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四梅
合作学习方式成为当下教育教学理念的主流,它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这种学习方式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藩篱,优化了数学教学过程,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实现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从而达成共识,教学相长。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合理划分合作小组,激发学生合作的兴趣
为了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构建要科学合理,针对学生的基础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估,使小组成员在各方面的差异趋于合理,体现小组的异质性。小组成员一般都为4~6人,组内成员有着不同的分工,还可以不定期交换角色,以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兴趣是一种最强的合作动机。因此,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有效的合作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乐于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积极的体验,从中增长见识,培养能力。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习惯
1.良好的组织纪律
小组中人数虽然不多,但是要想合作学习有效,需要一定的纪律约束,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展开,避免没有价值的争论。当然所谓的纪律约束,并不是限制学生的自由,把学生管死,不让学生自主活动,而是在一定的纪律约束下,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活而不乱。
2.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生在合作中,不代表自己不用思考问题,不动脑筋。有效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每一个学生有准备、充分思考的基础上的,否则合作学习就不会成功。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形成依赖的心理,不习惯主动思考,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中间,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3.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
只有敢说,才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用通顺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准确地表达出来,使他人明白,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表达很有必要。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自主表达的平台,进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有效的合作学习,既需要自主思考,畅所欲言,又需要学生学会倾听,在听的过程中,抓住重点,发现问题,达到优势互补,一起进步。
三、精心设计探究问题,积极开展探究活动
1.根据教学重点内容设计合作问题
合作形式并不是只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走走形式,更重要的是为了理解和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而展开探究活动。比如,在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节时,教师不要把规律直接告诉学生,给学生探究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教师给予指导,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自主总结的规律,他们记忆更加深刻,理解更为透彻。
2.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合作问题
如果合作探究的问题设计合理,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就不冷场,不会脱离探究的主题,合作没有中心,漫无目的,交流互动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探究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梯度,具有探究的价值。问题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能拓展思维,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通过探讨解决问题。
四、制订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
目标的制订要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三维目标为指导思想,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发展、能力培养等几个方面。然后合理设计学习目标。从创设问题情境、多边交流、课堂达标、反馈评价等各个环节实施教学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活泼、好胜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把各个教学环节设计为一个个竞技场,通过比赛竞争,让学生把最精彩的一面展现出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带着各种疑问进行探究,学生的积极性异常高涨,使教学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达到预期的目的。
五、注重启发和指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合作学习要想有效开展,教师还得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和技能,比如,学会倾听,清楚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要虚心接受对方的建议,遇到分歧或者困难,要冷静思考,建设性地解决问题等。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启发和点拨学生的疑惑,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讨论,共同成长,尽量提出一些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边互动,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小组合作,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及时反馈信息,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延伸,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愉快的状态,大大活跃了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活泼、有序。它和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合作学习更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和主动性,通过小组活动,使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的关系“息息相关,沉浮与共”,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了学生的成绩,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全面的发展。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