米。教徒分布于乐园、资丘、渔峡口、贺加坪等乡镇的12个村组,共有90余人。目前无神甫驻堂。
2.基督教
基督教传入长阳县仅20余年,然而发展势头迅猛,对当地宗教信仰格局产生了较大影响,并对地方宗教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基督教在长阳的发展
1991年,基督教开始传入长阳。最初是由隔河岩工地施工人员中的外地基督教信徒在工地附近传播;后来,范围逐渐扩大,并由宜昌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派人来长阳传教,长阳信徒直接到宜昌接受洗礼。因存在“自由传道”和“私设聚会点”等问题,相关部门曾多方制止,但屡禁不止,以至无序蔓延。到1998年,全县受洗的基督教信徒达200多人,还有部分自由传道的无法统计。为了规范引导基督教活动,1999年8月,长阳县委统战部会同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县公安局进行了调查,取缔私设聚会点6处,批准设立四冲湾、西寺坪、习家湾三处临时聚会点。1999年11月,随着长阳基督教临时聚会点的设立与“基督教三自筹委会”的成立,信徒人数不断增加。截至2012年底,由相关部门认定备案的教职人员1人,全县有基督教信徒近500人。
(2)主要宗教活动
礼拜。内容包括祈祷、读经、唱诗、讲道、祝福等。一般是星期日在教堂内举行,由牧师或长老主礼,无神职人员时亦可推举一位信徒主领。礼拜有主日礼拜、主日学校、守安息日、圣餐礼拜、结婚礼拜、安葬礼拜等。
聚会。基督徒的宗教生活,除了参加各种礼拜和团契活动外,还有各种聚会,藉以丰富信徒的宗教生活。聚会按内容可分为勉励会、布道会、奋兴会、培灵会、祷告会等;以时间分,有冬令会、夏令会、晨会、夕阳会等。
节日。圣诞节是基督教最重要的节日,为庆祝耶稣诞生,定于每年的12月25日为圣诞日;12月24日通常称为圣诞夜,一般教堂都要举行庆祝耶稣降生的礼拜;复活节是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受难节是纪念耶稣受难的节日;还有圣灵降临节、感恩节等。
礼仪。分滴水礼和浸礼两种。基督徒认为洗礼是表示信仰皈依的仪式,是耶稣所立的圣事,表明赦免本人一切的“罪”,脱去旧人做新人。根据1999年底的统计数据,长阳县信教群众到宜昌圣雅阁堂受洗礼的达200余人。2003年,教会对信徒进行重新登记,换发了由县教会制作的《受洗证》,按立圣职礼由按立牧师、长老等圣职人员举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当前的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各领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宗教组织、宗教活动和信仰宗教的人数都获得了很大发展,长期以来实行的行政主导型宗教事务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单纯依靠法律手段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当下的宗教工作应拓宽工作思路、做好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引导宗教和谐发展。
第一,信众多,长阳县信众超过一万人,分布于长阳全县,而且以中老年人、妇女为主,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以初中以下占多数。这就给政府的日常管理增加了难度。
第二,教堂基本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等问题。以石磙淌天主教堂为例,该教堂建堂历史长,有些建筑自然损耗或老化,为此,教堂每年都要进行维修,但由于经费不足,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根本性的维修,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佛教、道教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较深,而由西方传入的天主教及基督教则面临与我国传统文化、社会管理,乃至法律法规的适应性问题。因此,针对对不同的宗教类别,政策措施上应有所区别。
1.佛教、道教的管理
(1)寺庙宫观的管理。长阳观音阁寺庙及中武当道观自恢复宗教活动场所以来,就成立了由僧人 (道人)、皈依居士和信教群众组成的长阳观音阁寺庙管理委员会和中武当道观管委会,负责寺庙宫观的日常事务管理。
(2)宗教活动的管理。观音阁寺庙和中武当道观坚持每天早、晚课诵,按各自宗教仪轨开展宗教活动。观音阁寺庙每半月举行一次朔望祝圣法会,每季度举行一次冥阳二利超度法会,每年举行一次祈福消灾法会;中武当道观在每年的五个重大道教节日时都要举行祈福消灾法会。
(3)信教群众的引导与管理。观音阁寺庙和中武当道观通过说法讲道、走访、发送资料等途径,引导信教群众,积极向善,远离邪教。同时,还通过各种形式,引导信教群众遵纪守法,正信职业,积极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皈依居士应由当地佛教协会统一管理。目前,长阳县佛教居士的皈依寺院有当阳玉泉寺、荆州章华寺、点军文佛寺等多处开放寺院。有的居士没有与当地佛教协会和寺院联系,不利于依法管理。建议各开放寺院在授受皈依时,应要求皈依人到当地佛教团体登记备案。
此外,对于道教管理方面,由于一般道人很少接受道教知识的专门培训,仅靠“师徒”之间的口授相传,缺乏系统的学习,其他宗教有众多的宗教院校,而道教院校却少之又少,因此,道教与相关部门要利用多种形式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2.天主教的管理
石磙淌天主教堂从1983年开放以来,教堂的各项建设逐渐完善,服务社会的活动开展得比较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堂基本建设。石磙淌天主教堂建堂历史长,有些建筑自然损耗或老化,教堂每年都要需要进行维修,经过堂区管理委员会和各级部门的支持,教堂每年都进行了保护性的维护。
(2)完善管理,实行民主办教。石磙淌天主教堂在内部管理和民主办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逐步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并将各项规章制度上墙,由信教群众监督执行;二是成立了民主管理机构,堂区管理委员会由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代表组成,财务人员由信徒担任,做到不仅堂务管理民主,而且财务管理同样民主;三是加强了档案管理,由于教堂是一个百年老堂,各种资料和书籍众多,设立有档案室,规范了各种档案和书籍。
(3)引导信教群众爱国爱教,建设和谐堂区。教堂自恢复活动以来,每任神甫都能坚持爱国爱教的立场。堂区每主日及瞻礼的证道中,都是将国家法律、法规与福音精神相结合,劝导教友们遵纪守法,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信友与信友之间、信教与不信教之间相互尊重,友好往来,团结相处,这在本堂区效果显著,近些年来本堂区没有发生重大案件,深受当地政府和教外群众的赞赏。
(4)发展地方经济。由于堂区属于长阳边远山区,历来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近年来,堂区主动争取宗教管理部门和政府部门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修公路、建水池,对主要公路干线进行了硬化,解决了部分人畜饮水困难,架设了移动和联通无线电话。堂区以经济和精神的鼓励,使部分农民使用了现代科技 (农用汽车、三轮车、耕地拖拉机等),劝导大部分中、青年人走出大山,踏上了打工的经济致富之路。
(5)服务社会公益慈善事业。2004年,堂区为了解决当地教内外就医难和预防教友们集会时突发事件及制止无证行医、非法行医等不法行为,堂区在当地政府和县民宗局支持下,开设了一个诊所。2000年至2007年,堂区联系爱心人士,对当地贫困大、中、小学生给予经济资助,前后有60多位学生受助,合计金额15万元。四川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堂区组织捐献活动,合计捐款5000多元。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大堰乡石磙淌天主教堂获宜昌市民宗局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单位”称号。
3.基督教的管理
为了规范引导基督教活动,1999年8月,长阳县委统战部会同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县公安局进行了调查,取缔私设聚会点6处,并经宜昌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推荐,接收中南神学院毕业生胡志林为传教士。从此,长阳基督教活动逐渐走上规范的轨道。该县对基督教管理的措施和方法还包括:
第一,积极引导基督教开办社会慈善事业。主要做法有:一是开办爱心诊所,每月按时为信徒为当地群众进行义诊,数量达1000余人次。二是资助贫困学生。2001年4月,台湾行道会澳门教友张茂松、兰钦文等,通过宜昌市“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联系,来长阳开展扶贫帮困助学活动,捐赠助学资金近20万元,资助了近500名特困学生。三是救灾济困。长阳教友常献爱心,捐款捐物,救助遭遇天灾人祸的困难家庭。
第二,开展爱国爱教活动,团结信徒,反对邪教,伸张正义。2002年9月23日,长阳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筹备组”在西寺坪聚会点召开了“热烈庆祝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会上,信徒一致表示,愿意按“三自”原则办好长阳基督教会,走爱国爱教的道路。2001年2月16日,针对“法轮功”顽固分子春节期间在天安门广场自焚一事,长阳县筹备组召集信徒代表24人,在筹备组办公处举行了“揭发批判法轮功罪行座谈会”,揭批了法轮功反社会、反人类、反科学的邪教本质。
第三,积极引导基督教开展对外友好往来活动。长阳县基督教会积极开展对外友好交往,服务两个文明建设。在对外友好交往中,在“互相尊重、互不干涉、互不隶属”的前提下,加强与海外友好教会的联系。近年来,长阳基督教会接待了港、澳、台等教会友好人士100余人次。
通过对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宗教组织及其管理情况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到,当地宗教信仰尤其是近三十年来的宗教活动呈现出世俗化、大众化以及多种宗教混合交融的发展特点。
宗教世俗化理论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将逐渐减弱,最终退缩到一个相对独立的宗教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的宗教色彩逐渐消退。宗教世俗化的进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发展变迁,即社会各领域逐渐摆脱宗教的影响与束缚,各类制度日益理性化与科学化;二是宗教自身的变化,亦即传统的宗教组织通过不断调整自我,以适应整个社会日益世俗化的要求。美国学者拉里·席纳尔 (Larry Shiner)在《经验研究中的世俗化概念》一文中,总结出世俗化的几个方面:宗教的整体衰退,包括宗教思想、宗教组织、宗教行为等失去社会意义;宗教与社会的分离,宗教逐渐变为纯私人事务;宗教团体的价值取向发生改变,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世界的神秘感减弱,超自然成分逐渐减少;信仰与行为的转变;社会的神圣性逐渐向世俗化转变。①[美]罗纳德·L·约翰斯通:《社会中的宗教》,袁亚愚,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11~418页。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宗教发展历程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当地正经历一个世俗化的重要阶段,而且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商品经济和价值观念已经深入到宗教组织的各个方面,这使得宗教观念为现代社会的观念所影响,宗教场所的功能也逐步多样化。以道教为例,它正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以“自养”为名,参与开发旅游活动、利用组织的房产开设旅游观光团、老年协会、养生保健补习班等,以此来增加收入。佛教、道教凭借寺庙景观、遗迹打造旅游景观,开发旅游产品,以此来休闲娱乐,既增加了收入,又服务了社会,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长阳社会宗教发展过程也表明,宗教的世俗化是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它为宗教的生存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它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宗教的世俗化表明,现代化导致的宗教在社会生活和个人心灵中的不断衰退,宗教的神圣性和对世俗的超越性特征在宗教或社会生活中逐渐消退。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一个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宗教组织要处理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发展要求,宗教在我国社会生活和个人领域的退出是一个广泛而迅速的过程,也就是说,“现代化必然导致同样在社会和个人心灵中的宗教衰退”。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长阳宗教不断发展的今天,世俗化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其间也伴随着宗教信仰大众化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国家落实宗教政策之后,宗教的迅速发展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补偿性的恢复扩展过程。在这个快速的补偿性扩展过程中,宗教发展既面临世俗化倾向,又需要面对大众化或社会化要求。这就使长阳社会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宗教的发展面对着一个独特的现代性问题。因此,宗教的“大众化”或“社会化”与宗教的“世俗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他们之间充满了张力。
长阳宗教活动的第三大特点为多种宗教混合交融发展,尤其是佛、道两教与民间信仰的融合更为显著。 “中国宗教拥有高度兼容并蓄的特性”,①[美]杨庆堃:《中国社会中的宗教:宗教的现代社会功能及其历史因素之研究》,范丽珠,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9页。神学、仪式和传统宗教组织已经渗透到主要的世俗制度中。宗教在多神的、混乱的信仰下,存在神圣与世俗混在一起,不同的宗教与不同宗教的神一并供奉的事实。民间社会基本上对于严格的宗教神学观念不那么热衷,他们对和信仰有关的知识不甚了解,不少虔诚的善男信女或许因为在拜观音菩萨而自视为佛教信徒,他们一般对佛教教义一知半解,而且还同道教,民间巫术、占卜,以及其他教义混淆在一起。
佛和道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通过能够传道的宗教领袖撰写经卷来提出其观点,这些经卷经常套用传统宗教的思想,神明和仪式的传统为其所用。在佛教方面,其教义、仪轨、组织等影响了道教和民间信仰,而它本身也在这一过程中进行了本土化,接受了内地原有的某些伦理观念和信仰形式,这些变化对宗教的功能及其社会角色都会产生影响。因为在民众的宗教生活中,主导民众意识的是民间信仰所具有的道德和神圣的功能,而非宗教信仰境界的描述。经过数代的演变,来自不同信仰、混合在一起的神明同被供奉,“从中产生出的功能化倾向的宗教观将对宗教认知的疑问放到了次要的位置”②[美]杨庆堃:《中国社会中的宗教:宗教的现代社会功能及其历史因素之研究》,范丽珠,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9页。。
总之,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和社会转型的深入展开,社会结构的转型正逐步发生改变,过去总体性的社会结构正逐步分化和渐趋多元,而这一变迁在长阳县宗教领域也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一方面伴随着这一重大社会变迁,宗教发展中“世俗化”的现象不可避免,不同的信仰形式相互交融,甚至难分彼此;另一方面则是宗教的发展,宗教越来越走出自身,走向社会,并在这个社会化、大众化的过程中表现出越来越强的主体性、策略性和社会性特征。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宗局宗教股韩永波股长为本次调查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支持,谨致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