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意识形态化、去英雄化与类型化
——简析《诡计1940》的主题表达、人物塑造和悬念设置

2015-12-07 08:40文‖崔
艺苑 2015年4期
关键词:石井类型化悬念

文‖崔 颖

去意识形态化、去英雄化与类型化
——简析《诡计1940》的主题表达、人物塑造和悬念设置

文‖崔 颖

近年来,抗日题材的电视电影作品数量颇丰,不少作品取得了不容忽视的艺术成就,《诡计1940》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该片去意识形态的主题表达、去英雄化的人物塑造和类型化的悬念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抗日题材影片艺术创作上的全新突破。

《诡计1940》;抗日题材影片;意识形态;去英雄化;类型化

与蔚为壮观甚至泛滥成灾的抗日题材电视剧相比,近年来大银幕上的抗日题材作品可以说是屈指可数。在陆川的野心之作《南京,南京》和张艺谋叫好不叫座的《金陵十三钗》之后,能给中国电影观众留下点印象的抗日题材电影只有宁浩大失水准的《黄金大劫案》和管虎风格另类的《厨子戏子痞子》等少数几部影片。倒是在电视荧屏上,以电视电影形态出现的抗日题材影片数量颇丰,且佳作不少。电影频道节目中心2014年出品的《诡计1940》便是个中代表。

《诡计1940》由李敏杰、潘镜丞编剧,潘镜丞导演。影片讲述的是抗战时期上海商人谭仲文为了给在“南京大屠杀”中死去的家人复仇,卧薪尝胆三年,最终将仇人日本军官石井杀死的故事。影片用去意识形态化的主题表达、去英雄化的人物塑造、类型化的悬念设置,将抗日这一宏大题材聚焦于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复仇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抗日题材影片艺术创作上的突破。

一、去意识形态化的主题表达

在建国以来的绝大部分抗日题材影片中,无论是统治了数十年大银幕的表现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八路军、游击队等武装力量抗日斗争的宏大题材主旋律影片,还是20世纪80年代后陆续出现的表现国民党领导下的正面战场抗日战争的影片,或是表现各种独立抗日力量自发抗日行为以及表现双方或者多方冲突的谍战题材的影片,故事大致遵循着敌我冲突——冲突升级——我方胜利的主题表达模式,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意识形态色彩。在这些影片中,作为抗日主体的群体或是个人,大都会有一个组织归属,他们要么来自共产党的武装力量,要么来自国民党的抗日阵线。哪怕是表现个体抗日行为的影片,也或多或少地会有这两大抗日力量的影子,如《鬼子来了》中把两个日本俘虏交给村民的神秘人物自称是八路;《厨子戏子痞子》中的“流氓”虽然不是八路,但谎称自己是八路。在抗日行为的背后,也大多有着崇高的目的,要么是为了民族大义,要么是为了国家利益,即便是小人物的抗日行为,最后也总能升华到民族、国家、战争、和平等深层次的主题。

与大部分抗日题材影片相比,《诡计1940》的主题表达让人耳目一新。影片最大程度地淡化了意识形态色彩,影片中除了日本人,无论是段老板的江湖诈骗团队,还是“汉奸”谭仲文,他们都没有任何政治背景,既不属于共产党,也不属于国民党或汪伪政权。他们的抗日行动——杀死日本军官石井——的动机也非常简单和朴素。谭仲文在南京目睹了家人被石井残忍杀害,于是卧薪尝胆三年,精心谋划复仇计划,为的就是把仇人石井杀掉。而段老板被谭仲文设局利用,在即将抽身而去的时候,得知了谭仲文的复仇计划,出于对谭仲文的同情和佩服,他没有计较谭利用过自己,而是决定带领他的团队帮助谭仲文完成复仇计划。无论是谭仲文的复仇大计,还是段老板的拔刀相助,在他们的抗日行动背后,都没有民族大义的驱动,没有伟大主义的感召,更没有任何政治上的诉求。这种有别于其他抗日题材影片的去意识形态化的处理,最大程度地对历史进行了还原,大大增强了影片的现实主义价值。

二、去英雄化的人物塑造

在传统的抗日题材影片中,大多会有机智勇敢的主人公与敌人斗智斗勇并最终取得胜利,他们要么是八路军、新四军指战员,要么是游击队,要么是地下党,即使是普通百姓,他们的抗日行为也是英雄般的。但是,在《诡计1940》里我们却看不到英雄化的人物和英雄般的事迹。影片中,商人谭仲文为了杀掉日军军官石井,忍辱负重,殚精竭虑,最终在段老板的帮助下完成了复仇计划。谭仲文对日本人石井恨之入骨,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杀掉石井,为家人报仇。但他对日本人的恨没有从“家仇”上升到“国恨”,他的仇恨,主要针对的是石井,而非所有日军或日本人。为了实现他的复仇计划,他不惜成为汉奸,

替日本人办事,为日本人经商。他是一个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情感。但他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坚韧和谋略。为了复仇,他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谭仲文的复仇是为了自己,而非别人。他为了炸死石井,甚至计划在酒会上引爆威力巨大的炸药,对可能造成的伤及无辜也不加顾忌。可以说,他的复仇行为是很自私的,没有一丝英雄主义的色彩。而正是这些非英雄主义的特质,极大地丰富了谭仲文的人物形象,丰富了影片的内涵。

影片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段老板。段老板是个诈骗团伙的老大,以诈骗他眼中的不良商人为生。他把孤儿八条养长大,把霞女从妓院救出来,治好了石根的病,带领他们闯江湖、讨生活。他善良,重情义。在被胁迫去完成一项奇怪的使命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让石根、八条和霞女离开,他不想连累他们。他像木偶一样被神秘人操纵,但却不知道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为了妻女的安全,他只好硬着头皮一步步往下走。在即将全身而退时,他获知这一切都是谭仲文为了报仇而布的局。他没有计较谭仲文对自己的利用,相反,在了解了谭仲文处心积虑的复仇计划之后,他选择了帮助谭仲文。他利用诈骗团队的专长,完善了谭仲文的复仇计划,并成功地不留痕迹地杀掉了谭仲文的仇人石井。可以说,段老板和他的团队成员都是社会的底层,他们的最大目的就是在乱世中生存下去,而诈骗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手段。他们有着江湖人士的机智和狡诈,也有着普通人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他们否定了谭仲文使用炸药与石井同归于尽的极端方案,而是设计了一个精妙的杀石井于无形的计划。最终,计划成功,复仇计划顺利完成。然后,他们和谭仲文道别,离开了上海。至于他们是继续行骗于江湖,还是干点什么别的,影片没有交代。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没有像传统的英雄人物那样,在杀掉一个日本人后,接着去杀更多的日本人。

总之,在《诡计1940》中,无论是谭仲文,还是段老板和他的团队,他们都不是英雄,连带点毛病的那种英雄都不是,他们是普通的中国人,有着正常的情感、正常的行为、正常的命运。这种去英雄化的人物塑造,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抗日题材影片的创作套路,对未来抗日题材影片的创作有很好的示范意义。

三、类型化的悬念设置

类型化的悬念设置是《诡计1940》的又一重要特色。“以情节元素作为悬念机制在悬念类型的影片中运用,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而且久用不衰,永不过时。”[1]158在《诡计1940》中,悬念机制得了到很好的运用。影片一开始,段老板用假货与高老板交易,得逞后,段老板准备带着石根他们迅速逃离,结果还是晚了一步,被气急败坏的高老板截住并要砍掉段老板的手。危机关头,一个神秘的口谕救了段老板。根据口谕,段老板必须赶到上海完成一项特殊任务,否则妻女性命有虞。这是谁的口谕?传口谕的人是什么来头?为什么高老板会看了口谕就放了段老板?去上海到底是什么任务?影片很快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悬念设置。接下来,影片的叙事空间转到上海,随着石根被“汉奸”谭仲文枪杀,影片的戏剧冲突得到强化,而段老板接到的任务便是要从谭仲文手中拿到日军酒会的举办权。幕后操控者到底是谁?为什么要去承办日军的酒会?段老板能否做到?前设的悬念尚未解开,新的悬念不断出现,而随着幕后操控者不断向段老板下达新的指令,且对方能量之大,要求之高,让这些悬念不断得到强化。而随着情节的推进,段老板从一开始的疑惑开始变得焦虑,幕后人物到底意欲何为?何时才能脱身?影片人物的焦虑加剧了影片情节的紧张感,影片的悬念设置也即将达到高潮。就在段老板部署好脱身计划时,高老板意外出现了,段老板按照指令伪装的身份被识破。这时,剧情急转直下,谭仲文开枪杀死了高老板和自己的保镖。与此同时,六条和霞女意外碰到了已经“死去”的石根。石根为什么没死?到底发生了什么?意外频现,剧情陡转,悬念达到高潮,真相即将大白。从谭仲文的口中,段老板知道了这一切都是谭仲文精心策划的复仇计划,其目的是在日军酒会上用炸药炸死石井,而自己是谭仲文复仇计划中的一环,石根也是谭仲文埋下的伏笔。之前的所有悬念终于解开,影片进入最后的高潮部分,最终,石井被神不知鬼不觉地干掉,谭仲文得以报仇雪恨。可以说,影片的悬念设置是非常成功的。在一环扣一环的叠加式的悬念营造中,谭仲文的角色反转出乎意外,但这种反转并不生硬。这得益于编剧较强的剧作功底,也得益于导演对于影片类型化的影像处理。这些积极的探索值得其他抗日题材影片借鉴。

四、结语

作为一部预算有限的电视电影,《诡计1940》的创作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其去意识形态化的主题表达、去英雄化的人物塑造和类型化的悬念设置,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抗日题材影片的旧有套路,使得该片成为一部质量上乘的电视电影作品。

[1](美)华莱士 · 马丁.当代叙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J90

A

崔颖,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2013级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石井类型化悬念
那口石井
巧设悬念增魅力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泉州府录立海防碑浅谈
简析日美交锋中美国的政治妥协:从桂太郎—塔夫脱备忘录到石井
浅析美国商业电影中的新闻形象
“小妞电影”在国内的类型化发展
不动产登记信息承载之权利
智英赛:曹岩磊爆冷破断王林娜加冕无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