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贫自高洁 千岁争上游

2015-12-07 17:03赵启斌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5年9期
关键词:终南笔墨创作

赵启斌

林散之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不仅在书法领域有精湛的造诣,以苍浑秀雅、瘦劲飘逸的行草书造诣享有“当今草圣”的美誉;在绘画上也具有相当的地位,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已以山水画的成就而著称于世,堪称一代山水画大师。

《终南纪游图》,是林散之在1943年以自己游览终南山为内容所创制的一件山水画精品。该画的诞生与林散之同国民党的重要将领李宗仁、李品仙的交际有关。20世纪40年代,李宗仁将林散之推介给时任安徽省政府主席的李品仙。为应李品仙的盛情相邀,林散之即创作了《终南纪游图》相酬应。这一件作品成为林散之与李品仙交往的一段真实历史记录。

李品仙曾先后两次邀请林散之赴安徽合肥,准备以社会贤达的身份拟聘任用,但均为林散之婉拒没有结果,从中亦见林散之高洁的精神情怀。

1943年,四十六岁的林散之接受安徽省主席李品仙的邀请至合肥,拟聘为安徽省政府顾问。林散之由于对国民党政府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深恶痛绝,非常不愿在政府中担任职务,故婉辞李品仙的盛情相邀,回归乌江乡里,在江上草堂吟诗、作画、写字,继续过着清贫的文士生活。对于这段经历,林散之颇多感慨,曾作居贫诗以明志:

退食宜中野,居贫自上流。

破窗灯影乱,古砚墨光浮。

一夜梦魂冷,千山岁月遒。

如何有朝请,名字到诸侯。

“退食宜中野,居贫自上流”,甘愿独善其身,清白于世,对于“名字到诸侯”的遭遇不萦怀于心。林散之辞别安徽省主席李品仙离开合肥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乌江。此后不久,李品仙即专派李本一专员来乌江联系林散之,表达自己收藏林散之书画的愿望,殷勤致意。林散之不能也不便推辞,便挥笔创作,将自己早年的经历入画图之中,终有此件作品的问世。

1946年,李品仙再次聘请林散之为省政府参议,林散之不肯同流合污,混迹于不堪重负的复杂人事关系之中,又一次婉拒了李品仙的邀请,自甘淡泊,退隐田园。他的次子林吕庚先生曾经作有《合肥行》,回忆了他父亲的这段亲身经历,对于林散之的心路历程亦有所揭示。

《终南纪游图》以诗、书、画结合,以中国画特有的笔墨形式形象记录了林散之游终南山的所见、所感、所闻,写生纪游,有着画家所经历岁月的精神升华。由于《终南纪游图》是林散之根据自己的亲见亲闻而追忆创作的作品,充满着画家饱满的激情,有着真情实感的流露,因而可以看作林散之此一时期的得意之作。《终南纪游图》上有林散之的诗文题跋:

空山绝人响,奇秘不可群。

颓瓦振惊风,狠石堆乱云。

有树披莎罗,慧叶菉经文。

时时传妙香,我生如是闻。

小劫几人间,万泉何芸芸。

题为品公有道正之。事变后六年,终南纪游,乌江林散之大耳。

对于自己早年终南山的游历有着深厚的留恋之情。“空山绝人响,奇秘不可群”,远离人世的大自然雄伟瑰奇的境象带来非常难得的审美感触。“时时传妙香,我生如是闻”,不平凡的阅历洗涤了思想胸襟,陶冶了精神情操,也才有了如是的“奇秘”境象和闻见。正是早年的这段外出游历经过,对林散之的书画艺术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他在书画艺术上获得突破,达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境地,当与这段经历有着相当的关系。从其40年代所作的《终南纪游图》上,亦可感受到这一影响的强烈痕迹。林散之在此画题跋中提到的“事变后六年”,则当指“卢沟桥事变”后的第六年,即1943年,明确指明此件作品创作于1943年。“卢沟桥事变”已经六年了,抗战仍处于相持之中,不能尽快驱除倭寇,让人内心无法释然。李品仙作为安徽省政府主席,作为桂系坚持抗战的著名将领,对于目前的抗战处境是如何看法,面对外敌入侵、倭寇猖獗是如何认识,林散之作为他治下的安徽画家,必然有着自己的疑惑和心里期待。面对这样的时局,他将早年的游历作为心声的流露出,“小劫几人间,万泉何芸芸”,即使在如此芸芸流淌的万泉之中,该有多少劫难在人间发生啊,在题跋中流露出无限的悲愤、感念之情。

李品仙收藏到此件作品后,非常高兴,作为自己的重要藏品收藏起来。他在题跋中表达自己观看此画的感触时说:

终南之境,法家之笔。云雨弥漫,是君杰出。林君此画笔力奇动,诚近代不可多得此。癸未仲秋。李品仙识。

李品仙对于林散之山水的绘画意境、笔墨修为流露出极为欣赏的精神情怀,认为不愧为近代以来不可多得的山水画杰出之作。林散之的长子林筱之(林昌午)先生多年后看到了此件作品之后,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写了长篇跋文,记载此件作品的缘起及其自我感受:

李品仙先生字鹤令(龄),解放前任国民党第五战区副司令员及安徽省府主席。一九四九年逃亡去台湾,蒋介石委为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一九四三年春,受李宗仁之意请先父林散之去合肥,欲聘为安徽省政府顾问。先父仇视国民党政治腐败,不愿为官,直意谢绝,归隐江上草堂,自甘淡泊,作诗书画为乐。李品仙爱好收藏名人字画,命属下李本一专员亲临江上草堂转呈彼意。先父无奈,允诺作《终南纪游图》应命,李品仙主席获若至宝,欣然题诗画上,以表爱赞之意。六十年已过,弹飞烟灭,此画犹存,……,余之幸也。林筱之,八十七岁。

跋文对于《终南纪游图》的创作缘起作了细致的论述:此件作品的诞生,从个人主观意愿上,“仇视国民党政治腐败”,显然并不愿意创作,但由于个人的处境以及客观时局的影响,又不能不将自己真实情感凝注笔端,而有所发泄,认为正是在这一矛盾心情下,他的父亲林散之才催生了此一作品的出现。

林散之《终南纪游图》将写生创作与传统笔墨形式微妙地结合起来,既有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底,又有现实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感受。林散之正是通过他所掌握的精湛的传统笔墨形式,非常自如地抒发出了真切的自我精神情感,表达出了“时时传妙香,我生如是闻”的幽微心迹,在烟水苍茫的境界中自如地表现出面家如此的独特个性与精神情怀。此幅画面峰峦突兀插天,烟雾弥漫,古木杂树密布山涧、峰峦中,古寺若隐若现,掩映在松林深处。万泉泻落,不时发出种种的清响。松风阵阵,又宛若唱奏出美妙的经文。峦石丛叠错落若虚云,亦给人以如梦似幻之感。勃勃生气流动停聚于林峦万木间,苍翠欲滴,越发使画面呈现出奇秘幽邃、起伏动荡的精神氛围,创造出了如梦若幻的优美境界。此图从用笔看,显然有董源、米友仁、黄宾虹诸家笔墨的神韵,从中可感知到林散之传统笔墨的取法路径。而在画面上呈现出来的具有强烈表现性的笔墨意象,亦可见画家高度驾驭笔墨语汇的能力与学养的不凡、胸襟气度的高远与豪迈。此图用笔干湿、粗细并用,老辣苍秀、古拙奇逸,极见笔力风神,墨色变化丰富,有着林散之特有的用墨韵味,全幅呈现出清整静穆、秀润明洁的绘画格调,不愧为林散之中年时期创作的山水画优秀之作。

一流的书画艺术品当从书画家的真性情、自我心性中汩汩流出,有着自我精神情怀的自如呈现。没有一流的精神情操、胸襟抱负和学术修养,很难见书画真精神、艺术真魂的出现。在如此动荡的社会现实中,林散之能不受社会时局的局限,能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社会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不愿同流合污,宁愿甘守清贫寓居江上草堂致力于书画创作,也不远钻营苟且,始终保持了一个文化人、知识分子、书画家的精神节操,确实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风骨。即使到现在,他的人格操守和精神境界仍不过时,仍然具有极为现实的借鉴意义,可以从他的书画中汲取极为宝贵的精神营养。林散之能具有如此的文化气象,能取得如此杰出的艺术成就,显然与他的精神操守、学养气质有关。《终南纪游图》是林散之人品、精神、胸襟和抱负的形象展现,有此人,有此情操,有此学养,方有如此作品的横空出世。

猜你喜欢
终南笔墨创作
Jazz
多日秋雨逢晴有作
终南望余雪
创作失败
为练笔墨才写荷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