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2015-12-07 19:49施全峰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创新

施全峰

摘要:根据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以及目前社会就业的形势来看,创新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我国教育的要务,而高等院校更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引导者。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对于人才的传统定位与质量评价指标已不符合沿用于评价现今亟须的创新型人才,反而成为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阻碍。本文将从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入手,指出传统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之处,从而依据社会进步需求提出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057-02

从我国发展背景以及世界运行的大环境可以得知,创新不仅是各国必需的整体素质,更是强国的唯一出路,国家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决定了高等院校必须提出新型教育模式以及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发掘并塑造创新型人才,教育路径的改变使得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也有所变动。过去“唯学历论”的错误观点影响较深,直至今日仍然存在以文凭论高低、忽视实际能力的现象,要扭正这种观点,首先要以新的质量评价体系来衡量人才,使更多创新型人才得以服务社会。

一、创新型人才具备的素质特点

1.知识接受能力的广阔性和知识钻研的深刻性。创新并非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它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加以全新的、可行的观点,使事物能以新的角度更好地展现,也就是说创新型人才不能凭空创造,而必须具有继承前人观点、掌握已有知识的能力。所谓知识接受能力的广阔性,即是指学生的目光不能仅停留在一项知识或技能上,对于其他领域的知识也应有所涉猎,抛却“死读书”的想法,广泛地接受知识,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兴趣,如此,学生的思维空间才得以拓宽,对事物的见解才能更全面。创新型人才并非“全能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更重要的还是深入了解专业知识,肯钻研探索,积极思考,勇于尝试,做到“博专兼顾”,以广博的知识做后盾,以专业知识做利矛,在创新事业路上将所向披靡。

2.崇尚科学、追求自由的性格。人的性格很多时候决定了思维的方向与定位,性格懦弱的人往往对新型事物持有一定的恐惧态度,偏向循规守旧,思想上难以突破。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自由开放的思想与性格,保持适当的好奇心,有打破传统局限的信心与勇气,创新意识强烈,如此才能完成创新活动的革命,实现真正的创新。

3.创新能力是创新型人才的最重要素质。除了知识与性格,一个创新型人才的塑造,最核心之处在于能力的培养,空有创新的热情容易纸上谈兵,真正运用起来却不得其所,只有将思维与技能结合起来,创新才能进入可行阶段。创新技能是指能将创新思维实体化,通过一系列操作实现创新构想的能力,思维是创新的前提,技能则是创新的保障。学生如果不具备创新的技能,动手能力差,是无法成为全面的创新型人才的。

二、传统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比

1.传统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参考过去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可以发现,传统的人才质量评价主体是单一的政府评价,其评价带有主观性与片面性,难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承认,此外政府评价具有泛行政化的特点,与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相比,传统的评价忽视了能力的多元化,仅仅把目光放在学术上。这种标准显然不利于创新事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应充分考虑结合自身的考核方式与国外优秀的评测机制,建立公正合理的、符合社会人才需要的评价体系。创新人才的评价主体与系统需要革新,其培养模式也应随之改变。教师不再作为唯一的引导者,教学场所也不应局限于教室之内,对学生的培养大可加入社会实践的部分,令学生能尽早地、真实地接触到社会,通过一些企业的参观学习令学生意识到知识运用、能力创新的重要性,达到多元教育、全面教育的目的。与此同时,培养手段的进步将反过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实现科学性与客观性,也就是说质量评价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法实际上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

2.传统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过于片面,有失偏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知识是前提,然而能力才是核心,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中过分看重学生的知识水平,而对于学生的能力素质却很少参考进去,这也与评价的难易程度有关,考核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一般能通过书面形式解决,然而要考核学生的能力以及创新性则需要一段时间进行观察。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评价难度大而放弃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评估,从而否定一部分具有创新潜能的人才,在建立评价体系时,首先要注重对创新思维、素质、能力、意识的培养,其次进行情景建设,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观察,实现除卷面考核外的实际操作考核,逐步完善评价体系的指标,使适应社会发展、创新思维活跃的人才得以发挥潜能。

3.传统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要走出人才误区。所谓人才误区,即使上述说到的以学历、成绩论人才,判断一个人的能力素养,首先在评价时不能被片面数据影响,比如学生的过往成绩以及学历文凭等等。传统的人才评价中,学历的高低成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这与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宗旨是相悖的。建立新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不仅要抛弃这种误区,并且要拓宽评价的方式,区别传统人才与创新型人才。试卷、论文等传统的人才质量评价方法是不适用于创新型人才的,随着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人才质量评价体系也应与时俱进,多方考虑,只有对人才评价的错误意识得到改变,社会对人才的认识才会更公正合理,创新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风气。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建立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成为教育部门的首要工作,这也是实现人才社会化、多元化的保障。

1.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原则。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要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与多元性四个原则。实现评价的科学性,意味着评价指标的设立与评价方式必须符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活动,与教育教学目的相一致,能够全面反映人才素质,建立清晰的评价标准,能科学地反映学生的能力素质与潜能。实现评价的合理性,也就是注重不同人才的评价标准不同,评价的方法与指标要因人而异,不可固守规则,以同一套标准要求不同类型的人才,也不能只依据片面的材料来判断一个人的素质能力,要做到公正合理地进行评价。实现评价的可行性即表示评价的方法手段应该是切实可行并具有实际意义的。在建立评价体系时,要考虑该项考核是否可操作,得出的评价结果是否具备量度一个人质量的因素,是否能够保障评价的科学合理,只有充分考虑到评价的可行性,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实施其作用。实现评价的多元化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评价人才素质的广度,二是评价人才素质的深度,也就是说人才质量评价标准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在评价体系构建时可以使用多种评价方式来评估其在各项领域中的才能,同时,多层次的评估方式也能够了解其能力的程度。可以说多元化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endprint

2.质量评价的主体。以政府作为质量评价的单一主体难以保障创新型人才评价的公正性,多元化评价主体逐渐成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一大趋势,它主要包括指导性评价主体、过程性评价主体及结果性评价主体三类,对应的则是政府、教师与学生、社会单位三大群体。指导性评价的作用,即对评价活动进行总体上的监督指导,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规范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它在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任何的教育活动都离不开政府的指导与支持。过程性评价则是指参与到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即教师与学生自身的评价。由于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是时间最长、内容最多的,因此教师最能客观真实地了解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其评价具有真实性与全面性;同时学生对教师教育方法的感触也是最为真实的,学生作为教育过程的体验者进行评价,能有效地反映出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得失,促进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继而促进创新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结果性评价则是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反馈,它来自于社会上用人单位或是与被评价者有一定接触的人。结果性评价不仅能看到人才培养的效果,使质量评价体系根据社会需求及时做出调整,更可以反映出整个创新事业发展的阶段并提出下一阶段的目标,对人才培养评价有很大的指示作用。

3.质量评价的指标。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指标总的来说可分为五大部分,即品质、知识、能力、性格、素质。首先,品质包括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与职业素质,它在一个人的评价中是最为重要的,是一切判断的基本底线;知识即被评价者掌握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创新型人才同样需要广博的知识作为创新的前提;能力则是指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等,能力是创新的保障;性格,是指被评价者是否具备创新精神与冒险精神,能否做到勇于探索,刻苦钻研;而素质则包括身心素质,以及较为敏捷的想象力、反应能力等等。从这五大部分细分下去还可以包括许多不同的指标,但归根结底对人才的评价体系还是由这五大指标构建的,五项都应得到同等的重视。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以新的思想为核心,注重多元化发展,重视个性的作用,运用不同的模式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培养与评价,使每个人潜能都得以充分开发,如此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韩学军.基于创新思维的文科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2).

[2]王璐,孟凡静,李雯.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34(5).

[3]赵祖地,左珗.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2-65.

[4]夏人青,罗志敏.基于创业教育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走向[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53-55.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创新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改革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