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张 雷
(作者是新疆经济报社融合发展中心主任)
2015年9月16日,由财讯集团携手阿里巴巴、新疆网信办联合组建的无界新闻客户端上线,“无界传媒”这个“首轮投资亿元级别”新媒体再次成为业界瞩目的热点。对整个传媒界,特别是新疆的传统媒体来说,其所代表的“高起点”“大投入”“新体制”不仅令人艳羡,更让“狼来了”的危机感进一步发酵。
面对“断崖式下滑”的困境,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不甘心“坐以待毙”,不约而同地采取“内部创业”形式,以图自救。各种传统媒体内部的创业孵化器便浮出水面,鼓励内部创新创业的各种配套制度也相继出台。包括早一些的《21世纪经济报道》内部创业孵化,近两年的浙报传媒梦工场、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上报集团等,就连地处新疆的《都市消费晨报》,也已经行动起来,鼓励推动项目部、创客小组、员工合伙人等形式的“内部创业”模式。
传统媒体站到“断崖”之上,“内部创业”四个字顿成热词。对于传统媒体的“内部创业”,业界人士持两种态度,一种是“值得肯定但不乐观”,另一种干脆认为“不靠谱的地方多了去了”“结局必然失败”,这些观点,最具代表性的依据,则是“传统媒体固有的运作模式,类公务员体系的层级管理从根源上阻碍了这种灵活创新的萌芽的发展,在当下的时间节点上无法从根本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重重困境的传统媒体,对“内部创业”寄予厚望,原本是希望借此闯出一条路来——面对评论界的“唱衰”和“不看好”,其压力可想而知。
所有的选择,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做出的。
媒体“内部创业”是一种在外部压力之下被迫做出的无奈之举。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上一代”媒体,传统媒体并不能解构——重构其自身,而只能通过塑造自己的“下一代”来实现转型。传统媒体中的报业,尤其如此,多年以来,报业走的是一条“报社—报业集团—传媒集团—新媒体集团”的改革路径,这是一条在上级“搀扶”之下、稳步推进的渐进之路。
谁也无法预料,颠覆者来得这么快这么冷酷。从10年前刚刚感到“报业严冬”,到今天面对下一代网络媒体的颠覆式创新,传统媒体被逼到了无路可退的“断崖之上”。变还是不变,这已经不是问题了。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变?而传统媒体怎么变,自己说了并不算。就像传说中的巨人,传统媒体无法做到“拎着自己的辫子把自己拎起来”。以往传统媒体的改革,基本上都是“被动式的”,即由上级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拎着辫子给拎起来”的。今天,传统媒体选择“内部创业”这种“保守的改良模式”,其实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可以触动的内部资源“拎起来”。一句话,传统媒体不是喜欢“内部创业”,而是别无选择。
内部创业,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数字化技术提供了向新业务扩张的机会,更威胁到既有的经营模式。虽然遭遇“断崖式下滑”,但传统业务仍然是传统媒体的心脏和命脉。
打破重组,即重构,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传统媒体所能做到的是,只能给自己动“小手术”,只能在既有的体制基础上,考虑如何调整优化内部结构,培育新的增长点,在老树的植株上嫁接一些新的枝丫。在有限、可控的范围内,采取“内部创业”的方式,来进行改良。
其中最为典型的模式是“媒体融合”,这是一种在夹缝里求突破,困境中求生存的现实选择。很多传统媒体,借着中央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东风,搭建起自己的“融合发展平台”,通过内部创业机制,推动人们去开发新项目,研发新产品,建设新渠道,吸引新用户。包括新疆经济报社在内,多数媒体的主要做法也都是在既有体制基础上,通过项目部、合伙人、创客小组等内部创业模式来发展新媒体、新产业。
内部创业,无论是机制设计,还是产品开发、渠道建设,都离不开“人力”这种核心能力。而在内部创业的过程中,“人力”的分配,就成了一个极其棘手的“两难选择”:一方面传统业务需要维持,不能被分流太严重导致“大出血”;另一方面新兴业务需要一批有能力有干劲儿的人才,“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另外,还有一个突出的“两难选择”:传统媒体的内部创业单位,一方面要拥有经营自主权,以获得开发新业务所需的灵活性和自身适应性;另一方面,创业单位与母公司之间也要有适当的整合机制,以提高效率、增强创业能力。
“内部创业”,其实并不是个新名词,万科、华为、IBM等都在采用,Google X、微信、微博等都是“内部创业”催生的。在商业公司,内部创业被形象地称作“裂变式创业”,这些创业项目就像机体中不断裂变出新细胞。当然,商业公司的“内部创业”,少不了用真金白银的投入为保障,也必然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最终要以结果论成败,以成败论英雄。
但到了传统媒体,“内部创业”更多地靠的是责任和热情。旧的体制难以触动,更不用说打破;投入资金和资源捉襟见肘,创业者至少要做到自己养自己。所以,用商业公司内部创业的指标来考量传统媒体的内部创业,就难免导致“不靠谱”“非失败不可”的结局。即使这样,内部创业者,以其试错式的头破血流,让传统媒体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证明“革命”的必然性,也不能说是完全没有价值的。
同时,我们必须正视:传统媒体“内部创业”是一个转型的中间过程。传统媒体毕竟不是商业公司,它有着自己必须面对的现实和必须承担的责任,它注定会走一条和商业公司不同的路。“成与败”不是根本问题,关键是探索出真知。在不少传统媒体的实践中,一手抓成熟业务,一手抓新兴事业,至少使传统媒体的部分活力得以激活,一代媒体新人也在变得更富有想象力和生命力。正所谓走弯路也有收获,即使“失败”,失败沉淀后就成了历练。
在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大潮中,传统媒体迟早要迎来一场划时代的变革,迟早要营造一个全新的生态环境。但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课题,我们不能坐着等待这一天的到来。今天传统媒体“内部创业”模式,至少为这项课题的推进进行了探索,为下一步的前行提供了“垫脚石”。而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行,又何尝离得开一个个铺路的“垫脚石”?!
成功失败各有所得,关键是能不能正确面对。传统媒体转型,必然是一个从量变积累到质变的过程。对传统媒体内部创业,也应该站在系统变革的角度加以审视,要看是不是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形态,是不是冲击了媒体的陈旧结构,是不是孕育了新的生机和希望……而不能简单地以所谓的成败论英雄。
在最艰难的时期,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在逆境中,传统媒体更需要顶着压力,奋力前行。只要我们相信自己所做的努力是有价值的,决不因为担风险而彷徨不决,更不能因为“被唱衰”而裹足不前。只要心不死,只要走下去,明天不远,就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