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教学运行管理机制研究

2015-12-07 20:53汪传雷从来好张洁熊月霞王修玲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5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

汪传雷 从来好 张洁 熊月霞 王修玲

摘要:结合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炼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院系层次教学运行管理之不足,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学科专业大类平台课程组组建和运行、本科教学基础管理、教师能力提升、实践教学建设、质量工程建设等方面探索院系层次教学运行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学科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264-03

一、引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关门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呼应教育深度融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潮的顶层设计和重要部署。中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取向和根本任务,本质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学校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型,如何推进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经济社会新常态、互联网+、创新创业引致的新态势、新机遇、新挑战,同时伴随各级各类教育教学领域项目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复杂,高等学校教务部门的管理职能已经并将继续从原先的事无巨细直接管理逐步向宏观管理和部分微观管理转型,由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并重,向侧重目标管理为主转变,而作为高等学校院系一级的组织,已经成为承担教学过程管理的中坚力量,且每年度接受上级组织学校教务部门主导的目标考核,这势必对传统的院系教学管理运行提出新的要求。如何构建和完善院系层次教学运行机制,在上级教务部门规划目标和资源配置范围内,发挥院系的组织性、主动性、能动性,探索逐步形成沟通学校教务部门、院属系或教研室、教师和学生的桥梁,进而推进教学运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为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服务,是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二、院系层次教学运行机制

院系教学运行是高等学校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一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的指导和影响,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机构优化调配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规范信息工作,保障教学活动的健康有序运行。教学运行机制主要包括教学活动的四个方面[1]:一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活动及其管理;二是保障培养方案有效实施的资源配置活动及其管理;三是培养方案的实施活动及其管理;四是培养方案服务对象的需要的满足及过程的管理。

院系层次教学运行管理机制涉及与院系与学校教务处的关系、院系之间教学运行协调、院系与专业系和教研室之间的教学关系。传统的院系层次的教务管理主要是由院系教学办公室承担,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上传下达学校教务安排以及排课、考试考务、学籍管理等事务,相对比较简单;但是,随着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殷切期望不断升高,院系教学办公室承担的工作越来越多,如教师能力发展、招生宣传和招生工作、教学建设、实践教学、教学督导、创新创业等,相当部分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成熟的经验,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加以研究。因此,在学习党和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章制度政策的基础上,认真研读上级教务管理部门的文件精神,勇于担当,积极实践,及时总结,持续创新,力争取得好的效果。

三、院系层次教学运行机制具体内容探索

1.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大学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一般是本科新生入學前制订,作为四年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大法”,一旦制订汇编印刷成册后就严格遵照执行,一般不能改变和调整。这需要院系具有前瞻性能力,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特别是未来专业人才的素质需求,结合上一年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制订。在这项工作中注意把握三点:一是根据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正式发布的文件要求,认真研读把握精神,如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等模块及其学时比例;结合《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的通知》(教高[2012]9号),将规定的必修课程列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考虑不同学科专业大类不同则人才培养方案也存在区别;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及时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融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努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的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由单纯面向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向全体学生的转变,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力争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二是参考上年乃至前三年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培养方案的连续性,如增加一门新的必修课,则将原有的一门必修课调整为选修课,因为每年均有学生可能课程学习成绩不理想要重修,而各个年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往往存在不同,防范学生因无重修课程而难以达到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要求而无法毕业问题的出现。三是强化本科人才培养执行的刚性约束,减少执行的自由裁量权,促进教育公平。院系制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流程:首先,接到上级教务部门学校教务处有关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文件,院系组织专业系或教研室的教学主任深入领会上级文件通知精神,统一认识,强化规定动作的一致性,同时明确哪些是各个专业自选动作;其次,教学主任组织本系或教研室教师征求意见建议,形成共识,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初稿上报学院;再次,院系再组织教学主任会议集体确定,经院系教授委员会审核,再报学校教务部门审批,若无反馈即为终稿,若有反馈则根据具体意见进行完善。最后,根据学校教务部门印发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汇编执行。

2.学科专业大类平台课程组组建和运行。为了提升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引导教师共同提高、促进教育教学公平,根据上级教务管理部门的要求,院系在学科专业大类相同的必修课程采用课程组的方式进行教学,实现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课程学分(学时)的统一,在此基础上,逐步做到教学大纲、教学主要内容、考核标准和方式的统一,努力推进“多人一课”和“一人多课”,强化教师之间的比学赶超,扩大教师和学生的知识面,提升教学质量。首先,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的要求和各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确定学科专业大类平台课程数量和名称;其次,结合教师的学术专长和兴趣爱好,确定某门学科专业大类平台课程的教师人选,并由参与该门学科专业大类平台课程的老师推荐一名资深教师作为负责人,负责召集开展课程教学和教研活动;再次,某门学科专业大类平台课程负责人因地制宜开展教学大纲、教学主要内容、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比例和考核方式的统一,但不一定统一教材,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多人一课”和“一人多课”并举,以便发挥不同教师的专长;最后,某门学科专业大类平台课程负责人在一个学期结束后,组织成员献计献策,集思广益,及时总结本学期该学科专业大类平台课教学经验,为下次该课程教学奠定基础。此外,有的放矢逐步尝试对不同平台课的教学进行评比,努力营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环境。

3.本科教学基础管理。长期以来,学校层面教务部门通过实践和积累,初步形成了一套较规范的教学管理和教学基本建设的制度,但是院系层面往往疲于应付事务性工作,缺乏系统思考和总结,很少有制度,教学管理和教学基本建设较落后,转变这种局面必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首先,根据学校教务部门职责和本院系的实际,梳理院系层面教学管理和教学基本建设的内容,并分门別类加以划分;其次,明确院系教学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分工职责,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结合学校教学绩效考核点,采用责任者制度和AB岗制度,尽力减少交叉和重复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再次,充分发挥教学办公室工作人员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示上级部门的要求,让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合理的加以采纳,条件不成熟的说明缘由,逐步形成惯例,若第二次同样事项且上级要求和现实条件不变,则按照惯例执行,力图提高工作效益。特别是涉及学生事务,要求熟悉学校相关制度,引导学生通过纸质文件、宣传栏、网络媒体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守则、人才培养方案、选课制度和流程、学分绩点等,以人为本,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

4.教师能力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方式手段特别是信息化手段日新月异,教师必须真正“活到老,学到老”,教师能力发展问题日渐凸显。作为院系层面的教学运行,必须高度重视教师能力发展问题。首先,积极鼓励教师和教务人员参与教学研讨会特别是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教学研讨会,院系教学办公室不定期收集教育研讨会的信息并及时转发相关教师,对参加教学研究会议的人员每年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支持教师发表和推广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特别是对参加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的研讨会加以重点支持,力争逐步发展一支全员参加、专兼结合、既齐又强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其次,院系不定期邀请一些教育教学大师光临我院开设讲座或开展交流活动,要求相关教师参加交流,通过大师解决疑惑;再次,结合上级开展的教学奖、优秀教师称号等评比事项,院系认真开展初评活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最后,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竞赛活动,对表现优异者申报本科质量工程项目和教学项目在同等条件下考虑优先推荐。

5.实践教学建设。随着教学方式的变革,实践教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研究性课程、素质教育课程、实践教育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学科竞赛项目、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名目越来越多,有时甚至眼花缭乱。作为院系层面的教学运行,适应挑战优化管理刻不容缓。首先,深入剖析各类实践教学建设项目的出发点和背景,及时将相关信息通知教师,帮助沟通项目公告中的疑难问题,特别是项目申报的条件限制,以及项目管理办法特别是结项要求,避免因政策不明浪费时间或者立项后陷入困境。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广泛搭建实习实训平台,承办各级各类学科竞争特别是创新创业竞赛,引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其次,针对不同实践类课程项目的特点,进行文本形式审核,减少上报后因形式审核不通过的现象。再次,明确实践教学建设项目负责人的责任,要求负责人熟悉项目管理办法和相关财务管理规定,做好预算,结合实际批准经费使用经费。最后,院系通过项目立项、中期考核、结项情况,将创新创业文化营造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创新创业价值宣传,发掘树立创新创业先进典型,引导教师和学生将兴趣转化为行动,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增强教和学活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6.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是以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以“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为原则,重在内涵建设。根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以及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教务管理部门颁发的文件精神,院系强调以基础性、全局性、引导性的项目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以调动教学系和教研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营造重视教学、重视质量的环境。例如,在学院物流管理特色专业项目的建设过程,结合我省工业强省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强化物流系统分析和设计、物流项目管理、企业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培养;在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和物流管理综合改革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结合创新创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强化企业竞争模拟课程的实践,鼓励学生参加企业竞争模拟大赛等;在精品课程、规划教材、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过程中,鼓励将最先进的科研项目成果引入到课程和教材中,使教师和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动向,因地制宜引进研究方法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初步科学研究的工具手段和流程步骤;在教学团队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鼓励教学系和教研室开展双师型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同时要求教学团队结合自身情况组建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团队,开展“顶天立地”研究,有的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有的承担政府行政部门的规划项目、企事业单位的咨询项目,并积极吸纳本科生参加,提高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四、结论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拔尖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使命,而高等学校院系层次教学运行管理机制是不容忽视的一环,应在了解、认识、掌握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深化院系层次教学运行管理机制改革创新,将以人为本与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有机结合,做好教学服务和管理,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贡献一份力。

参考文献:

[1]王伟廉.中国大学教学运行机制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
从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浅议汽车专业课程设置与实施
高校转型背景下应用物理专业建设的改革与探索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