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紫薇
曾任大垅村村支书的王建红,到现在也没想通,为啥当初令全村人“兴奋不已”的扶贫项目,如今变成了压在所有村民心上的大石头。他了解到,全乡10个行政村中,有8个行政村出现负债情况,最严重的一个村子光修路就欠了100多万元。
要想富,先修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是脱贫致富的关键。然而许多地方将基础设施的完善寄托在当选贫困村、争取扶贫项目上。但是,扶贫项目数量毕竟有限,能不能争取上需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
探究“欠债”事件的始末,债务的根源是乡干部给他们“画了大饼”,承诺了配套资金,但完工后资金却不到位,使村民“越脱越贫”。
值得注意的是,在乡政府的通告中,对欠债只字未提,只是宣布:“全省农村乡镇通油(水泥)路率达100%。”这漂亮的政绩背后是以大垅村为代表的贫困村背上巨额债务为代价的。为求好看的政绩而不顾现实情况,一味地负重前行,无异于拔苗助长。只有找到适合自身的科学发展之路才能实实在在地脱贫致富。
中国老区建设2015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