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心理问题成因及疏导策略探析

2015-12-06 07:30胡智华黄晓蓉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幸福感主观中职

胡智华 黄晓蓉

(福建经济学校,福建 福州 350025)

中职生一般处于16-18岁之间,由于中考的成绩不好、学习环境发生变化、未来就业压力加大等因素,导致这些学生出现一些自卑心理、厌学现象、人际交往困惑、亲子关系不协调、自我效能感低等心理问题。虽然中职学校对中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了对应的心理疏导措施,进行了一定的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有些中职学校的心理疏导策略也存在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疏导方法比较单一,个性化策略不足,让中职生产生抵触心理等问题。因此,为探索中职生青春期成长规律和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心理疏导在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中渗透和教育的有效性。

一、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福建经济学校13级、14级学生6个专业(音乐、艺术、计算机、营销、会计、旅游)400名,其中男女各半200名,两组在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采用《中职生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和《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中职生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选取包括了家庭、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社会支持、自尊、主观体验,六个维度的幸福感,共25个项目,采用五级计分方法;《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包括了六个维度:分别是社会适应、生活适应、生理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情绪适应,共22个项目。(2)个别访谈法:通过与个别中职生谈话,了解和收集相关信息。

3.统计分析

使用PASW Statistics 18.0统计学软件,一般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若不符合正态分布使用配对符号秩和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调查结果

1.《中职生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结果

《中职生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依据主观幸福感得分,以五级计分法划分,分别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学生主观幸福感年级因素基本描述(M/SD)

调查统计发现,在年级因素上,一年级与二年级在总分(F=3.161,p<0.05)、学习环境(F=2.261,p<0.05)、人际关系(F=2.903,p<0.05)存在显著的差异;在性别因素上,男性与女性在总分(F=4.432,p<0.05)、学习环境(F=3.653,p<0.05)、主观体验(F=4.531,p<0.05)存在显著的差异;在其他维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统计结果显示43.17%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处于中等偏下,50.24%为一般,感到不幸福的占6.56%。个别访谈表明他们对生活比较悲观的,部分学生对外界有抵触情绪。

2.《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结果

采用Likert4点计分法,即以问卷六个维度得分相加后的平均数为基准,得分越高,说明受试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及身心变化,得分低则反之(得分与全国调查结果相比较,见表2)。

表2 不同类型学生青少年适应情况基本描述(M/SD)

调查统计表明,该校一年级学生心理适应性总分平均值为2.854,各因子均值在2.632~3.074之间,其中,生理适应得分最高、其次是生活适应和社会适应,学习适应的项目均值最低。二年级学生总分平均值为2.894,而均值最低的是生活适应项目,其次是学习适应和社会适应。两个年级间比较除生理、情绪、生活适应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三项均有明显差异(P<0.05)。性别比较发现:男生在总分、人际、社会、生活适应高于女生,而情绪适应低于女生,以上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分值与全国调查统计结果比较发现[1],我校学生适应得分低于全国平均值,这种差异已达到了显著水平。

三、分析与结论

从以上量表数据显示得出:中职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家庭条件、学习环境、性别、年级、人格、社会支持、自尊等主客观因素。中职学生选择职业教育主要是自卑、厌学、成绩不佳,他们在进入学校后由“走读制”变为“寄宿制”,同以前相比生活环境产生落差;人际关系由于生源地的扩大、集体生活圈的扩大也相对之前更为复杂,在学习上也偏向专业化,以上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学生的幸福感,导致心理阻抗[2]。本研究结果显示男生对于家庭、学校、环境、主观体验均高于女生。二年级的学校和环境满意度明显高于一年级,这也与文献[3,4]结果一致。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1.家庭因素

统计结果显示:性别、年级、家庭得分较低。家庭经济为他们成长提供物质基础,父母的爱是学生精神的寄托,情感依赖的精神基础。经济的保障和情感的依赖能给学生心理带来安全感、依恋感,从而实现幸福感。目前相当部分中职学生的家庭境况出现问题:有的是来自离异家庭,有的是隔代抚养,有的家境贫寒,有的父母不全,有的父母均是文盲。这些家庭背景的因素会影响学生对待生活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这类学生普遍存在心理承受能力差,经不起困难和失败的考验。[5]

2.生活条件改变因素

现在的学生大多来自是独生子女家庭,部分学生虽不是独生子女,但家中兄妹也不多。他们都受父母长辈宠爱,过着安逸而舒适的生活。上了中职校后生活条件发生改变,学校以寄宿制为主,学校的住宿条件与家里相比差异较大,学校生活强调自己动手,过集体生活,参与学校各项集体活动。学校严格的纪律,使部分中职生难以在短时间适应学校的生活条件,适应集体生活,难以适应学校统一要求的各项管理。

3.社会认同、同辈群体、传媒等因素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十分重视,但社会对职业教育仍旧存在一些偏见。首先,相当部分人看不起对职业学校学生,对他们的社会评价低。本研究结果及个案咨询显示:只有6%的学生认为自己受到周围人的尊重,有28%的学生认为别人对自己评价很低,甚至感到自己受到社会轻视,大多数中职生认为他们是由于普高门槛高,迫于无奈才进职高。社会认同感低往往造成学生无法正确对待职业教育。其次,同辈群体中若存在与社会道德要求相悖的行为和观念,就容易对中职生产生不良的影响,这种不良观念和行为一旦被认同,就会对正常的德育工作产生心理阻抗。最后,由于传媒在信息的选择上忽视了对该年龄段群体的考虑,一些消极的信息进入学生的视线,对是非观念模糊而模仿力又强的中职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导致中职生对正确的德育教育产生抗拒心理,有部分学生甚至走向犯罪[6]。

4.理想与现实落差的心理因素

中职学生是中考的落榜者,他们进入中专职业学校后,学校生活出现落差,同学关系也与之前不同,学习上趋向专业化,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他们发现专业学习也不比普通高中的课程轻松,基础文化差影响了他们专业学习的进步。另外,大多数学生希望自己将来能拥有一份既清闲舒适、报酬又高的工作。但目前与大多数中职毕业生能力相匹配,社会又能提供的岗位更多是从事社会基层的工作,如超市收银员、商场销售员、酒店服务生、工厂技术员,这样的工作岗位地位,工资、奖金、福利待遇都不高。这样的现状使他们对自己的未来缺乏信心,出现失落、自卑、抑郁、无所作为等负性情绪。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除此外他们还渴望社会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为了确实解决中职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心理问题,力求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理解、沟通的平台,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消除内心负性心理障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心理疏导是德育工作人性化的一种具体表现,是满足个体心理需求与精神需求的一种科学做法。正确的心理疏导从关心、爱护、尊重学生个体出发,细心了解其心理状况与心理问题,关心人的内在需要,肯定人的个体价值,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人性化的关怀。

[1]朱绍红,沈德立.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适应状况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4).

[2]吴东旭.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4(9).

[3]胡华调.浅谈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职教论坛,2006(11).

[4]臧丹丹,赵华丹,俞菲菲.中职生和普高生主观幸福感的比较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

[5]张泉舞.贫困地区中职生的心理障碍及疏导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10).

[6]张云清.青少年德育中心理阻抗的成因及矫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

猜你喜欢
幸福感主观中职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幸福感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