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国卿:揭开沈阳七千年陶瓷之谜

2015-12-05 05:52吴限TextbyWuXian
今日辽宁 2015年10期
关键词:图鉴沈阳遗址

◎文/吴限 Text by WuXian

初国卿:揭开沈阳七千年陶瓷之谜

◎文/吴限 Text by WuXian

肇新窑业办公楼冬景

在沈阳的文化史上,似乎从来没有陶瓷的地位,更没有人来研究和整理,甚至有学者认为沈阳根本就没有陶瓷史。近日,著名辽海文化学者初国卿先生编著的《沈阳陶瓷图鉴》一书问世,填补了沈阳乃至辽海文化研究上的一项空白,让具有七千年历史的沈阳陶瓷文化再现风采。此书的出版引起学界广泛关注,景德镇多位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为其题词,称赞“陶圣故里终有史”。

一部书填补了沈阳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沈阳陶瓷史,一直以来都是一门薄弱甚至空白的学科,这方面的文献与资料极为少见。初国卿先生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千百年来,关于沈阳的陶瓷文化很少有人梳理和总结。其实,在陶圣唐英故乡的历史上,从来就不缺少陶瓷文化,缺少的是我们对这一领域的系统研究与整理。”

基于此,初国卿先生多年来查阅了大量鲜为人知的有关辽宁陶瓷的文字资料;遍寻散落在沈阳和辽宁各处的古窑遗迹;采访了众多相关的专家学者和当地人士,获得了第一手资料。他还于古玩市场和民间广泛搜罗辽宁地方窑口的陶瓷和瓷片,做到以实物说话。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他才完成了《沈阳陶瓷图鉴》这部书。

此书甫一出版,即得到辽沈地区文化学人的关注,著名学者李仲元先生曾评价说:“《沈阳陶瓷图鉴》一书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图鉴,它是一部沈阳陶瓷的发展简史,是一部研究沈阳陶瓷文化的开山力作。”

确实如此,这部书将七千年沈阳陶瓷史上的最闪光之处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书中对新乐文化中斜口器和古陶纹饰的分析;对三千年前青铜时代高台山遗址古窑的强调;“东北第一陶窑”的提法;鬲形陶之于辽河文化的价值;

《沈阳陶瓷图鉴》封面

斜口器(沈阳新乐遗址出土)

陶鬲(康平县顺山屯墓葬出土)

官屯古窑址发掘现场

千百年来,关于沈阳的陶瓷文化很少有人梳理和总结。其实,在陶圣唐英故乡的历史上,从来就不缺少陶瓷文化,缺少的是我们对这一领域的系统研究与整理。

“系”与“耳”的演变;纺轮、网坠与陶蛙的情趣;“辽瓷”的沈阳元年,辽代在沈阳地区的窑场;明末清初的东北官窑;唐英和他的“唐窑”;肇新窑业开启中国现代工业陶瓷的辉煌……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随着此书的面世,沈阳陶瓷史上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见解和研究成果也浮出水面,世人可以从这部书中一览沈阳陶瓷历史的辉煌,同时,我们也应为沈阳的陶瓷文化而自豪。

金毓黻先生发现辽瓷是在1930年的沈阳,由此我们说1930是辽瓷的沈阳元年。

中年时的金毓黻

沈阳人的陶鬲打破了传统的辽河只是罐文化的学说

以前,考古学界一直认为鬲是黄河文明的产物,陕西学者鬲向前、鬲江慧在《鬲与鬲文化》一书中曾说:“考古学界目前有一个基本得到公认的看法,那就是中国古代文化有三个系统……第一个系统是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北系统,也称为鬲文化系统;第二个系统是以长江中下游为主体的东南系统,也称为鼎文化系统;第三个系统是以辽河流域为中心的东北系统,也称为罐文化系统。代表中国古代文明最高水平的夏、商、周,都是在鬲文化系统内发展起来的。”在《沈阳陶瓷图鉴》一书中初国卿先生认为,“这种‘辽河流域为中心的东北系统,也称为罐文化系统’的说法过于绝对,它忽视了青铜时代沈阳先民大量烧制和使用鬲的历史现实。其结论依然是‘考古不出关’的偏见延续。”

据初国卿先生介绍,在已发现的沈阳青铜时代遗址里,曾出土过许多鬲,且多数造型美观大方,素雅古朴。如高台山遗址、新乐上层文化遗址、康平顺山屯遗址、法库湾柳街遗址等都有陶鬲出土。尤其是在沈阳城中的皇姑区百鸟公园、辽宁大学和沈北新区的道义等地也有陶鬲出土。

沈阳地区不仅发现大量陶鬲,同时还发现有陶鼎,如新乐遗址、沈北道义遗址、康平顺山屯遗址均出土过夹砂红褐陶与夹砂褐陶鼎。这些陶鬲与陶鼎代表了青铜时代沈阳先民的创造性和审美能力。如此说来,在中国古代文化体系中,辽河流域为中心的东北,或说沈阳,绝不仅仅是“罐文化系统”,它有罐,有壶,更有鬲与鼎。

“辽瓷之父”在沈阳

在《沈阳陶瓷图鉴》一书中,初国卿先生将辽瓷与沈阳的渊源进行了详尽的说明与论述。他说,辽代陶瓷的发现和认定,不过是百年间的事。当初,人们只知这种瓷是“北路货”。后来由于金毓黻的偶然发现,人们才知道原来“北路货”就是辽瓷。

据初国卿先生介绍,金毓黻第一次发现并确认有“辽瓷”的时间是民国十九年(1930年)4月22日。这一天沈阳大东边门外有一民户掘得一墓,墓中有一石棺和一青釉黑花瓶。时任辽宁省政府秘书长的金毓黻前往察看,见石棺前刻有“开泰七年”字样。综合瓶上特征,断定这件青釉黑花瓶为“辽瓷”无疑。金毓黻发现并及时记入其《静晤室日记》中的这件青釉黑花瓶,成为第一件出土地点清楚,年代明确,向学术界发表最早的辽瓷文物。因此金毓黻也为后人尊之为“辽瓷之父”,辽宁省博物馆从此开始收藏辽瓷。

之后,东北文博事业的奠基人,沈阳著名考古学家李文信开始系统研究辽瓷,并取得重要突破和多项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荣誉学部委员,辽瓷研究专家佟柱臣先生曾称金、李二人为“辽瓷研究史上的两位先学”,并说“正像陶瓷界称陈万里先生为越瓷之父一样,我们称金先生为辽瓷之父”。

初国卿先生说:“金毓黻先生发现辽瓷是在1930年的沈阳,由此我们说1930是辽瓷的沈阳元年。”不仅如此,之后在辽瓷研究中成就最大的几位学者都是沈阳或辽宁人,如佟柱臣先生是辽宁黑山人,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冯永谦、著名陶瓷艺术大师关宝琮、新辽瓷的制作者林声是沈阳人。沈阳不仅是辽瓷的重要产地,同时也是辽瓷的发现地和重要研究之地。

初国卿先生说,从沈州初立到1930年的沈阳,一千年的时光,如果没有沈阳的发现,如果没有金毓黻的考察,辽瓷不知还要在地下沉睡多少年。

开启中国现代工业陶瓷辉煌的肇新窑业

肇新窑业曾经是中国实业救国的一面旗帜。在20世纪初日本企业生产

的瓷器占领中国市场时,肇新窑业异军突起,以实力御外,叙写了一段传奇。在《沈阳陶瓷图鉴》一书中,初国卿先生对民国时期沈阳肇新窑业的发展过程、生产工艺与成就影响做了深入的阐述,这是目前所见到的出版物中对肇新窑业最全面、最系统的介绍。

据初国卿先生介绍,肇新窑业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地区规模和影响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同时也是中国工业制瓷的领军企业。它是杜重远先生创办的东北第一家机制瓷企业,曾一度将日本瓷挤出东北市场,成为中国北方规模和影响最大的陶瓷工厂。当时实业界曾这样称誉肇新窑业:“东北工业界之福音”“东北之模范工厂”,到了1930年,肇新窑业年产瓷器达800余万件,一度超过陶都景德镇,对当时的民族工业和制瓷产业产生过重大影响。因为肇新窑业的成功,“九一八”之后杜重远在宋子文的推荐下,接受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之邀到江西,帮助重振景德镇瓷业,并组建江西陶业管理局,创办陶业人员养成所,同时还在九江创办现代制瓷企业光大瓷厂,使江西瓷业一度达到中兴局面。

但辽宁历史上对肇新窑业这个企业一向关注不够,缺乏研究。初国卿先生从20世纪90年代即开始收藏肇新窑的瓷器,并淘得多件有代表性的精品,同时还关注与肇新相关的人物与史料,终于使肇新窑业的研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006年深秋,初国卿在官屯古窑址考察

Mr. Chu Guoqing: A Myth Revealed about Shenyang’s Seven-Thousand-Year-Old Pottery Culture

In the history of Shenyang little was done about its pottery studies. Some scholars even thought that no pottery ever appeared in the history of Shenyang. But Mr. Chu Guoqing’s Illustrated Pottery in Shenyang tells a different story. His book has filled a gap in the cultural studies of Shenyang or even Liaoning province for its rediscovery of a grand pottery culture that has existed for seven thousand years.

On the excavated Bronze Age sites in Shenyang many pottery li and ding tripod vessels were unearthed. These discoveries stand as repudiation of the bias that“archaeologists don’t have to travel to the Northeast.” In the ancient cultural system, the Northeast and its Liaohe River valley produced not only jars but also bottles, li and ding vessels. On April 22, 1930, Jin Yufu, secretary general of Liaoning government, discovered a blue-glazed bottle decorated with black floral designs. It was identified as “Liaoning Pottery”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tory. Now we have enough evidence to say 1930 is the first year of Liaoning Pottery in Shenyang and Mr. Ji Yufu is the first discoverer of Liaoning Pottery.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20th century Mr. Du Zhongyuan established the first pottery enterprise in the Northeast. In the 1920s and 30s his Zhaoxin Kiln became the biggest and most influential pottery production base in the Northeast, and for a time drove the Japanese pottery out of the northeast market.

Ove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pottery culture in Shenyang remained undiscovered. But the fact is that in the history of Pottery Master Tang Ying’s hometown, pottery culture has always been there. What we need is a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Trans. by G.Q.)

猜你喜欢
图鉴沈阳遗址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查收你的人设图鉴
濒危生物图鉴
辽上京遗址
中国人吃饱吃好图鉴
中国人吃饱吃好图鉴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