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玉婷 肖冬瑞
【摘要】A Psalm of Life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诗人亨利·沃兹沃思·朗费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较早传入中国的西方诗歌之一。自从传入中国后,该诗不断被译成中文。在所有译本中,以黄新渠的《生命的礼赞》、黄杲炘的《生之颂》和黄一宁的《人生颂》最为出名。本文通过对比《生命的礼赞》、《生之颂》、《人生颂》和《人生礼赞》这四个译本,分析各自的利弊,指出在诗歌翻译中,译者不仅要注意意义对等,更要考虑诗歌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翻译赏析 美学价值 措词
【Abstract】A Psalm of Life is one of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s representative works, also one of the earliest poems introduced into China. Since its introduction into China, it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different versions, among which the most famous translations are from Huang Xinqu, Huang Gaoxin, and Huang Yining. This paper aims to appreciate their versions and a version from Professor Li Ming, and to point out that in translating a poem, the translator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aesthetics value of the poem, in addition to the equivalence of meaning.
【Key words】appreciation; aesthetics value; word selecting
引言
朗费罗所创作的诗歌中,深受人们喜爱的“A Psalm of Life”写于1838年,匿名发表于1839年。当时正值美国资本主义进入蓬勃发展时期,诗人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讴歌人生,反映出当时美国人民的心声。这是一首催人上进的励志诗。据钱钟书先生考证,朗费罗的这首诗是英语诗歌中最早被译成汉语的一首。该诗短小精悍、结构严谨。虽然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层次感强。诗人满怀激情地號召人们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生活、全诗分几个层次递进表达诗人的观点。诗人首先强调了灵魂的重要、死亡夺走的只是一个人的身体,而灵魂不会消失;他强烈抨击了“人生如梦”的思想,提醒人生要区分事物的表相与内在、立足当下、不沉迷于虚幻的未来、亦不留恋已逝的过去,而要实实在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人生的战场上做威武的英雄;继而,诗人希望,人们能活得高尚,做出一番业绩、把奋斗的足迹留在时间的沙滩上,既名留青史,又鼓励悲观者前行。
这首诗格式工整,用词严谨,韵律感很强。洋溢在诗句里的,是一种对生活与生命深深的热爱,这种爱呼唤我们不要浪费时间与生命,沉陷在想象与回忆的虚幻里不能自拔,而要勇敢地面对现实,一步一个脚印,赢得属于自己的光辉与灿烂!
一、A Psalm of Life赏析
1.节奏韵律方面。原诗共九节,每节四行。多采用抑扬格,也有扬抑格。在英语中有大量的单词,其发音都是一轻一重,也就是说抑扬格很符合英语发音规律。而诗歌采用抑扬格,读起来更是朗朗上口。每小节一、三行是八个音节,二、四行是七个音节,很少有例外。从音节上来说,很有规则。
英文诗韵有xaxa式(单数行不押韵,而双数行押韵)、aabb式(随韵)、abab式(交韵)和abba式(抢韵)。原诗韵律很整齐,虽然全诗尾韵不是一押到底,但每节的尾韵韵式都是abab型,即隔行押韵。
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要尽可能兼顾到原诗的节奏韵律。
2.修辞方面。全诗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形象更生动。“Tell me not in mournful numbers,/ Life is but an empty dream!”第一句将“life”与“dream”联系起来。积极的人认为life is not an empty dream. 悲观的人认为life is an empty dream. 在这里诗人就通过明喻的修辞手法明确表明他的态度,life is not an empty dream,从而号召大家积极乐观向上。“And, departing, leave behind us/ Footprints on the sands of time;” 这一句中,footprints 当然不是指真真的足印,而是指人类活动的痕迹。“Let the dead Past bury its dead!” 这一句中就将Past拟人化处理了。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考虑是否要保留原诗的修辞手法。
二、四种译文比对赏析
原文: A Psalm of Life
译文一:生命的礼赞
译文二:生之颂
译文三:人生颂
译文四:人生礼赞
此处的翻译的不同在于对life的处理,生命?生?人生?译文一加了一个“的”字,而原文整篇语言简洁,虽然把 “of” 翻译成“的”并没有错,但是作为一首诗的标题,就做到越简洁越好,所以译文一对标题的翻译并不可取。而“生”在汉语中一般用作动词,或形容词,与“熟”相对。所以译文二太过简洁,不好。至于“颂”和“礼赞”,笔者认为这两者并无多大区别。
第一节:Tell me not in mournful numbers,
Life is but an empty dream!
译文一:别用悲伤的语调对我低吟,
“人生不过是梦幻一场”!
译文二:别用悲切的诗句对我唱:
“人生只是虚幻的梦一场!”
译文三:别用忧伤的韵调向我哀叹:
人生不过是一场空虚的梦!
译文四:勿用悲伤的诗句对我吟唱:
人生只不过是梦幻一场!
第一节主要是纠正“life is but an empty dream”的颓废论调。四个译文全部都达意了,区别主要在于措词的不同还有标点符号的不同。先看标点符号。原文并没有使用双引号,而译文一和译文二的第二行都加了双引号。笔者认为,在第二行加双引号比较好。因为在整首诗中,诗人假想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青年(the Yong Man),另一个是歌者(the Psalmist)。这节诗中使用了一个话语过程,借青年之口反驳。所以加个双引号更合适。对第一行的翻译,译文一、三、四用的是低吟,哀叹,吟唱,都是两个字。而译文二用了“唱”,一个字,短促有力,与原文的语气不符。第四行“things”,译文三译成了“肉体”。原文并没有指明things指什么,译文三太过具体。
第二节:Life is real! Life is earnest!
And the grave is not its goal;
Dust thou art, to dust returnest,
Was not spoken of the soul.
譯文一:生命是真实的!生活是严肃的!
它们的终点决不是坟场;
“你来自尘土,必归于尘土”,
但这是指肉体,灵魂并未死亡。
译文二:人生多真切!它决非虚度!
一抔黄土哪里会是它归宿;
“你来自泥尘,得重于泥尘,”
这话所指的并不是灵魂。
译文三:人生是实在的,人生不是虚无;
坟墓并非就是它的终极地。
“你本是尘土,复归于尘土”——
那不是说灵魂,指的是肉体。
译文四:人生实实在在!人生充满期望!
人生的目标不是坟场;
“你来自尘土,必归于尘土”,
但灵魂决不是如此消亡。
原文第一行,选用的词语音节都很短,急促有力,后一句语气比前一句更强,表达了青年迫切地想阐述自己的想法。译文二“它决非虚度!”语气弱了下来。译文三“人生是实在的,人生不是虚无;”两个小句的语气都不强烈,与原文不符。虽然译文一的语气够了,但是把“earnest”译成“严肃的”,在这里,表达不出积极向上的态度。第四行,译文一跟译文三,太冗长。而译文二“这话所指的并不是灵魂”,不像是诗歌的语言,语气不对,只是简单地叙述。译文四“但灵魂决不是如此消亡”就更好。
第四节:Art is long, and time is fleeting,
译文一:艺术长久,韶光飞逝,
译文二:学艺费光阴,时日去匆忙,
译文三:艺业需恒久,而光阴只一晃。
译文四:艺海无涯,时光飞逝,匆匆忙忙,
原文中“art”应该取下面这种意思“an ability or a skill that you can develop with training and practice” 译文一译为“艺术”是错误的。
第五节:Be not like dumb, driven cattle!
Be a hero in the strife!
译文一:别作默默无声、任人驱使的牛羊,
要在战斗中当一名闯将!
译文二:别像默默的的牛羊任驱赶!
要争取做英雄,能征惯战!
译文三:做一个英雄去英勇奋战!
不要像被人驱使的哑牲口!
译文四:勿做默默无语、受人宰割的羔羊!
要勇于斗争,做一名闯将!
“cattle”的意思是“cows and bulls that are kept as farm animals for their milk or meat”,但是在中文语境中,牛一般用来形容勤勤恳恳工作的人,“俯首甘为孺子牛”。羊一般用来形容性格温顺,甚至软弱的人。所以在译文中用羊代替牛会更好,便于目的语读者接受。
第六节:Trust no Future, howeer pleasant!
Let the dead Past bury its dead!
译文一:莫信托未来,不管它怎样欢畅!
让逝去的岁月将死者埋葬!
译文二:将来再美好也别空指望!
让死的过去把死的埋葬!
译文三:别指望未来,不管它多欢乐;
让已逝去的岁月也去它的蛋吧!
译文四:勿寄望于未来,不管有多美好!
让逝去的岁月将过去埋葬!
原文第一行pleasant future,译文一译的是“欢畅”,译文二是“美好”,译文三是“欢乐”,译文四是“美好”,在汉语中,一般是不会用欢畅,欢乐来形容未来的。第二行“its dead”是同前半句“the dead”联系起来的,译文一译成“死者”,过于具体,使得范围变小了。译文二“死的”,意思不通顺。译文四“过去”,则比较好。而译文三语言太过粗俗,不适合现代诗歌用语。
第七节:Lives of great men all remind us
We can make our lives sublime,
译文一:伟大人物的生平把我们提醒,
我们能使我们的一生变得高尚,
译文二:伟人的生平向我们指出:
我们能使此生超群脱俗—
译文三:伟人的一生都是好榜样—
我们能使得人生崇高而伟大。
译文四:伟人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我们因此让生活变得更加高尚,
第一行,译文一“伟大人物的生平”太过冗长,而且“生平把我们提醒”动宾搭配不当。译文二“生平向我们指出”也是动宾搭配不当。第二行“sublime”,译文二译为“超群脱俗”,有点过度发挥。译文一跟译文四译为“高尚”就很好。同时,译文一和译文四中二、四行“尚”“上”押韵(ang)。
第九节:Still achieving, still pursuing,
Learn to labour and to wait.
譯文一:永远要有所作为,不断追求,
学会劳动,也学会等待和期望。
译文二:不断去收获,不断去追求;
永远在学着苦干和等候。
译文三:不断地探求,点滴地积累,
要学会工作,还要坚持不息。
译文四:我们永远进取,我们永远追求,
我们学会劳作,我们学会等待。
最后一节诗是全诗的高潮部分,译文要注意语气的递进。而且第三、四行重复了“still” “learn to”。译文一“有所作为,不断追求”没有重复效果;“学会劳动”“学会等待各期望”,重复了“学会”这个动词,可是后面这个小句多了一个“也”字,而且“等待和期望”跟 “劳动”字数不等,就破坏了原本并不强的重复效果。译文二第三行保留了原文的重复效果,可是第四行就省略了。译文三第三行把“点滴地积累”改成“不断地积累”就可以保留原文的修辞手法;第四行也是动词不对等,宾语字数不相同,因此就没有重复的效果。这两行处理得最好的就是译文四了。第三四行都只改了动词所带的宾语。能够在达意的基础上,保留原文的修辞手法,让目的语读者也能感受到原文作者特意采用的修辞方法。
三、结束语
本文对A Psalm of Life四种汉译文进行对比赏析,分析各自的优劣,说明汉译英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达意是最基本的要求。在达意的基础上还要兼顾措词,标点,修辞等方面。同时,译文还要满足诗歌的美学价值,诗歌翻译是形式与内容的结合。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朗费罗[OL].http://baike.baidu.com/view/78006.htm,2013.07.19.
[2]李明.翻译批评与赏析(第二版)[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206.
[3]钱钟书.七缀集[M].北京:三联书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