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调动和保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徐宗刚1李金涛2张敬杰3
1.3.聊城安泰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有限公司 2.山东阳谷黄河河务局
单位的发展离不开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的职工队伍。而要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重在激发职工内在的工作动机,满足职工的优势需要,从根本上发挥职工的积极性。
在单位,不同年龄层次的职工其优势需要往往是不同的。比如,青年职工刚刚参加工作,一般都有很高的工作热情,希望有业务进修的机会。另外他们也有诸如婚姻、住房、子女入托等生活中的问题。而中年职工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经验,他们希望自己能做出成绩,并得到领导的认可。老年职工大多希望自己身体健康,并且在单位能得到领导及同事们的尊重等。面对职工的优势需要,单位领导者应该首先树立服务意识。积极鼓励青年职工参加业务进修,并真心实意地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年职工创造条件,支持他们进修学习、交流经验,积极推荐他们的学术论文得到发表。对于能力强、成绩突出的要提拔重用,给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对于老年职工要给予一定的照顾,尊重老职工,认真听取老职工对单位工作的意见、建议。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依然需要自身以外的推动力来激发。这种推动力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物质推动力。满足职工从事工作基本需要的衣、食、住、行,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无可非议的客观动力。对此,单位对职工的工资、住房和其他社会福利,对建立医疗、退休保险等保障,甚至对退休职工的待遇等都要抓好落实,从根本上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
第二、精神推动力。首先,应对职工不断加强教育,培养他们的敬业奉献精神,帮助他们树立高远志向的同时,在单位范围内实施各种有效的精神奖励,把诸如评选先进、表彰、提职、晋级等,与职工的工作业绩挂钩。做到在褒贬时以褒为主,在奖罚时以奖为主,既要善于培育平等、公正的竞争机制,又要创建一个谦逊、互尊、坦诚的民主、和谐、友善的文化氛围。其次,完善聘任制度。在实施聘任时,既要重视学历文凭、专业技术等级、岗位资格证书等硬件,又要注重对职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的考查,逐步形成一个竞争上岗的局面。对此,单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给职工特别是中青年职工提供业务进修的机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三是委以“重”任。职工劳动的个体化决定了职工往往看到自己的多,发现别人的少,很容易出现对自己的知识才能估计偏高,骄傲自大,甚至有清高、固执等现象。对此,单位的管理者要善于避虚就实,用人所长,分配给适当的工作,给职工创造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同时,单位要注意选培一批业务骨干,使他们在本职岗位上脱颖而出,以此来激发他们不断进取的自觉性。
首先,要尊重职工,理解职工,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单位的管理者,要真正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摆正自己和职工的关系,决不能在职工面前高人一等、唯我独尊,更不能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同时,管理者还要善于抓住中心工作,在参与各项工作中,切忌以领导者或检查者自居,指导工作尽可能采取平等交流、互相磋商、循循善诱的方式、方法。另外,由于职工在其工作和学习中受多种文化现象的影响,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思想敏感而灵活多样,有时提出的问题会是不恰当的,甚至是过分的,对此,作为管理者要能够理解,不可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能采纳的意见一定要予以采纳,真正做到尊重和理解职工。
其次,提高职工主人翁意识。如果我们把单位整体界定为一个系统,那么管理者和职工便够成了这一系统中的两大基本要素,他们之间只有分工的不同,而工作目标则是一致的。所以,对职工的有效管理,主要的方法还是通过启发他们的工作自觉性、创造性来实现。譬如,在职代会上,让他们畅所欲言,发表对加强单位管理和经济发展等业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单位领导还要经常性地“沉”下去,了解职工的呼声和管理中的“热点”问题,对来自“民间”的声音,管理者不要只让职工雾里看花,一定要有下文,如何解决,是否采纳,要掷地有声,模棱两可的敷衍,职工们会伤心失望。为了有利于保护职工的民主参与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对暂不能答复的要经过研究后予以答复,不能解决的要说明情况和原因,做到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
第三,要关心职工,自觉为职工服务。作为单位的管理者,要时时处处心里装着职工,为他们排忧解难,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各种实际困难。
《三国志》云:“能用众力者,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者,则无畏于圣人矣”。只要我们对职工真正做到尊重、理解、信赖、关心,那么职工在工作中就一定能充分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促进单位的发展。
实践表明,人在活动中目标越明确,积极性越高,工作效果就越显著。所以在管理中,通过设置目标激励职工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设置一个有吸引力、号召力对大家职工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的目标呢?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60年代提出了期望理论。他认为目标的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人们对目标的期望值和效价。用公式表示M=V ×E(M代表激发力量,E代表期望值即被激励者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估价,V代表效价即达到目标对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一个人对目标的期望值越高,目标的效价越高,那么该目标会产生较大的激发力量,工作积极性也就越高。这一理论启示我们,单位领导在设置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要正确、合理、恰当,才能产生较大的期望值。目标的设置必须联系职工的实际、工作的实际,目标不能过高否则会让人觉得高不可攀,丧失信心和希望,使目标丧失动力作用。当然也不能过低,如果目标实施,不费吹灰之力,这样的目标往往是没有激励意义的,所以,恰当的目标,必然是通过职工“跳起来摘果子”,通过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实现的。
2.组织目标、个人目标要协调一致,设法增大目标效价。要使被激励者对目标产生兴趣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一方面要充分阐述目标的意义,讲清目标实现的个人意义、社会意义;另一方面把单位的目标和个人的需要联系起来,使职工能从单位所设立的目标中看到他的利益,把个人目标纳入组织目标中,个人目标能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实现,这样才能增大目标的效价。
3.考虑职工个人目标的差异性。在确保单位目标能够达到统一性的前提下,又要考虑到职工个人目标的差异性。因为职工个人目标既受集体成员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个人的思想观点、成熟度、需要、人生观、价值观、能力、性格等的影响,所以,作为单位的领导者,要摸清职工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心愿、抱负和能力,做到个人目标因人而异,确保组织目标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