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
2008年,刘世彬被任命为石景山外语实验小学校长。
在此之前,她在美术学科取得的成绩已经相当令人瞩目:她是全国美术教材的最年轻编者、国培的导师、国家美术教育协会的秘书长。她获过很多奖项,在全国各地讲学,指导过很多老师、学生。她希望在小学美术这块土壤上继续耕耘下去。做校长,实非她心之所愿。
勉强度过了最初几个月的适应期后,她意识到,一名校长的工作做好了,可以更大范围地惠及教师和学生。于是她要求自己转变思想,把做校长看成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为了坚定这个念头,她在日记中写道:继续努力地生长吧,离苍天还很遥远!
打造雁阵队伍
多年前,刘世彬看过一本书,书名是《伟大之翼 ——雁群迁徙的启迪》。书中蕴含的深邃思想吸引了她。放下书,打造一个团队最核心的理念从此生根。
来到外语实验小学后,教师队伍建设摆在她面前。那个雁阵出现在她的脑海里,应该说,雁群迁徙的过程是最能体现团队合作精髓的过程,刘世彬希望她的教师队伍是一支随时能集结成“人字形”雁阵的队伍。合作意识的建立不能靠说教,也不能急于求成,它应该是一个小火慢炖出滋味的过程。
2009年,学校接到任务,推选一节班会到区里参加比赛。坐在校长室中的刘世彬意识到,这是一个契机,是一个引领外语实验小学的教师建立合作意识、形成合作规模、积累合作经验、提高合作能力的开端。于是,她高调拉开了准备班会的序幕——聚集所有的班主任,定主题,构思步骤、完成初稿。根据所长,她给每位班主任做了分工,有润稿的,有准备教具的,有准备演示文稿的,有给学生练习节目的。她组织班主任们,一次一次全体听试讲、打磨细节。比赛的日子到了,那一节班会精彩至极,不负众望地夺得了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
回味是必须的,凝聚的力量需要在回味中得到诠释。刘世彬将班会的整个准备过程做了一个视频小片儿,在教师会上放给老师们看。小片儿很抓人,这得益于刘世彬的基本功。刘世彬会摄影,有随时保留素材的习惯,在班会准备期间,她抓拍了很多感人的合作瞬间。她做演示文稿也是高手,给图片配文字更是她的强项。
初战告捷,但刘世彬知道,这只是个开始,她有足够的耐心,在队伍建设这件事上,一点一点加温加热,做足功夫。
紧接着,全区的说课大赛开始了。与说课大赛交叉进行的,是学校博物馆课程的实施。两项全校性的活动,给刘世彬继续历练这支队伍提供了机会。刘世彬缜密地推敲活动实施方案,第一次全校分工合作,她认为有必要将细枝末节考虑到位。
过程是意料之中的顺畅,但也存在着瑕疵。刘世彬看在眼里,第二年会设计对策规避这种瑕疵;第二年出现的瑕疵,第三年她再想策略。时光的流逝中,刘世彬像一个宽厚的守望者,默默守望着这支队伍的成长。
成绩是不容置疑地精彩,奖状、奖杯、奖旗,鲜花、掌声、声望,说课大赛成绩让全区瞩目,博物馆课程实施令校内外广受关注。
用心塑造,用情打磨,用宽容心理解,这是刘世彬带队的理念。一位老师深切地记得刘世彬跟她说过的一段话:教师是一种需要发挥智慧的职业,是一种需要传播爱的职业,管死了,遏制的是一种从内而外的性情。校长给予老师爱,老师会相应地给予学生爱;校长给予老师宽松,老师会相应地将宽松给予学生。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给孩子创造机会
上学期间的刘世彬,并不是班里的尖子生,甚至连中等生都不算。正是这段经历,让她知道了一个并不出色的孩子内心的渴望。
她在日记中写道:“面对一个班的学生,教师的目光中应该没有死角,教师的爱应该没有死角。我这样要求我的教师们,我也这样要求我自己。作为一名校长,我在心里对他们有一个承诺:我给予所有教师的机会、公平、情感不能有死角。”
她的理念一点一点渗透在日常的工作中,影响着整个外语实验小学教师的学生观。
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个平易近人的校长。六年级2班的马睿旸为刘世彬画了一幅漫画,题目是“喜欢当老师的刘校长”。漫画中的刘世彬大大的眼睛,简单的马尾辫,一只小猫咪肆意舒适地趴在她的腿上。在马睿旸看来,这个校长总能第一个回答她提出的问题。
2012年,学校建校十周年,在校庆的工作布置会上,刘世彬着重强调了一句话:“学校会不遗余力给孩子们打造盛大舞台,班级活动要秉承一个宗旨:每个孩子都要上台。对那些没有才艺的孩子,我们要给他们创造机会,哪怕只当背景中的一棵树,也要告诉他们,他们是多么重要的一棵树。”
2013年,学校装修,教学楼内的墙皮铲掉前,刘世彬组织了一次全校学生涂鸦活动。学校给所有学生准备水彩颜料,一至四楼楼道的墙面就是画布。涂鸦活动很成功,孩子们画得很奔放,美女漫画、山川河流、书法乐谱,沿着墙面铺展开来,线条是舒展的,色彩是斑斓的,没有拘谨,没有羞涩。
一位教师至今留着涂鸦活动之前、刘世彬发给所有教师的一条短信:“画画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孩子敢于大胆画,就是成功……我时常在想,每一次来校的客人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应该是孩子热情大方的状态,有礼有节的素养,每一次这样的机会就是他们锻炼的舞台,您说呢?”
一位家长在微信圈中说:一位艺术的校长,带着一群艺术的老师,给孩子们打造着一次又一次的艺术盛筵!
学校装修,文化内涵必不可少
2012年,学校面临整体的装修改造。作为设计者,刘世彬有自己的设计理念,经过沟通、借鉴、征询后几易其稿,装修方案最终敲定。
刘世彬认为:学校的装修不能等同于一般家庭的装修,文化内涵应该成为一个学校装修必不可少的内容。
一年多的时间,学校装修顺利完工。修葺一新的学校,不但延续了学校一贯的气质:小巧、精致、干净、唯美。更精彩的体现就是,在装修细节中对文化内涵独具匠心的设计。
你看,校园的茵茵绿草中,古朴木亭、碎石小路、鲜花绿树,入目怡然。更吸引人的是,草丛间或趴或卧或坐或立着只只彩泥小动物,小鹿、小兔、小乌龟……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刘世彬对此有着自己的想法,她说:大自然是和谐的统一体,植物、动物、人类本应共生如朋友,儿童的目光中如果日日见到这一幕,和谐的种子会或多或少植入他们内心。
像这样体现文化色彩的装修细节,在教学楼内处处可见。
书的角色很厚重,教学楼内,孩子们走在哪里,眼睛能看到书,伸手能够到书。每间教室后面配有书柜,里面是学校给每个班级精心配备的图书。教室外面,沿墙插满适合孩子读的杂志。二楼的茶歇室中有书,三楼的阅读角有书。
装修后的学校接受了来自区、市,甚至国家级团体的参观学习借鉴,随着参观团从一楼走到四楼,啧啧赞叹声不绝于耳。主题中蕴含着不同的文化色彩:童话、世界文化遗产、节日、收藏。设计色彩艳丽不失雅致,设计风格大气而不失精巧美观。
校园装修完成后,在刘世彬的策划下,学校组建了校园文化讲解团,团员由学生担任,学校撰写校园每一处景观的解说词,学生用汉、英语讲解。校园文化讲解,既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学校装修细节中的文化内涵,还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点子,又一次体现了刘世彬的教育智慧。
博物馆课程
《我爱博物馆》终于付梓出版时,已是2014年3月。距2010年10月博物馆课程立项,中间经历了整整4年时间。
这本由刘世彬主编,学校教师做编委的校本课程,以其设计之严谨、文字之精纯,图片之精美,一出版,即受到行家的关注,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喜欢。
当这本散发着油墨芳香的校本课程摆在刘世彬办公桌上时,刘世彬心里是一种静,一种水到渠成的静,4年的经历深深镌刻在这本书里,也深深镌刻在刘世彬的脑海里。
2008年她初任校长,即敏锐地意识到学校要有一门自己的校本课程。业余时间刘世彬喜欢去博物馆,那里丰富的教育资源让她心动。在她看来,博物馆应该成为一个为孩子们提供快乐学习、自主学习、实践学习的场所,成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第一课堂。基于这些认识,刘世彬将外语实验小学的校本课程定为走进博物馆。
对于编教材,刘世彬有着丰富的经验,全国小学美术教材,她是其中最年轻的编者。这是一个高度,正是因为这个高度,外语实验小学的博物馆课程,一直在高水准上实施运行。
申请课题,课题立项,启动仪式,每一个环节,无不浸透着刘世彬的思考。
博物馆课程的实施,让外语实验小学的老师们再一次领略到刘世彬的做事风格、文化底蕴、带队智慧。
4年的经历无疑是辛苦的,一年两个学期,4年8个学期,每个学期学校要协调全校12个班走进不同的博物馆,这不是简单的事情。刘世彬欣喜地看到,经过四年的实践,博物馆课程已经在外语实验小学生根发芽。到博物馆去学习,已经扎根于外语实验小学每一名师生的心灵深处。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