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飞
(本文图片提供/ 李云飞)
四川省苍溪县中小学校“开学第一课”总少不了观看《血染苍溪遍山红》电视纪录片;每所中学的毕业季,总少不了上“最后一课”:《红色苍溪——我永远的根》。
苍溪县是怎样把老区历史、老区精神作为中小学生革命传统教育内容的?这事儿还得从县老促会一次常务理事会说起。
陵江镇初中的毕业生在“最后一课”上庄严宣誓。
2009年3月2日,苍溪县老促会召开常务理事会,议题是怎样才能增强群众的老区意识。
“去年我会提出了在全县每个乡镇交通要道口制作一幅宣传老区永久性标语的建议,得到了乡镇响应:去年八月起,我会与文体局、电影放映公司在城区联合推出反映革命老区的‘每周一场革命战争影片’活动,放映前后播出我会提供的十多条宣传标语,这两项工作对提高我县群众老区意识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仍有不少人把老促会当成老年人协会,对什么是老区、老促会是什么组织这些问题还不清楚,所以,我们还要加大老区宣传的力度,创新工作方法。”
会长莫异矩稍作停顿,接着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七八十年过去了,经历过土地革命战争、红军时期的老人越来越少,现在的青少年几乎无从知晓老区历史和他们祖辈的经历。要使革命传统教育不断代,宣传老区历史、传承红军精神的工作得从娃娃抓起,我看可以纳入学校教育,大家以为咋样?”
“莫会长说得对!我们可以建议各学校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老区革命传统教育,讲我们苍溪老区的红色历史。”副会长曹熙沛表示赞同。
“给小学生讲老区历史,他们能否听明白?小学生的思品课是有课本的,把苍溪红色历史加进去会不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刘浩德副会长发言道。
莫异矩说:“我有个想法,以前的学生都读过一篇爱国主义的课文《最后一课》,我们也在全县中学毕业生中开展上好‘最后一课’毕业教育活动,内容就讲苍溪老区的红色历史。”
苍溪县老促会的常务理事们围绕收集“最后一课”的素材忙活了起来。查阅地方党史、县志,下乡调研,走访健在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参与人、见证人和研究人员。知道是为了编写教材,老促会的同志所到之处得到大力支持和帮助。县委党史研究室主动将待印发行的地方党史、相关故事书稿的电子版直接提供给了老促会。
经过5个多月的努力,以苍溪老区革命史为经,以创建地下党组织、红军解放苍溪、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红军长征出发后地方党组织坚持斗争及其各历史时期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为纬,近30000字、约100幅照片的“最后一课”教材:《红色苍溪——我永远的根》初稿完成。
审稿会上,会长们认为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但是篇幅太长,无法在一堂课的时间讲完,必须精简压缩文字。县关工委也对初稿提出了需要求证、增、改的9处意见。
经老促会会长会议审定的教材为13000多字、85幅图片,经莫会长向县委书记汇报并取得同意后,县老促会与教育局共同制定了在全县中学实施的意见。
县退休教师协会会长、县老促会教育分会会长牟学良代表各中学关工委主动请缨,他们的成员几乎是清一色的优秀退休教师,自愿承担各学校“最后一课”的教学任务。
2010年5月,县教育局发出了《关于在全县中学上好毕业前“最后一课”的通知》,印制《红色苍溪——我永远的根》5万册,下发全县24所中学。
东青中学毕业班的学生们在上“最后一课”。
从5月中旬至高考、中考发榜期间,苍溪各中学采用邀请县乡老促会、关工委同志演讲,由班主任或德育课老师上课等形式的“最后一课”正式开讲了。
2011年6月,苍溪县嘉陵职业学校邀请县老促会,给应届毕业生和当期农民工培训班500多人上“最后一课”。为了增强时效性、针对性和贴近性,“最后一课”中反映近期著名苍溪人的内容加入了农民工队伍里成功人士的故事,教材小标题改为《苍溪老区——我为你自豪》。
那天,县老促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全体来到嘉陵职校。“最后一课”的讲演受到全体师生热烈欢迎。
2012年10月17日,广元市老促会第17次会长会议在苍溪召开,苍溪县老促会、县委党史研究室耗时一年多拍摄制作的电视纪录片——《血染苍溪遍山红》,在会上播放并赠送所有参会人员。会后苍溪老促会建议将此片作为全县中小学“开学第一课”的内容,县教科局发出“通知”,指出开展好“开学第一课”和“最后一课”活动,“旨在深入开展励志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深层次了解苍溪、热爱家乡、建设美丽家园的激情,激励他们怀揣苍溪闯天涯,功成名就不忘家”。
随后,经县老促会及其教育分会、县教科局、教育系统关工委的共同策划,实施了将“最后一课”和“开学第一课”制作成视频光碟的计划。
4月20日,苍溪县城郊中学多媒体教室里坐满了毕业班的中学生,同学们观看完《血染苍溪遍山红》电视片后,县老促会李秘书长作了《红色苍溪——我永远的根》的演讲。
2013年4月苍溪县城郊中学学生在“两课”视频录制现场。
“最后一课”和“开学第一课”让东溪镇的学生知道了自己是吴忠将军的小老乡,让陵江镇的学生为有罗青长这样的老红军而自豪,让白山乡的学生以家乡出了个无敌战将为荣……
5月底,“最后一课”和“开学第一课”的视频光碟由县老促会制作完成,县教科局复制并连同开展“两课”活动的“通知”下发到全县中小学校。
2013年6月4日,东青中学组织初中毕业班学生观看《红色苍溪——我永远的根》电视教学片,很多同学潸然泪下,纷纷表示:继承先烈遗志,弘扬老区精神,争做红军传人,为建设美丽家乡、实现中国梦而发奋读书。
6月7日,双石小学给初三毕业生上“最后一课”,看完视频组织了讨论。关于这次活动的报道这样写道:通过这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受益匪浅,纷纷表示一定要学习红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为建设美丽苍溪、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新观乡是广元市建立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陈家沟支部的地方。2014年6月6日,乡小学校长蒲俊在初中毕业生观看《红色苍溪——我永远的根》后,进行了题为《放飞梦想、历练人生》的理想教育、励志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弘扬红军精神,做红军传人,热爱红色苍溪,建设幸福梨乡。
6月11日,石马初中把中考动员融进“最后一课”,学生谭红代表全体毕业生表示,将以优异成绩告慰先烈、回报师长、父老和家乡。
城郊中学将革命传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志品质、理想信念、孝亲敬老、勤劳节俭等教育融进“最后一课”,并增加了学校领导高考中考动员、毕业生代表发言等环节。
陵江镇中学上完“开学第一课”后,在全体学生中组织了以“爱国、勇敢、团结、自强”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元坝镇中学把安全习惯养成教育作为今年春季“开学第一课”的结合内容;浙水乡小学在“开学第一课”上,重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 字和“八礼四仪”规范要求;五龙小学开展“开学第一课”主题班、队会活动,内容涉及安全文明行为习惯、礼仪养成、心理辅导等……
老红军、任荣将军故里——彭店乡初中,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向英雄学习”为主题,与中小学“明德知礼工程”和中国梦教育紧密结合,开展了“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
苍溪各中小学以“两课”活动为抓手,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励志忠孝诚信教育和良好习惯养成等于一炉,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颇受师生欢迎。
曾经对老区一无所知的中小学生,现在不但知晓了苍溪的红色历史、老促会是促进老区建设的组织,而且让老区精神在学生心中扎下了根,滋育出远大的理想、坚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白鹤乡初三学生陶小雪在上完“最后一课”后说:“如果不是革命前辈用生命换来新中国,我们怎么能有这么好的条件。以前我耽误了许多时光,今后一定奋发努力,把学习搞好,绝不辜负革命先烈和父老乡亲的厚望。以后不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生我养我的苍溪革命老区,努力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陵江镇初级中学毕业生、学生会主席白昊宇说:“苍溪这片热土养育了我们,陵江镇中培养了我们,作为革命老区的后人,我们务必秉承先烈的优良传统,不辜负家乡父老和学校老师的殷切希望,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母校,回报家乡。”该校全体毕业生在“最后一课”活动中庄严宣誓:牢记父母期盼,不忘恩师教诲;铭记母校校训,珍惜母校荣誉;为红色苍溪添彩,让红军精神生辉。
漓江镇小学师生在上“开学第一课”。
城郊中学初三毕业生苟德斌上完“开学第一课”,在感想中写道:今天我们的社会和平、生活安宁,是成千成万先烈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大地是先烈永久长存的见证,虽然墓碑随时间的消磨,惨淡和模糊了棱角,但是那英勇顽强的气概和宁死不屈的精神将长存于我们灵魂深处。
杨源同学写道: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一定要凝聚中国力量,为了共同梦想努力奋斗。
陵江镇中学分管德育教育的钱宗明副校长告诉我们:今年春季,学校结合纪念红军强渡嘉陵江80周年,进行了“开学第一课”教育;6月初,开展了“最后一课”毕业教育活动。下半年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我们组织师生收看了“阅兵式”,围绕“爱国、勇敢、团结、自强”四个主题,组织学生开主题班会,写观后感、心得体会。这项活动已连续开展4年了,校风校纪比以前更好了,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2015年9月,苍溪县老促会、教科局联合对开展“开学第一课”和“最后一课”的情况进行了调研总结。
县老促会、教科局领导班子成员联席会,一致肯定“两课”教育显著成效。莫异矩会长综合大家的意见认为:“两课”教育的做法是对头的、有价值的,不仅要持续开展下去,而且要不断深化、创新、完善。
在方式上创新,要把苍溪“两课”教育与市老促会“在中小学生作业本的扉页和尾页印上广元革命老区史料”的教育方式有机结合,形成中小学生革命传统教育常态化。
在内容上创新,要把弘扬红军精神、老区传统与建设美丽苍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机结合,使内容更丰富、更务实、更有说服力。
在操作上创新,要组织精干班子,对当年红军战役战斗、老区人民支援红军和新时期建设美丽苍溪的典型人物、事件进行深入挖掘,编写更多更加感人的英雄故事,增强革命传统教育感染力、吸引力和号召力。
中国老区建设2015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