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的开发对自闭症儿童手脚协调性的训练的意义

2015-12-07 19:49童爱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6期
关键词:自闭症

童爱梅

摘要:在自闭症儿童的诸多临床症状中,感统失调尤为普遍和明显,其中,手脚不协调、游戏玩不好是常见的感觉统合功能失常的早期征兆。因而,如何选择有效且可持续的治疗方法来改善自闭症儿童手脚不协调的问题,成为家长特别关心和关注的话题。鉴于此,本文以游戏作为切入点,选取具体的自闭症个体案例,从多个角度探讨游戏对自闭症儿童手脚协调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自闭症;感统失调;手脚协调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055-02

经过观察发现,手脚失调的自闭症儿童相较于同龄孩子,在玩耍上的技巧明显不足,甚至不会滚爬,不会系鞋带,不会堆积木。这种种症状都是由于自闭症儿童从眼睛、耳朵和四肢得到的感觉信息无法组合统一,从而导致对外界没有顺应性的反应。因此,家长的首要任务是通过细心地观察和耐心地教导,让孩子在游戏中玩好,在准确抓住孩子玩的天性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在游戏中改善手脚不协调的症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自闭症儿童通常孤独离群,缺乏社会交往技巧,他们的智力发育落后且不均衡,语言障碍较为突出,行为刻板且重复,手脚的协调性较差,甚至有明显的陌生人恐惧症,因而也很难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本文选取的自闭症研究对象为福建省龙岩市某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男生LXY,该生今年九周岁,父母均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该生在三岁时被诊断为自闭症。笔者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对该名自闭症患者感统失调的症状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在与同龄孩子的游戏过程中,LXY表现出明显拙劣的肢体动作,既不能掌握游戏的规则,更是多次都学不会游戏的动作,并且在尝试参与的过程中情绪十分不稳定,容易焦躁,也较为轻易地选择放弃。

其次,在使用手脚的环节中,LXY不能在第一时间准确分辨出左右,容易将左脚与右脚、左手与右手混淆,甚至出现过手脚混淆的情况,并且在多次出错之后,该患者就表现出强烈的不安和烦躁,难以继续游戏。

2.研究方法。玩是儿童的天性,通过游戏,孩子可以把声音和视觉结合起来,从而产生很多的感觉统合现象。如果自闭症儿童在其孩童时期能够学会玩好游戏,对其康复训练将有显著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本文在进行游戏对自闭症儿童手脚协调的个案研究的过程中,经过对多种研究方法的对比和衡量,最终选取游戏改善手脚失调的倒返实验研究。

倒返实验设计也被称为A-B-A-B设计或者还原—复制设计,是一种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个案实验法,实验的宗旨在于研究某种行为与实验处理的因果关系,属于单一的被试设计。

现将倒返实验的设计思路和实验过程相互对应,分点叙述如下:

首先,在进行实验处理之前的一定时间内,仔细观察并准确记录下被实验者的行为表现,以便作为目标行为的基础线期。该过程为实验的基线期阶段(A),实验的观察时间为7天。

其次,开始进行实验处理,同样的,要观察并记录被实验者的行为表现。该过程为实验的处理期阶段(B),观察时间要求为12天。

接着,取消第一次的实验处理,再仔细观察和记录被实验者的行为表现。该过程为实验的还原期阶段(A),其观察时间为5天。

最后,再次进行实验处理,继续观察和记录被实验者的行为表现。该过程属于实验的再处理期阶段(B),其观察时间与基线期阶段(A)的一致,均为7天。

本实验在对观察时间问题的处理上,统一将其固定为每天上午的8:35~9:10之间。另外,本实验将自闭症儿童异常行为的操作性定义为不符合情境要求的、无法自己控制的行为次数。在实验过程中,笔者针对不同阶段的异常行为的次数,采用λ2检验。

二、实验结果

在保证日常条件均不变的情况下,在每天的8:35~9:10时段为儿童组织和安排游戏活动。值得注意的是,该游戏是教学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同时紧密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鼓励引导以及设计情境的手段,帮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挖掘内心情感世界、改变客观世界认知、协调手脚正常使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笔者坚持在固定的时间内对被实验者进行有规律的观察和记录。现将基线期与其他三个阶段异常行为次数的对比以表格的形式统计如下:

根据倒返实验的判断原理,即:

其一,若经过处理条件的介入之后,被实验者的行为状况与基线期发生了变化,则可据此认为该种处理条件有可能影响被实验者的行为改变;

其二,当撤回处理条件时候,如果被实验者的目标行为重新恢复到基线期的水平,则可据此判定所介入的处理条件影响了目标行为的变化;

其三,再一次介入处理条件,若此时被实验者的目标行为再度随之而发生改变,则可以证明处理条件对目标行为的改变具有绝对的影响力。

综合以上原理,结合表2-1的数据显示,被实验者LXY在基线期阶段(A)中,其异常行为的出现次数约为15次,相较于处理期阶段(B)其异常行为次数明显下降。而将还原期阶段(A)与基线期阶段(A)对比,已不存在显著差异。紧接着,被实验者的异常行为次数在再处理期阶段(B)又再一次明显下降,同时,对应的标准差也明显降低,与基线期阶段(A)相比,再处理期阶段(B)存在特别显著差异。以上数据变化表明被实验者的异常行为的发生次数渐趋稳定。

三、分析与讨论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的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和智能障碍,七成以上患者伴有精神发育迟滞,手脚功能失调是自闭症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众多家长着急和头疼的重点问题之一。知觉感受和精细运动是与手脚协调活动紧密联系的重要影响因素,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在准确针对孩子好玩的这一天性的基础上,应当充分发挥游戏对自闭症儿童的正面作用。

在倒返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被实验者在自然的状态之下,确保其所在的环境和场景与往日并无差异,同时还要保证其周围的游戏玩伴不发生变化,教师作为干预的代理人,根据孩子独有的性格特点设计恰如其分的游戏规则和游戏场景。在第一次试验阶段,被实验者LXY因其手脚明显不协调的自身缺陷遭到大多数伙伴的嫌弃和躲避,在LXY以自认为友好的方式与伙伴接触时,也遭受到多数伙伴的抵触,LXY开始显现出明显的消极情绪,越发不能与伙伴一同融入到游戏当中。通过会LXY参加游戏和退出游戏的重复观察和记录,结果显示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多,LXY遭受落伍的情况愈来愈少,表现出了更多与人友善且能被伙伴接受的行为,随其精神状态的好转,其手脚运动的失调性开始得以改善。

针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游戏过程中群体的力量对个体的改变是巨大的,自闭症患者可能因为被排斥而更加消极和孤僻,也可能因为群体的活跃性和融洽性,发掘游戏的乐趣并迸发出参与活动的兴致和信心。通过多种多样的游戏,不但能够诱发自闭症患者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使其活跃思想并集中注意力,而且通过游戏过程中群体之间的相互启发和相互感染的作用,能够有效且快速地激发自闭症患者主动参与和积极娱乐的兴趣,并使其在循环往复的游戏环节中,大力改善手脚失调的症状,进而学会自我表达和积极表现。

参考文献:

[1]孙美丽.整合性游戏团体对提高自闭症儿童社会互动能力的个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

[2]吴怡娜.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治疗[D].河北大学,2009.

[3]尚云丽.合作游戏培养幼儿合作能力倒返实验个案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01).

[4]李春梅.融合教育理念下自闭症儿童治疗方式的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

[5]周念丽.自闭症幼儿社会认知实验及干预绩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6]胡月萍.音乐与游戏治疗对自闭症倾向儿童注意力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7.

[7]张志勇,邓淑红.自闭症儿童体育游戏干预个案研究[J].体育科学,201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闭症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关爱自闭症群体要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厦门推“爱心胸牌”关爱自闭症人士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关于自闭症儿童玩具设计创新研究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世界最大的自闭症基因组数据库识别出18个新的自闭症相关基因
心理护理在自闭症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广东东莞 绿荫行 关爱自闭症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