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君,唐 平,张雪丽,黄雅莲,李 衡
1.泸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院(泸州 646000);2.成都医学院(成都 610500);3.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精神科(泸州 646000);4.成都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成都 610500)
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痛苦[1]。对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治疗可减轻患者痛苦及其家庭负担。喹硫平作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应用多年,疗效仍存在争议[2-3],且由于疾病的特殊性,目前大多临床试验为单盲或非盲试验[4-5]。为系统复习、评价、整理和综合以往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为临床循证决策提供高质量证据,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对喹硫平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估。
1.1.1 研究类型 临床RCT。文种限中、英文。
1.1.2 研究对象 根据DSM-Ⅳ标准诊断为精神分裂患者,≥16岁;排除严重合并症、并发症或其他系统重大疾病者,并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精神分裂症状、迟发性运动障碍,且同时期未服用其他药物者。患者国籍、种族和病程不限。
1.1.3 干预措施 治疗组为喹硫平/奎硫平,对照组为利培酮。锥体外系反应急性期可用胆碱受体阻滞剂。禁止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心境稳定剂等。
1.1.4 结局指标 1)有效性:①治疗前后PANSS改变量;②因缺乏疗效的终止治疗率;2)安全性:①无法耐受的终止治疗率;②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嗜睡、失眠、性功能紊乱和锥体外系不良反应;③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改变量:血糖、甘油三酯和催乳素。
1.1.5 排除标准 1)重复发表的文献;2)仅有摘要且不能提取信息的文献;3)原始数据不能运用的文献。
检 索 PubMed、Cochrane Library、EBSCO、CNKI、SinoMed、VIP和 WANFANG DATA等,查找喹硫平/奎硫平治疗成人精神分裂症的RCT文献,采用主题词和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词为:喹硫平、奎硫平、精神分裂、随机、quetiapine、seroquel、schizophrenia、schizoid personality、randomized、random、single blind、double blind、triple blind,时间均从建库到2014年11月。以PubMed为例,具体检索策略见框1。
框1 PubMed 检索策略
由两名独立研究员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若遇到分歧通过咨询第三方或讨论解决。提取资料内容包括:1)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题目、第一作者、发布时间;2)研究类型及质量评价各条目;3)分组的各项基本信息:研究人数、性别比、干预量等;4)治疗前后PANSS改变量、各种终止治疗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改变量;5)偏倚控制措施的描述信息。
对所有纳入的资料采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 5.3软件进行处理。对各研究指标进行异质性检验,同质性良好(P>0.10,I2≤50%),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反之,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若异质性明显,只做描述性分析。连续性资料采用均数差(MD)及其95%CI作为合并效应量,二分类变量采用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CI作为合并效应量,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共检索出文献1 150篇,排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1 144篇,最终纳入6个 RCT[6-11],共2 107名患者(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及其结果
纳入的研究中,除Potkin等[8]报告的药物剂量为均值以外,其余均为范围;除Harvey等[11]报告结局指标较少外,其余指标均较充分(表1)。在方法学质量评价方面,Lieberman等[6]在文献中对分配隐藏有较好阐述,随机方面Potkin等[8]采用集中式电话随机方法(表2)。
2.3.1 有效性 1)治疗前后PANSS改变量:共纳入4个 RCT[7-8,10-11]。 异质性检测发现其差异显著(图2)。2)因缺乏疗效的终止治疗率:共纳入5个RCT[6-10]。固定效应模型 Meta分析结果显示,喹硫平组由于缺乏疗效的终止治疗率比利培酮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1,95%CI(1.10~1.55),P=0.002](图3)。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s)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s)
注:T:喹硫平组;C:利培酮组。*:为均数与方差。①治疗前后PANSS改变量;②因缺乏疗效的终止治疗率;③无法耐受的终止治疗率;④不良事件-嗜睡发生率;⑤不良事件-失眠发生率;⑥不良事件-性功能紊乱发生率;⑦不良事件-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⑧治疗前后血糖改变量;⑨治疗前后甘油三酯改变量;⑩治疗前后催乳素改变量
年龄/岁 性别(男/女,n)疗前PANSS总分随访时间 结局指标Lieberman2005[6] 美国 329/333 40.9±11.2 40.6±11.3 255/82 253/88 200~800 1.5~6 75.7±16.9 76.4±16.6 18个月纳入研究 研究地点 n(T/C)T C T C干预措施T/(mg/d)C/(mg/d)T C②③④⑤⑥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Potkin2006[8]多中心 156/153 34.2±9.8 34.7±9.6 100/56 105/48 556.4±141.9* 4.37±0.94* 97.3±19.1 95.0±18.0 6周 ①②③④⑤⑦⑩Stroup2006[9] 美国 95/104 40.1±10.6 41.8±11.0 67/18 72/32 200~800 1.5~6.0 78.0±20.5 74.2±17.5 18个月 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Zhong2006[7] 美国 338/335 40.2±10.8 39.6±10.8 261/77 250/85 200~800 2~8 92.9±19.7 92.1±17.5 8周 ①②③④⑦Harvey2006[11] 美国 135/154 40.24±10.50 39.85±10.82 105/30 117/37 200~800 2~8 67.36±18.76 71.09±20.76 8周 ①McEvoy2007[10]不清楚 134/133 23.9±22.6 25.0±23.0 92/42 99/34 100~800 0.5~4 74.2±15.15 73.0±15.94 52周
表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图2 治疗后两组PANSS差值的Meta分析
图3 治疗后两组因缺乏疗效的终止治疗率的Meta分析
2.3.2 安全性 1)无法耐受的终止治疗率:共纳入5个RCT[6-10]。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喹硫平组由于无法耐受的终止治疗率与利培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8,95%CI(0.90~1.53),P=0.23](图4)。2)不良事件-嗜睡发生率:共纳入5个 RCT[6-10]。固定效应模型 Meta分析结果显示,喹硫平组嗜睡情况较利培酮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9,95%CI(1.11~1.50),P=0.000 9](图5)。3)不良事件-失眠发生率:共纳入4个 RCT[6,8-10]。固定效应模型 Meta分析结果显示,喹硫平组失眠率较利培酮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75,95%CI(0.62~0.91),P=0.004](图6)。4)不良事件-性功能紊乱发生率:共纳入3个 RCT[6,9,10]。随机效应模型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功能紊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3,95%CI(0.50~1.06),P=0.09](图7)。5)不良事件-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共纳入4个RCT[6-7,9-10]。随机效应模型 Meta分析结果显示,喹硫平组与利培酮组在产生锥体外系反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56,95%CI(0.25~1.29),P=0.18](图8)。
2.3.3 实验室指标 总共分析3个指标:血糖、甘油三酯、催乳素。共纳入3个 RCT[6,9-10],异质性检验均P<0.000 01(图9、10、11)。
图4 治疗后两组因无法耐受的终止治疗率的Meta分析
图5 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嗜睡发生率的Meta分析
图6 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失眠发生率的Meta分析
图7 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性功能紊乱发生率的Meta分析
图8 治疗后两组锥体外系反应的Meta分析
图9 治疗后两组实验室指标-血糖的Meta分析
图10 治疗后两组实验室指标-甘油三酯的Meta分析
图11 治疗后两组实验室指标-催乳素的Meta分析
喹硫平、利培酮均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用于临床时间较长,疗效基本明确。本系统评价表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不如利培酮,但安全性相当,且其治疗过程中因效果不明显的终止治疗率高于利培酮,但PANSS改变量同质性检验发现其异质性显著,从而削减了对利培酮有效性程度的证明。就安全性而言,第一,从患者无法耐受而终止治疗的情况来看,使用两类药物的终止治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喹硫平的安全性与利培酮相当。第二,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来看,喹硫平使用者嗜睡情况较利培酮严重,而利培酮使用者则表现出较多的失眠症状,两者可以相互伪证。第三,从性功能紊乱方面来看,筛查的数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性欲亢进与性欲减退、性功能障碍,但无法明确两类药物对性功能造成影响的具体方向。另外,由于催乳素水平的增高可造成性欲减退、性功能障碍等,因而此类比较可以从催乳素水平进行,但是已有研究对催乳素的数据分析存在异质性。可能的原因是Stroup等[9]的 RCT 为 Lieberman等[6]所做的二期试验,即第一期治疗无效后排除原用药,重新分配,并未完全的随机化,故而产生影响。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中,McEvoy等[10]试验对产生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病例无总数,而是报的个别项(数据小的没报告),有可能造成偏倚;另外各个RCT的纳入标准虽相似,但McEvoy等[10]做的是症状典型的急性期患者,与其他要求相对稳定期的患者相比,其基线水平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分析结果。此外,各个RCT的测量节点不一致,有8、12、52周,甚至18个月的,资料的异质性较大,也影响了分析。
本研究只纳入了6个RCT,数量较少,尽管有多中心试验,但多为美国试验,虽然人种并不单一,但无中国、日本等地的RCT进入,意味着亚裔、非裔等人群对数据影响并不显著,绝大多数欧洲人群的数据可能对亚洲、非洲的人群并不具有指导意义。
[1]翟金国,赵靖平,陈晋东,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负担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6,18(4):233-235.
[2]李华芳,顾牛范,谢斌,等.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平行对照和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20(4):260-263.
[3]Hatta K,Sato K,Hamakawa H,et al.Effectiveness of 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 with acute-phase schizophrenia[J].Schizophr Res,2009,113(1):49-55.
[4]Li Y,Li H,Liu Y,et al.Comparison of quetiapine and risperidone in Chinese Ha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results of a single-blind,randomized study[J].Curr Med Res Opin,2012,28(10):1725-1732.
[5]Suzuki T,Uchida H,Watanabe K,et al.How effective is it to sequentially switch among Olanzapine,Quetiapine and Risperidone?-A randomized,open-label study of algorithmbased antipsychotic treatment to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schizophrenia in the real-world clinical setting [J].Psychopharmacology,2007,195(2):285-295.
[6]Lieberman JA,Stroup TS,McEvoy JP,et al.Effectiveness of antipsychotic drug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J].N Engl J Med,2005,353(12):1209-1223.
[7]Zhong KX,Sweitzer DE,Hamer RM,et al.Comparison of quetiapine and risperidone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A randomized,double-blind,flexible-dose,8-week study[J].J Clin Psychiatry,2006,67(7):1093-1103.
[8]Potkin SG,Gharabawi GM,Greenspan AJ,et al.A doubleblind comparison of risperidone,quetiapine and placebo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experiencing an acute exacerbation requiring hospitalization [J].Schizophrenia Research,2006,85(1-3):254-265.
[9]Stroup TS,Lieberman JA,McEvoy JP,et al.Effectiveness of Olanzapine,Quetiapine,Risperidone,and Ziprasidon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 Following Discontinuation of a Previous Atypical Antipsychotic[J].Am J Psychiatry,2006,163(4):611-622.
[10]McEvoy JP,Lieberman JA,Perkins DO,et al.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olanzapine,quetiapine,and risperidone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psychosis:a randomized,double-blind 52-week comparison[J].Am J Psychiatry,2007,164(7):1050-1060.
[11]Harvey PD,Patterson TL,Potter LS,et al.Improvement in social competence with short-term atypical antipsychotic treatment:a randomized,double-blind comparison of quetiapine versus risperidone for social competence,social cognition,and neuro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J].Am J Psychiatry,2006,163(11):1918-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