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政怠政是腐败的同盟军、后备队
在持续高压反腐和凌厉围剿“四风”的态势下,腐败得到了有效遏制,干部作风有了明显好转,明目张胆索贿受贿、吃拿卡要现象暂时收敛了,但一些地方又出现了懒政、怠政,亦即为官不为的现象。这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上午点个卯,下午玩电脑,等着下班了”“哪里热闹哪里在,遇事研究慢等待”“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是群众对懒政者的形象描绘。
当前,在干部队伍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者有之;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者有之;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打折扣,搞变通者有之;不敢担当,不愿负责者有之;办事拖拉,推诿扯皮者有之;服务冷冰冰,办事慢腾腾者有之;出工不出力,工作无效率者有之;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者有之;遇到困难绕着走,见到群众躲着走者有之……总之,一些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对群众诉求、民众呼声漠然视之。
懒政怠政与腐败一样,一直是官场顽疾;懒政怠政与贪污腐败相伴而生,臭味相投;懒政怠政是贪污腐败的同盟军、后备队。
懒政怠政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历史上有过太多“政怠宦成”的历史教训。“政怠宦成”的本意是指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精神懈怠,荒芜朝政而导致宦官专权的历史现象。后来延伸为因统治者懒政怠政,而致奸侫弄权、腐败横行、社会动荡的兴亡规律。自秦代赵高、明代严嵩、魏忠贤,至清代安德海……两千多年来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演了若干场“政怠宦成”的闹剧。
每一场闹剧的常规场景是:庙堂乌烟瘴气,百官圈子林立,百姓饱受痛苦,江湖百业凋敝。总观这些闹剧,它们都是以怠政开始,接着腐败登场,最终社会分崩离析,甚至国破家亡。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懒政怠政是腐败滋生的土壤。因为懒政怠政,社会运行不畅,人间正气难彰,城狐社鼠猖狂。懒政怠政给贪官污吏提供了掠夺国帑民财的机会,而给百姓办事设置许多障碍,使得民气“堰塞”,民怨难消,矛盾积压,酿成大祸。
懒政怠政与贪污腐败性质有所区别,但同样有害于国家人民。如果说腐败是祸国殃民的心腹之患,则懒政怠政是误国误民的肘腋之疾。空谈尚且误国,懒政怠政则比空谈误国更甚。
如果在腐败有如黑云压城、官场生态恶劣的情形下,懒政怠政尚可理解;那么在反腐败取得节节胜利,反“四风”取得显著成效,官场生态大为改善的当下,再搞懒政怠政,就不可理喻了。
对某些官员而言,灰色收入减少了,请客送礼有所顾忌了,豪华奢侈消停了,黑箱操作更难了,懒政怠工便成为混日子的常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悠哉乐哉。有这种工作态度的人,心中只有自己,重私利,争利益,国事、民事,他高高挂起。不要说不贪即好官,他们不曾贪过么?也许不曾贪过。但一旦有机会,他们便会伸手,这是没有疑问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懒政怠政是腐败的同盟军、后备队,并不为过。
在其位,须谋其政;司其职,须负其责。这是对官员的起码要求。“尔俸尔禄,民脂民膏”,纳税人的钱养了你,为全体公民服务乃天经地义。莫说当代共产党人人民公仆须有此情怀,就是古代的仁人志士,也无不以民为上,为民尽瘁。
唐代苏州刺史韦应物曾写过“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安”“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的感人诗句;唐代杨州刺史白居易也有“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有愧,尽日不能忘”的愧歉之句。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动情诗篇更是广为流传。古代士大夫忧民如此,当代的官员面对被拆迁、被拖欠工钱、上不起学、看不起病、告不起状、打不起官司的普通民众,不知是否有点愧疚之心?
河南省内乡县古县衙有两副对联,其中意义对懒政怠政者不无教益:“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不求当道称能吏,愿共斯民做好人”。但愿天下官员即使成不了能吏贤吏,也不可成为庸官懒官,如此则不至于有负斯民,至少,亦不致成为腐败的同盟军、后备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