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行甲的“怒”与“情”

2015-12-07 06:40文/纪
决策与信息 2015年10期
关键词:巴东

文/纪 屏

豆腐渣工程案件让他愤怒了

群众举报的一个豆腐渣工程,案子查了4个多月,没有任何进展。为此,陈行甲写了一篇讲话稿,痛批官场潜规则,公开披露办这个案件遭遇的求情与威胁,其措辞犀利,针锋相对,加上县委书记的身份,这篇近万字的讲话稿,经地方媒体微信公众号推送,不到24小时,阅读量超过10万。随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等传媒多次转发,引起热议。有人点赞他直言“说的痛快”,也有人说他“矫情”,“一看就不会做官”。

为查办这个工程案件,面对来自巴东县纪检、公安等部门的8个官员,陈行甲愤怒了,爆了句粗口,当下鸦雀无声,在场的官员都低下了头。

这种愤怒并不常见——平素里的陈行甲总是脸带笑意,穿着竖条纹的白衬衣,脸也白净,身材颀长,一副书生模样,县里的同事说他“一看就是城里来的。”他是个文艺青年:年轻时弹吉他,喜欢浅吟低唱,常记日记,极爱诗歌,兴趣而至时自己提笔写诗。用英语与高中生对话,还与学生一起唱英文歌。

这次的愤怒来自几封举报信。

2014年7月份,陈行甲接到几封举报信,指向溪丘湾平阳坝河堤工程质量。举报信上称,新修建的河堤竟然还不如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河堤,被洪水冲毁,是一彻头彻尾的豆腐渣工程。

老百姓的举报很详细,有图有真相。陈行甲抽了一个周末的时间,带了办公室一个人到平阳坝现场查看,发现确实存在如举报信上所说的问题。随后,他将举报信签批到县纪委和县公安局调查处理。

但4个多月过去,作为县委书记的陈行甲签批了两次,案子却基本没有进展。期间他召集过多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在县委大楼6楼小会议室里追问具体情况。“他们汇报了很多情况,都是这个案子进行不下去的困难,说这个案子是怎样合理合法。”

这次小会,县委常委、纪检监察局书记当时并未参加,但他坦言了解这类案子的查办难处:“在招投标过程中串标、围标并不是很明显的违法犯罪行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很多专门针对招投标制度的做法。要把方法查出来,同时还必须有相关人证,而找到人之后还要证明很难。”

具体到举报信中提到的平阳坝项目的中标者,在巴东当地有“中标大王”之称,此人借了很多公司的资质去投标,这些公司都是大公司,有的甚至是国企。“你说让这些大公司提供证人证言,难度有多大?”

而在那次8人会议之后,又过了一个月时间,案子有了进展。巴东县公安局从外围抓了5个参与围标者,希望从中获得核心证据。此时,陈行甲发现,似乎县纪委和县公安局经侦大队的一举一动,被调查对象都一清二楚。“中标大王”甚至买通看守所的警员,与里面的5个人见面传消息。

陈行甲对此表示“震惊”。

不过,不少巴东本地官员对于这种情况却并不觉得意外,一个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县城,一个在当地有着各种人际关系网的“中标大王”——过去当过教师,担任过县教育局的干部,在公安局有亲戚,“通消息很正常”。

内部部署查案的消息,也被“中标大王”知晓了,为此,其认定是县委书记陈行甲硬要搞他,开始托关系说情。陈行甲的领导、朋友甚至连他爱人的老领导,都来求情。意思有三类:

一类是让他遇事留一线:“工程质量问题花点钱再把工程搞好不就完了吗?”

一类是:“其实你住的地方我们知道,不要把这事闹得全县人民都知道。”

还有一类是:“既然陈行甲想搞死我们,我们也要搞死他,搞不死也要搞臭他。”

“90%是求情,10%夹杂着威胁的话。”陈行甲说。

小小的巴东县城藏不住秘密,人们随便吃个早饭、散个步就极有可能遇见熟人。沸沸扬扬的议论也传到了县委某常委的耳朵里:“有人说串标、围标的行为很普遍,是潜规则,可能全中国都这样,为什么巴东非要这么抓?”

巴东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吴以忠感觉,“陈书记这个人,越有人打招呼他越烦,就下决心查处。”。2015年1月21日,此案初步收网,抓捕6人,其中包括“中标大王”。

3月2日,在巴东县纪委五次全体会议上,陈行甲透露了案件情况。这次讲话公布后,被媒体称为“问题报告”,也让陈行甲在微信朋友圈走红。

有朋友提醒他“收着点”,做人不要高调,说“又没人逼你,你自己何苦主动站出来做靶子?这简直就是作死的节奏啊。”陈行甲慷慨激昂道:“既然他们都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了,也算是在成全我了。我从小就有英雄情结,总梦想有朝一日白马轻裘仗剑天涯,去斩妖除魔惩恶扬善。”

治县,必先治政治生态、社会风气

陈行甲认为,县一级,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任务重、责任大。县域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基石。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包括多层次、多方面的,而县是基础。就像没有县和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小康一样,没有县和农村好的治理,就没有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一个地方政治生态坏了,就会“一团麻、一团糟”,处处被动;而如果风清气正,就容易形成“顺风顺水”之势。治县,必先治政治生态、社会风气。

陈行甲整治“两违”动真格,还在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之前他就提出“五个严禁”约束党员干部。

“五个严禁”是:对属于职责范围内能够办理的事不按规定时限或承诺时限办结;吃、拿、卡、要;工作日午餐饮酒;机关干部工作时间上网玩游戏、炒股票、看电影;赌博。当时,光工作日中餐禁酒一项,有些干部就很不适应,还跟他说,“你不懂我们土家族,喝酒,是我们的民族习俗。”陈行甲说:“既然选择为党和人民工作,党员干部是我们的第一身份。”为此,县里成立了“五个严禁”督查办负责督查,以禁酒为例,工作日中午到餐馆酒店明查暗访,不管你是什么级别,查到就公开通报处理。从此,这种现象被遏制住了。

在陈行甲2011年10月来工作之前,巴东连续3年发生3件“大事”:2009年邓玉娇事件;2010年水布垭翻船;2011年冉建新暴死。当时干部队伍很压抑,生怕再出什么乱子。而民间呢,怨气、戾气很重,有个什么事就容易借题发挥。当时让人感觉这个地方像中了魔咒似的,出不来。

风起于青萍之末。这个“末”是什么?是干部作风!前些年,巴东出了那么多事,看似偶然,实则不然,哪一桩不是因为干部作风问题引起的?所以他来之后,和县委县政府一班人,首先抓党风建设,整顿政风行风,先整治“两违”、“吃空饷”等治标,再推“五个严禁”治本。抓党风,整政风,顺民风。

刚开始,他们面临巨大的挑战。陈行甲第一次信访接待日,外面黑压压的一大片,原计划一上午,一直持续到晚上。2012年六七月间,巴东发生了8起非正常死亡事件,有在法院门口喝药的,有在长江大桥跳桥的,有在野三关跳崖的,逢死必闹。网络上也是风言风语、跟帖跟风不断。

对民间舆论和不同声音,陈行甲认为,“堵不如疏”。老百姓有怨气,与其在外面骂巴东,不如让他们“在家里骂”。网友“石头会说话”发帖《致巴东县委书记一封公开信》,洋洋五千言。陈行甲深夜公开回帖,还公布自己的邮箱。从那开始,他养成了在网上公开回应的习惯。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巴东风气一天天好起来,老百姓气顺多了,没再发生一起极端事件,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心更齐、劲更足。

爱结穷亲戚善抓创业发展

2011年12月1日,茶店子镇竹林坪村一农家餐桌上,9人围坐互相夹菜。桌上除陈行甲外,其他都是艾滋病患者。陈行甲和满身疱疹的8岁艾滋病孤儿小明结为“亲戚”。

▲陈行甲(右)看望老党员。

如今,小明在云南一个国际慈善机构里,一边接受免费治疗,一边学习文化知识,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小家伙现在身上疤痕都没有了。”陈行甲点开手机相册,里面存有100多幅小明的照片。

4年过去了,这个艾滋病重灾村,依旧是陈行甲自定的驻村联系点之一,他也成了村里的常客。

海拔2700米的沿渡河镇送子园村,是巴东最偏僻的地方。陈行甲两次带队徒步穿越原始森林无人区,每次历时五六天,逐户走访。如今,送子园村整体搬迁已顺利完成。

到巴东最南端的金果坪乡调研,路上花了6小时。“我们有些老百姓心里有气,很多是‘憋’出来、‘簸’出来的,因为巴东的路实在难走。”陈行甲对干部说。

让群众出行不再难。近三年,巴东先后争取交通项目50多个,总投资26亿多元,322个村全部通了水泥路。

在巴东,陈行甲带头,每名副科级以上干部都有一户穷亲戚,干部调离巴东,继任者接力帮扶。三年来,“结穷亲”温暖了巴东17.29万贫困人口心窝,点亮了1422户、4000余名“穷亲戚”致富路。

▲陈行甲在学生中间。

“抓发展,陈书记有一套!”盛夏,游客盈门,神农溪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忙得喜笑颜开。巴东招商引资2亿元激活了神农溪“神州第一漂”这一沉睡多年的优质旅游资源。

巴东穷,但山水富。曾经“脏得连脚都没地方踏下去”的巴东县城,现在主干道黑化,房子亮化,环境美化,公交车开通了,出租车跑起来了……长江边上最干净的旅游城市呼之欲出,巴东重回“全省旅游发展先进县”方阵。

巴东穷,不缺人,缺的是创业环境和创业信心。2013年8月,陈行甲得知金果坪乡养鸡专业户熊德才多次创业失败后,亲自上门鼓励:“你叫熊德才,一定会发财。”现在,熊德才已成为省劳动模范。

今年高考前夕,陈行甲冒雨来到巴东一中和同学们唱起英语歌,并竖起两个大拇指大声说:“你们真牛”……3年来,每年高考前为高三学子加油鼓劲,每到乡镇检查工作必看学校,到学校听课、讲课成了家常便饭。“你从昭君故里涉水而来,怀揣赤子之心奔赴美丽巴东,历经三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已初现彩虹——”这是一位巴东籍学子给陈行甲发的短信。

猜你喜欢
巴东
王银成 情系三峡 心念巴东
华南地块中三叠统巴东组红层磁倾角浅化效应
我从不走县委县政府大楼的后门
巴东县双低油菜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
印尼巴东菜论“块”卖(舌尖上的亚洲)
巴东县茶店子基地单元植烟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及评价
Study of Subjectivity on the Basis of the Translation of Le Rouge et le Noir by Xu Yuanchong
往事
撒尔嗬与梯玛文化的关系探究
巴东移民培训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