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层城
放飞新丝路的梦想
◎郭层城
历史上我国西部曾长期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两千年前,东起长安、西达罗马的古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五彩丝绸、中国瓷器和香料曾络绎于途。12世纪以后,西域地区的草原和绿洲被连年的战争所摧毁,一条条古道渐渐湮没于黄沙之间,一个个古国也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作为一名来自祖国大西北的全国政协委员,我的心中一直有这样的梦想:推进向西开放,重振丝绸之路。这一切,源于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源于习近平同志在哈萨克斯坦关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演讲,源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宏伟蓝图的日渐清晰,也源于一名政协委员的履职信念、心路历程和不懈追求。
我的故乡兰州虽居祖国腹地,但与西藏和新疆毗邻,所处地理位置对国家安全和西北地区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010年3月,我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将兰州建设成西北地区发展战略中心的提案》。我认为,在祖国的版图上,甘肃恰如一个“楔子”,楔入西部腹心地带,乃承东启西、连北接南的枢纽锁钥。我建议,把兰州建设成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中心,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区位作用。
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认为,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充分肯定了甘肃在全国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一提法与我的提案方向不谋而合,令人欣慰。基于此,并结合甘肃区域发展战略提出的“充分发挥兰州等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思路,同年7月,我以民革甘肃省委的名义,邀请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的周铁农同志就兰州经济社会发展及发挥辐射联动作用情况进行考察调研。周铁农非常重视此项调研,他表示,对于从国家层面将一些战略性、敏感性重大产业布局在兰州,把兰州建设成西北地区商贸物流中心等问题,作为民主党派,应认真研究,做力所能及的工作。随后,民革中央向国务院提交了这次调研的成果,呼吁把兰州建设成西北地区商贸物流中心。报告重点指出,兰州向西北方向,通过酒泉、嘉峪关,连通新疆;向西南方向,通过西宁、格尔木,连通西藏,形成“一个中心、两翼延伸”的发展战略格局,使兰州成为东承西接的高地,促进新疆和西藏乃至西部地区与内地在人员、物资、信息和技术方面的广泛交流和对接。10月,该建议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并交由商务部具体办理。这对于我个人而言,是鞭策与鼓舞。我非常期待这一建议,在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对兰州作为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能够有所借鉴。
周铁农主席亲临调研,一年辛劳初见成效,给予我进一步拓展这一课题的信心和启发。以上述提案和建议为蓝本,通过进一步调研,在2011年3月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我提交了《关于规划建设兰州—西宁经济发展区的提案》。我认为,规划建设兰州—西宁经济发展区,充分利用甘青两省及周边地区的各种资源,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形成聚集各种生产要素的洼地和较为发达的经济隆起带,辐射和带动两省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使之与成渝经济区、关中经济区成为我国西部发展的“新西三角”。2011年7月,我又邀请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的厉无畏同志就兰州—西宁经济区建设课题进行考察调研,形成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兰州—西宁经济区建设的建议》。10月,调研成果以民革中央名义报送国务院,以期在国家层面为兰州—西宁经济区建设争取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实现国家确立甘肃的战略通道、生态屏障、民族和睦“三大战略”任务打好基础。2012年8月2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国家级的兰州新区。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是国家关心支持、甘肃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也为能添一砖加一瓦而深感自豪。
我的目光一直向西望去,从兰州始,经过河西走廊,延伸到了古老的丝绸之路。20世纪下半叶,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发展陆路经济越来越清晰地出现在世界区域经济格局中,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使实现丝绸之路的再度繁荣成为可能。在兰州新区获批后,我觉得必须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以兰州为起点,逐步向西开放,重振古老的丝绸之路。
2013年3月,我把两件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提案带到了全国政协会上。在《关于实施西进战略,加强甘新区域合作的提案》中,我建议加强甘新区域合作,打造向西开放的经济通道,搭建中国西进战略的交流平台。国家发改委答复表示,将适时组织科研单位开展兰乌经济带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并积极利用丝绸之路协调甘新两省区深度开展旅游、科研、产业发展合作。在《关于开拓三个通道,实现战略西进,重振丝绸之路的提案》中,我建议,应大力实施西进战略,积极开拓经贸物流、能源安全和文化交流三个通道,挖掘新丝绸之路的战略通道潜能,以求得国家经济格局的均衡与平衡,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这个建议也得到了有关部委的积极回应,相关工作有序推进。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发表了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其作为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这一新愿景的提出,让我们看到了,古老的丝绸之路将会焕发出新的青春荣光。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自己的想法能够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布局相契合,我真的感到很荣幸。实现梦想是一个人最幸福的事,从这点上讲,我是一个幸福的人,所以我不能停下我追寻梦想的脚步。2013年9月底,我邀请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何丕洁带领民革中央调研组,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问题进一步开展调研,提出了以兰州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等现有平台,构筑支柱性优势产业集群,建设绿色丝绸之路,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通道的意见建议。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2015年,“一带一路”战略将进入实质性的推进和贯彻落实阶段。共建“一带一路”,将深刻地改变中国,也将激发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潜力,实现互利共赢。在今年全国两会前,我受邀参加了民革中央召开的“为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供稿专家座谈会”,我认为,丝绸之路是开放之路,同样,新时期丝路经济带建设离不开公共外交和对外开放,丝绸之路是建立在交通大通道基础上的国际经贸合作网络。需要不断寻求合作,聚合中亚各国的发展优势、增长点和需求点,结合沿途各省实际,找准结合点、把握机遇、建立平台、共同推进发展。
全国两会在即,我已经准备好了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案。在这件承载着我新丝路梦想的提案中,我提出了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推进“两区域三通道”战略布局的建议。我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虽然提出的是一个“经济带”概念,体现的是经济带上各城市集中协调发展的思路,但深层次考虑,则是国家在战略层面上的布局,是为我国营造良好的周边政治、国防、外交、经贸环境的战略举措。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应更多关注兰州、西宁、乌鲁木齐三个节点城市的国家战略功能,更多关注兰州新区的发展,以兰州—西宁经济区、兰州—乌鲁木齐经济区为主导,以经贸物流、能源安全和文化交流三个通道为路径,通过推动“两区域三通道”建设,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升级,共促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实现。
(郭层城,民革甘肃省委会主委。本文原载《中国政协》2015年第5期/责编张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