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美慧 祝卓宏
“误切子宫”仅仅是语言障碍惹的祸吗?
文/金美慧 祝卓宏
■ 新闻事件
2015年6月27日,中新网报道的一则新闻称,由于语言的障碍,西班牙北部某城市的一名华人妇女在医院做子宫肿瘤切除手术时,被医院切除了子宫。报道中指出,这位华人女子因不通医疗的专业术语,误以为医生为其做的是子宫肿瘤切除术,而实际上医生切除的是该女子的整个子宫。术后,该女子一直身体不适,几个月后都没有来月经,这才发觉有问题,即刻前往医院询问情况,知道原来是自己的子宫没了。
难道真像新闻里说的那样,仅仅是因为“语言障碍”才剥夺了身体的健康吗?
因为语言不通,自己的器官消失不见了,这让人哭笑不得。报道中说,“语言,对于旅居西班牙的华人来说,一直是导致其无法顺利融入当地社会的‘拦路虎’之一。”语言确实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工具,能够保障人与人之间的顺畅沟通,但语言不是沟通的唯一要素。
我们来看看人际沟通的能力是什么?人际沟通能力过程论研究者Sarah Trenholm 认为沟通能力是用个体有效的和在社交上适当的方法进行沟通的能力。这是评定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标准。从定义来看,有效是指沟通达到的效果如何,华人女子与医生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切除肿瘤,而事实上不但切除了肿瘤还把子宫切除了,那么这个结果对于女子来说就是无效的沟通。另一个方面,女子既然知道自己不通医疗术语,却没有采取例如找专业翻译这样的行动,就说明了她采取的方法也是不恰当的。
该女子与医生进行沟通互动的全部过程中,是哪里出了问题呢?人际沟通过程中有五种能力:理解能力、角色能力、自我能力、目标能力和信息能力。首先,女子不能理解和处理医生的语言信息所传达的含义,也就是说明有语言障碍,这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却没能满足。那么接下来与医生的语言互动中,就不能扮演好自己作为患者的角色,表达自己的诉求。因此自我就随之失去了,沟通模式从双方相互传递信息的形式转变成了医生单方面地将想法传递到该女子身上,而她此时的目标也是模糊不清,切除子宫肿瘤这一目标不能够再引导其将沟通进行下去,而是“接受”了切除子宫的手术治疗方法。那么这整个沟通过程的情境都失去了意义,当然使得最后的沟通效果非常不理想,而其最终的行为结果便出现了让人难以接受的子宫被切除的事实。
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是为了达到治愈身体疾病,获得身心健康这一共同目的,虽然病情不严重,但是不予以足够的重视,在态度情感上就没有把它当回事,那么身体也就不会把你的幸福快乐当回事。语言不过关,可能会导致理解沟通障碍,如果更加清晰自己的患者角色,承担起认真审核手术协议的责任,明确治疗目标,也许还不至于把子宫切除,如果女子知道自己在理解专业术语方面有问题,觉察自己能力的局限性,可能会请翻译帮忙。总之,很多环节都可能避免她的子宫被切。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