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
(重庆巴蜀中学,重庆 404100)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问题浅析
王智
(重庆巴蜀中学,重庆404100)
摘要:当前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分析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特点入手,对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改进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进措施
当前新课改正在各个教学机构中开展和推行,新课改针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因此,针对以往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课堂教学要改变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制定新的教学目标,突破传统教学体系,实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
(一)分析生物课堂教学目标。
要实现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很多方面的要求: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动词和行为表现程度。要明确教学目标的主体不是老师而是学生,因为教学目标的最终表现形式是学生的学习成果;行为动词主要是指学生该做什么;行为条件是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的条件,比如对任务完成的时间要求,器材要求等;行为表现程度指的是对任务能达到什么标准。教学方案的设计应该是有明确的、通过有效途径能够切实达到的教学目标,目标不能空泛,形式主义。
(二)研究课堂教学的对象。
高中生物教学中,对主体学生的分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生物课堂教学的设计目的是学生的“学”,教学目标是否能够有效地实现,就要看学生的发展。信息时代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打破了生物教学传统教育体系对知识的垄断和对知识认知的标准。研究教学对象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学习兴趣以及生活经验,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
二、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特点
(一)问题情境创设要体现生命课堂特点。
对于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师提问显得非常重要,问题情境设置能够体现出高中生物生命课堂的特点。有效教学要求对学生的教学要有效,同样提问也要取得直接的效果,根据生物课堂的特点,设置合理的情境,向学生提出有效问题,让学生能从生物特性的课堂学到生物知识。比如,在基因突变知识点的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从基因突变的定义,细胞基因突变的遗传,基因突变的原因,基因突变的特点、时间、特性等几个方面来逐渐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很好掌握基因突变内容概要及知识主干。
(二)要倡导生命本真的生态课堂。
在生物课堂中,注重教育学生生命本真的生态特征,注重生物教学的直观性,通过鲜活的生物材料及教学用具创造原生态的生物教学课堂。当前很多教师对于生物教学利用多媒体或单纯的黑板教学,不能及时利用生物材料及生物中生命本真的特性,偏离生物的教学规律,教学效果不佳。比如,在生物的生长素作用的知识点教学中,教师课前可以采集黄杨枝条,每组发两根,一根保留顶芽,另一个去除顶芽,通过生物材料来让学生切身感受生物中神奇的生命力,增加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挖掘教材的实验素材,充分体现探究性学习特点。
新课标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探究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不仅要通过教材本身的探究实验来培养学生,而且要结合生物课程内容挖掘教材的实验素材不断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生物课程对于实验的教学,只是单纯利用教材向学生教学会让学生失去兴趣,降低学习的效率,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也不利,要结合课本的探究性素材,通过课堂教学设计,创设更多探究性能力训练的实验,提高学生能力。
三、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在新课标下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措施就是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应该认识到生物教学不是单一地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而是把教育作为学生发展认知的手段。新课标下的生物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传授的知识与其他方面的事物和环境相联系,把它看做一个系统,而不是单一、孤立的事物。所以,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生物探究教学的成果,避免教学的程式化。
教师要组织好生物探究教学,把探究学习作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正确认识到探究学习的重要意义。探究学习有很重要的教学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进行探究学习。(2)围绕生物教学的重点问题,因地制宜地发展一些生物实验、野外考察和调查等活动。这些活动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生物问题和现象的分析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探究能力。(3)注重学习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教学目标,让学生对生物问题产生疑惑作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此外,教师还要创设生物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三)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技能和意识。
1.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训练,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交流习惯。教师要有步骤、有顺序地进行学习合作的训练,坚持循序渐进和由易到难的原则。2.教师要重视合作小组的结构和人数设置。人数一般在4到6为宜,小组既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又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变更学习小组,让学生能充分地进行交流和合作。
(四)加强学习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结合。
新课改下,生物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1.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对问题提出新的做法和观点。教师要发展“问题解决”“问题研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断的进行探讨和创新。2.教师在培养学习创新能力时,也不能忽视了生物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概念建构,将概括抽象的事物形成科学的概念,弄清基本的生物事实,学会应用和迁移,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3.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看一些生物学方面的书籍,了解更多的生物学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要途径,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用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水平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J].人民教育,2011,(7):42-43.
[2]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教育理论与实践[J],2010,(11):37-40.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