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文凤(广东省河源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夯实基层动物防疫防线
文│姚文凤(广东省河源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动物防疫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项业务性工作,更是一项政治任务,意义十分重大。而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农民增收、畜牧业增效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本文结合日常工作实际,浅谈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和同行们共同探讨。
1. 动物养殖模式相对落后。当前,我国畜禽养殖多集中在农村,尤其是在偏远山区较多,养殖模式多为一家一户散养,养殖规模普遍较小,管理相对粗放,动物防疫条件差,加上山高路远,住户分散,无形之中给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增加了难度,既费时又费力,很难保证动物免疫效果。
2.动物防疫水平普遍不高。当前背景下,千家万户的畜禽饲养模式还将长期存在,直接决定了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在广大农村。然而,由于基层防疫工作强度大、群众认识性不高等现实因素的存在,导致了基层动物防疫水平普遍不够高。
一是基层防疫队伍老龄化严重、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由于受基层工作条件差、生活待遇低和工作艰苦等条件限制,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人根本不愿从事收入不高且又脏又累的动物防疫工作,导致基层防疫队伍尤其是村级防疫人员,普遍存在人员老龄化的情况。同时,随着国家强制免疫病种的不断增加、动物疫病日趋复杂化,动物防疫工作强
度不断加大,对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相当部分基层动物防疫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兽医专业学习和培训,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其技术储备已不能有效解决当前动物防疫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
二是工作强度大、待遇低,防疫人员积极性不高。受山区地广人稀和交通不便的限制,防疫工作面宽量大,而强制免疫病种较多,不能一次性免疫结束,为了保证疫苗质量和效价,常常需要2~3轮免疫注射,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防疫任务。而基层防疫工作需要经常翻山越岭,防疫注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基层防疫人员尤其是村级防疫员的保障机制又不健全,造成基层兽医人员工作缺乏积极性,防疫工作质量难以保障。
三是广大农户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动防疫意识不强,甚至有阻挠动物强制免疫工作的现象,严重影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应急反应机制不健全,给动物防疫工作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动物防疫注射过程中,一旦发生过敏反应或应激死亡时,由于补偿机制不完善,补偿不够及时或所补偿经费与动物实际价值悬殊较大,从而导致养殖户对动物防疫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动物防疫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免疫密度和质量也难以保证。
1.工作要突出。开展动物防疫工作要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多请示、多报告,争取领导重视,将动物防疫责任制考核纳入政府考核范畴,尤其是要落实到对乡镇、村一级的考核,以考核促进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春、秋季集中防疫时期,各级政府要专门下文部署相关工作,并召开专题动员会议,强调部署动物防疫工作。集中防疫结束后,各级政府要指派防疫督查组深入基层防疫一线,检查督导动物防疫工作,评估动物防疫工作水平。同时,在政府年终考评中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重要考评日程,推动基层动物防疫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2.责任要落实。乡镇要严格执行“镇政府与村委、农牧部门与基层防疫员”之间分别签订动物防疫工作目标责任书,真正做到责任落实到位,任务分解到位,目标考核到位,绝不能简单地将目标责任书签到下级就算完事,而应切实加大对动物防疫工作实施全程跟踪督查力度,以确保免疫质量,降低疫病发生风险,建立健全动物防疫工作长效机制。
3.组织要得力。动物防疫工作的组织部署要全面到位、要深入人心,全面建立镇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分管领导具体督促落实、镇(村)干部入村组织发动、防疫人员上门实施和群众主动免疫的上下联动防疫机制,确保基层动物防疫有部署、有落实。
4.经费要到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面广线长,任务量大,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因此,要将疫苗经费、免疫注射经费和疫病监测、消毒灭原、应急处置等方面经费足额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建立健全经费保障供给机制,才能确保基层动物防疫工作顺利开展。
1.队伍建设是前提。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健全、稳定与否,关系到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成败。因此,建立健全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特别是建立一支拿得出、打得响的防疫队伍是做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前提。一是要建立一支人员充足稳定、业务素质较高、操作训练有素、不怕苦不怕脏、服务热情周到的基层防疫队伍,确保动物防疫“金字塔”结构的最基层工作有人负责、有人落实。二是要采取“送出去”“请进来”“传帮带”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基层防疫人员的培训,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提高防疫人员的理论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以适应当前新形势下动物疫病不断变化的迫切需要。
2.保障配套是关键。各项保障措施的配套落实,是确保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全面开展的关键所在。一是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每个村(居委会)聘用1~2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将村级动物防疫员防疫补贴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制定稳定、长效的补贴发放机制及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考核机制,以稳定的经济保障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以科学管理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另外,由于村级动物防疫员在工作中要经常走家串户,难免会遇到被咬伤、发生安全事故等意外情况,因此,要为村级动物防疫员购买年度人身意外保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是要健全补偿、赔偿机制,对因强制免疫发生的过敏死亡或因重大动物疫病扑杀的畜禽,简化工作流程,及时进行补偿,消除群众的顾虑,营造良好的防疫氛围。
三是要足额配套落实各种强制免疫疫苗、消毒药物、应激处置药物、免疫注射器等防疫工具和免疫档案资料等防疫物资到基层,确保基层防疫工作有工具、有物资。
3.冷链健全是基础。防疫效果的好坏,疫苗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疫苗是否有效与运输、保存的冷链配套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建立健全各级疫苗冷链设施是防疫工作重中之重。各级要加大投入,逐级配备精良、齐全的冷链设施,县级要配套冰箱、冷库,镇级要配套大容量冰箱、冰柜,村级动物防疫员要人手1~2个冷藏箱,确保各类疫苗的运输、保存效果和使用价值。
4.宣传发动是手段。动物防疫工作必须依靠广大群众,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是做好防疫工作的必要条件。一是各级政府要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动员,充分发动镇、村干部入村入户宣传发动动物防疫工作,以干部的号召影响力辐射带动群众的积极性。二是邀请主流媒体积极宣传报道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正面报道动物防疫工作相关动态信息,鼓励群众自觉接受动物防疫工作。三是集中防疫期间,要通过印发动物防疫知识宣传单、悬挂横幅标语、张贴防疫告知书、防疫车辆配装流动广播等方式,大力宣传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知识,使之家喻户晓,让养殖户深刻认识到“宁可千日无疫,不可一日不防”“防疫就是增效,少死就是增收,发展与保护并重”的道理,营造主动免疫的良好氛围。
5.模式适宜是效率。因地制宜,选择科学、合理的防疫工作模式是提高防疫效率的关键。基层防疫工作面向农村一线,各地有着不同的地理区位和风土人情,防疫模式也不尽相同,但对于山区来说,通过采取“集中人员、定时定点、统一行动、整体推进”的防疫工作模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集中行动避免了防疫员单打独斗的格局,提高了防疫的宣传力,扩大了防疫的影响力。其次,集中行动大大缩短了防疫时间,扩大了防疫覆盖面,有效避免了防疫死角的存在。再次,统一行动中,由于人员多、分工细,宣传告知、免疫注射和登记造册等各项工作任务明确,一次性完成,避免了免疫档案填写不完善、免疫证发放不齐全等问题,有效提高防疫建档造册的及时性和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