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 陆静艳
在探究中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
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 陆静艳
职业教育一直强调要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课改也提出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规律,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强调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人;求知;学生
职业教育一直强调要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课改也提出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规律,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强调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全球信息技术发展对许多领域都带来了的变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这对学校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说机遇,是因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它对提高学校教育的实效性将产生深远作用;说是挑战,是因为信息化网络化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怎样为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和努力探索的方向。
在我们的传统中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是避忌的。比如有些成语如”胡思乱想、见异思迁、朝三暮四、别出心裁、本末倒置等,包含着扩散性思维方式,但却都是贬义的,对我们的创新思维就产生了抑制。还有一个实践能力问题,传统意识对实践能力也是看不起的,动手能力强却被称为“雕虫小技”。我认为人的手也像人脑,从外形看,两手合并就像一个脑;从发展看,正是手足的分工才促使人脑发展,脑子发展的源泉是手的解放。据说,画家构思一幅画,通过手画出来的作品与原来的构思有时会大相径庭,什么原因呢?手在操作反过来促使脑子思维了。
时代在发展,知识本身发生了变化。一是知识内容越来越多;二是知识老化周期越来越短、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三是知识难度越来越高;四是知识来源发生变化。过去我们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知识来源主要从老师传授而来。现在有许多媒体,特别是网络影响很大。总之,时代的发展,知识本身的变化,对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一些新问题、新思考。
教育从来都是反对因循守旧,裹足不前的。职业教育也不例外。由于职业学校最能反映不断变化了的社会实际和人才需求,特别是对社会生产力的反映更明显,因此,我们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不能一味的只管教学而对“窗外”的事不闻不问,我们要改变观念,要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才能在具体的教学中有的放矢。暑期教育局和学校安排的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锻炼就给老师提供了这种机会。通过接触企业来发挥创造性思维,不断用新的视角来分析研究职业学校中存在的新问题、新情况,探索新的办学思路,开拓新的教学方法,不拘一格,大胆实践,让我们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满足社会的需要,从而来提高学校的声誉!
职业中学的学生我们要求文化课过关,专业课过硬。因此,我们不仅要研究专业课的教学计划和教材,还要研究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计划和教材方面,我们要注意对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打破以往的实验体系,将新的知识技术、工艺和方法融入教材中;在内容的叙述、实训报告与思考习题中,要贯穿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一主线;教材可采用模块式结构,使其具有更大的弹性,供不同专业、不同学制的学校选用。教学方法方面,实施专业技能教学时,首先确定训练目标。这个目标体系可以分为知识体系、工艺体系和实作体系三板块结构。然后研究制定出供教学用的单元训练目标和检测目标。它的作用是每个单元的实训被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和训练点,并对这些知识点和训练点按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逐一定标,为任课教师提供一把“尺子”,也为学校教学管理提供检查和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对规范和强化技能课教学起到促进作用。技能教学有多种方法,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不同的内容、设备和训练目标总结出技能课堂训练的多种方法。例如:我在计算机专业的技能训练课中,常常采用演示法、互助法、轮训法、竞赛法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愿都得到积极调动,学习时主动性较好,效果也较好。我们学校的各科专业都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技能标准,这不仅是学生技能水平的凭证,也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一项衡量标准。
现代职业教育提倡在“能力本位”的基础上,坚持“人格本位”的课程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教会学生“学知、学做、学会生存和学会生活”,通过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完善其品格,使其成为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劳动者和创业者。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实现其培养目标。学校专业、课程的开设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科学育人原则。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育人,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目标来确定。在课程的设置上,应将德育课程放在首要的位置,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确保德育课全部开出、开足,并合理地分布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各个阶段。在课程性质上,所有课程都应作为必修课。
(二)符合社会需求,保持开设课程的先进性原则。
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不断出现,这就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应能及时吸纳时代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汲取各专业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并注意开发新课程。如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在不断更新,我们学校结合社会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开设了图形图象等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增强了专业的新颖性、先进性和适应性。在德育课程中及时开出“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这就大大增强了德育课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功效。
(三)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的实践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设置既要体现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实践环节、内容,又要体现交叉复合岗位和职业的实践内容、形式,还要体现各种实践的可操作性。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的这一目标要求,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大专门课的实训课时,二是要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需要,尽可能单独开出一些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实践课程。同时,在相关的课程开出以后,原则上每学期都应安排一次综合实习。
针对时代的要求,我们提出“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的未来是多极的,学生的发展也是多层面的。“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实际都是学会一种做人的本领,一种生存的本领。适应社会就是一种做人的本领,现在是学习型社会,要适应时代要求,就要学会求知。学会做人与学会求知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文化层次低,不可能成为知书达礼的人;知识层次高,不一定都会做人,但为做人打下了基础。从小具有爱心,肯帮助他人的人就有一种社会责任感,这样的学生为了对社会做出贡献,肯定学习很勤奋。我对学生说,不要以为帮助人是小事情,这是一种素质、一种社会责任感,有了这种社会责任感,就会好好学习,将来就会对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学会求知与学会做人相互促进,不学会做人没办法好好求知,没有学问要想为社会做事也不行。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将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人类社会将由教育社会走向学习社会,学习将是终身的,终身发展一要夯实基础,二要把握方向。只有“学会求知”才能成才,“学会求知”是时代的呼唤,21世纪的教育应该是学习的教育,而不是教育的学习。而一个人如果只会求知,在终身发展上有了基础,而在“做人”的根本方向上出了毛病,对社会来说只能是负值,自身也难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在探究中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可以说是抓住了21世纪人才培育的根本。
G630
:A
:1671-864X(2015)02-00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