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基层群众工作新途径

2015-12-07 04:04李志强
共产党员(辽宁) 2015年1期
关键词:服务平台常态机制

文/李志强



探索基层群众工作新途径

文/李志强

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生存、发展、壮大的基础。基层党组织与人民群众根须盘结、骨肉相连,是党开展群众工作的前沿阵地。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要善于结合群众工作新特点,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有效途径,赋予群众路线新的时代内涵。

建立开放性和包容性党群沟通平台让群众“话有地方说”

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让群众有一个表达合理诉求的渠道。高度发达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催生出各类网络社交圈子,成为不同群体表达诉求、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沟通感情的重要渠道。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技术优势,借助或者单独建立QQ群、微信圈等沟通交流平台,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让不同阶层群众都有“说话的地方”。

建立这种沟通交流平台,首先,要突出开放性。吸纳各阶层群众参与,广开言路,让群众愿意说话,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其次,要体现包容性。能听得进来自不同群体的声音,让群众敢于在这里说真话、说实话。第三,要有常态化的机构和工作机制,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筛选甄别工作,把群众意见上升为进一步联系服务群众的指导依据,真正起到汇集民意、聚纳民智的作用。

建立便捷性和实用性群众服务平台让群众“事有地方办”

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在基层组织建设中不断加大投入,相继建成了功能较为完备的基层党组织活动和服务群众的场所。基层党组织可以依托现有的阵地,建立便捷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群众服务平台,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基层党组织在建立群众服务平台时,首先,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站在群众的角度去审视和考量,尽量让群众少跑腿、不跑腿。做到这一点,不仅要在平台建设前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而且要对各项事务进行科学归类,减少中间环节,简化办事程序。其次,还要重点考虑实用性因素,真正在方便群众办事中发挥作用,避免搞成“花架子”和“面子工程”。第三,群众服务平台不能一劳永逸、一成不变,要根据形势和任务发展的需要,积极拓展服务内容,延伸服务触角,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建立针对性和实效性联系帮扶机制保证群众“困难有人帮”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机体的细胞,与人民群众水乳相融,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有着切身的体会。赢得人民群众信任与支持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设身处地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多为群众“雪中送炭”。

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首先,要围绕群众需要,突出针对性。不同的群众主体在不同时期遇到的困难也各不相同。在建立联系帮扶机制时,要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机构和人员岗位分工,把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地方,既要符合帮扶部门和人员的岗位职责特点,又要适合群众的迫切需要。其次,要把握帮扶的内涵,增强实效性。深入基层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是帮扶;宣传党的富民政策,消除群众思想上的疑虑,也是帮扶。因此,要认真把握帮扶的内涵,拓展帮扶的外延,不能把帮扶“狭隘化”。第三,要搭建有效的帮扶载体。通过有效的载体,把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融合成一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建立常态化和责任化调查解决机制保证群众“问题有人管”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过去,很多问题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主要原因正是对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根源了解不深,致使小问题拖大,大问题“打结”。因此,要建立一套凸显常态化和时代性的调查研究与解决机制,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保证群众遇到问题有人管,并且管得好。

建立调查解决机制,首先,要体现常态化,贯彻到各个领域、各个岗位和每名党员干部的工作之中,不能一阵风。要时刻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最终目标。其次,要突出责任落实。形势在发展,任务在变化,新问题也会层出不穷。必须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才能满足解决新问题的需要。不能一成不变,更不能“穿新鞋走老路”。第三,要保证机制有效运转。重点是建立首问负责、首办负责和岗位责任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在解决群众问题时,做到不推、不拖、不扯皮,真正让群众工作在常态化下有效运行。

(作者系中共沈阳市苏家屯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猜你喜欢
服务平台常态机制
这才叫创业!90后水产追梦人打造一条龙式技术产品服务平台
高校财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探讨
福州首家“奶爸版”母婴服务平台上线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基于自媒体的编程服务平台研究综述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智珠二则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5+2”“白+黑”是否应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