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文
(浙江海洋学院中国海洋文化研究中心,舟山316000)
黄式三(1789-1862),晚清知名学者,章太炎把他和他的儿子黄以周列为清代后期浙东学派的殿军人物[1]。黄式三的成果,面世的主要集中在经史方面,如《复礼说》《约礼说》《崇礼说》《论语后案》《书启蒙》《诗序说通》《诗丛说》《诗传笺考》《儆居集经说》《周季编略》《春秋释》《史说》等[2]。黄式三于音韵学亦有涉猎,撰有不少著述,如:《音韵部略》四卷(第四卷后附有《诗音谱略》残卷)、《广韵部略》十七卷、《音摄考略》一卷、《切音考略》一卷等。这些著述均为稿本,且大都下落不明,所以鲜为世人所晓。经笔者查访,仅知宁波天一阁藏有《音韵部略》。
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是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之一。该藏书楼藏有不少近代学者的稿抄本,如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万斯同稿本《明史稿》等[3],《音韵部略》亦是其一。此稿本系开本29.1/18.8厘米,分四卷,作者正署名定海黄式三。
《音韵部略》是黄式三音韵学方面的代表性著述,主要研究古韵分部问题。黄氏通过对《唐韵》的离析,在吸收清代古音学家古韵分部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古韵十八部。其中,泰部独立、真谆分立、并冬入侵等古韵分部结论在清代古音学史上具有一定意义[4]。可惜该书稿未能在黄氏有生之年出版刊行,是为遗稿。
《音韵部略》作为黄式三的遗稿自然颇受收藏家青睐。宁波天一阁不是第一家收藏者,历史上收藏过它的还有杭州丰华堂和萧山朱鼎煦。
杭州丰华堂即浙江藏书楼,是近代江浙地区著名的私人藏书楼,是今天浙江图书馆的前身。《音韵部略》扉页书名下有杭州丰华堂的题记:“按,《儆居遗书》总目遗书之七《音韵部略》四卷未刊,此即其原稿草也。”其落款为“丰华记”,上有“丰华堂/藏阅书”朱文方印(见下图),这说明丰华堂对它做过鉴别。
从书稿行文和内容来看,其谓“此即其原稿草”当不谬。一是其手稿特征非常明显,其字词增删涂改现象随处可见行文款式也不固定,有的从右至左横着行文,有的从上到下竖着行文,还使用了众多的笺识符号(见下图)。
二是其笺注文字中出现了黄式三的自称,如《侵部·侵韵》注云:“冬、侵、覃为一部……式三谓此部之音宜依覃读……”可见,《音韵部略》正是黄式三本人的手稿,而认定其为“原稿草”的杭州丰华堂应该是较早的收藏者了。
萧山朱鼎煦(1886-1967)是浙东近代著名藏书家,尤好收藏名家稿本、校刻本。《音韵部略》也曾被其收藏,有鉴藏印为证。该稿本正文首页文字中间的空白处,赫然可见一枚朱文长方印——萧山朱鼎煦/收藏书籍,正是朱氏专用的收藏印。不过,在其上方另有一枚更大、更为显目的朱文方印——“丰华/堂书/库宝/藏印”(见下图)。
从史料来看,朱氏收藏应在后。据说,20世纪30年代前后,杭州丰华堂负债繁重,不得不售书还债,大量藏书从丰华堂流出。[5]而此时正是萧山朱氏事业的鼎盛期。他曾任鄞县律师学会副会长、会长,任宁波市政筹备处筹备委员兼文书股主任,任省政务委员会秘书等职。这时期他的经济收入颇丰,但是他缩衣节食,几乎把它们全部用于购藏古籍、文物。为了更好地收藏,他在鄞城公园左府侧街七号专门建造了一所藏书楼,就是后来有名的“别宥斋”了。这样,我们可以推出杭州丰华堂和萧山朱鼎煦之间存在着一种“卖出”与“买进”的先后关系:杭州丰华堂因负债出售《音韵部略》在先,萧山朱鼎煦借财旺买藏于后。
《音韵部略》最终是从朱鼎煦手上辗转流入宁波天一阁的。朱氏藏书曾庋藏于两处,一在鄞县,一在萧山。萧山藏书在日寇入侵时悉数毁坏。鄞县藏书也历经磨难,先遇水灾,后又不幸遭盗贼劫掠,损毁亦是不少。《音韵部略》虽幸免于难,但其大多数页边留下了清晰可辨的水渍痕迹。(见上图)这些水渍痕迹,可能就是那场水灾留下来的。文革期间,朱氏所有古籍、文物全被抄没。饱受折磨的朱老先生去世前立下遗言,谓被“横扫”的全部图书文物是其一生心血,今后如能归还,当悉数捐献天一阁。1979年9月,朱氏后人遵照朱老先生遗愿,将别宥斋珍藏的古籍、文物全部捐献给天一阁。所幸《音韵部略》稿本四卷没有在“横扫”中毁损,亦在捐献之列,这才得以被天一阁珍藏至今,保存完好。
[1]章太炎.章太炎全集(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24.
[2]赵尔巽等.清史稿(四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7.13296.
[3]陈朝霞,李洁莹.天一阁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9种传世珍本、孤本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N].宁波日报,2008-03-27(A01).
[4]胡世文.黄式三古韵十八部说略[J].古汉语研究,2012,(2):11-15.
[5]刘 蔷.杭州丰华堂藏书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