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超 郑 芊(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0)
我国足球改革的研究现状①
郭超郑芊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0)
摘 要:足球改革已成为时下最热议的话题之一,国家层面上对足球改革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中知网查阅有关“中国足球改革”的核心期刊及硕博论文,可以发现学者们的研究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我国足球运动的改革历程;我国足球运动的现状;影响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的因素;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趋势。该文对学者们的观点进行梳理,总结了中国足球改革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清晰的勾画出我国足球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关键词:足球 改革 历程 发展
足球是全世界开展最广泛、最具影响力的一项体育运动,足球运动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同时,足球项目也是最受我国群众关注和喜爱的运动之一,但是中国足球长期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人民群众强烈不满,这也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层面的改革措施频出,而作为改革大盘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振兴足球作为发展体育运动、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任务也摆上了日程。2015年3月8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我国足球运动的改革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1.1古代足球的起源及发展
据考证,我国古代的足球运动“蹴鞠”,距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蹴鞠”一词最早记载于《史记·苏秦列传》,作为中国古老的一项体育运动,“蹴鞠”就是用脚踢球,分为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故都临淄,普及于汉朝,兴盛在唐宋,衰败于明清。时任国际足联秘书长的布拉特先生在《国际足球运动发展史》报告中曾明确指出:“足球源于中国,由于战争而传入西方”。
1.2现代足球的起源及发展
尽管我国古代的蹦鞠运动领先于世界,但是公认的现代足球却产生于英国。1857年英国人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俱乐部—谢菲尔德足球俱乐部,1863年第一个足球运动组织—英格兰足球协会的成立标致着现代足球的诞生。起初,足球这项运动在英国的学校十分流行,相比较于生长在宫廷的蹴鞠运动,现代足球运动拥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促使其能够从英国普通的校园运动迅速发展成为当今的世界第一运动[1]。进入20世纪以来,在欧洲一些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足球运动相继职业化,随之产生了职业足球俱乐部和职业化的球员,并且形成了规范的职业比赛,如今的足球运动已成为商业化程度最高,经济收益最大的运动项目之一。
1.3现代足球在我国的起源及发展
1840年,当鸦片战争的炮声第一次响起时,西方“科学与民主”的强势文化便随着列强的侵入而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蔓延开来。也是在同一时期,刚刚兴起于英国的现代足球运动也在这片土地上抢滩登陆,并在这个古老的国度里生根发芽。[2]1898年,现代足球被正式引入中国,此时此刻的我国正处于晚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下,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的足球运动一直处于萌芽状态。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的现代足球运动才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足球经历了专业化和职业化两个时代,职业化足球代替专业化足球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在改革开放以前计划经济制度的大背景下,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完全依靠政府计划调控和国家财政投入,由此而形成了竞技体育发展的举国体制,并铸就了竞技体育的辉煌。[3]
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足球运动才开始职业化。1992年,在被公认为足球界“遵义会议”的“红山口会议”上,中国足球确定了要走职业化道路,两年之后,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孕育而生。从历史演进的视角可以将中国职业足球联赛分为三个阶段:(1)10年甲级联赛阶段;(2)2004年至2008年的超级联赛阶段;(3)后奥运时代的职业联赛阶段。[4]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足球职业化的发展历程,前期辉煌、中期发展停滞不前、目前迎来新的曙光。
2.1取得的成绩
值得肯定的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足球也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在此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首先,我国足球的发展体制以及物质条件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和进步;其次,初步建立了符合足球发展规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具有我国特色的足球管理体制和联赛制度,同时建立了相对完备的法律制度,以联赛为核心而形成的足球市场已具规模;再次,职业化足球推动了我国足球水平的提高,极大改善了足球场地建设,培养出大批足球专业人才、壮大了运动队伍;最后,足球职业化具有引导、示范的作用,推动了其它体育项目的职业化运作。足球改革过程中所总结出的经验,成为整个体育界深化改革与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
2.2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足球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过程中类似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奥运优先战略与集体落后项目支持不足的矛盾,足球管理中心官办与俱乐部经营的矛盾,职业化内在规律与现行经营模式的矛盾,法治观念淡薄与不正当竞争,后继人才有序发展与俱乐部商业利益的矛盾。”等弊端也日渐暴露出来,足球改革已经步入举步维艰的境地[5]。
总体来讲,中国足球在历次世界大赛中常常是输多胜少,我国的足球竞技水平不断下滑,与世界足球甚至亚洲先进足球的差距进一步拉大。90年代初,中国足球率先进行改革,但是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中国足球的成绩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中国体育强国的形象严重不符。
从职业足球的角度分析,我国足球联赛的职业化程度相对滞后,现阶段的管理体制与国外先进的管理体制相比还不够完善;法治建设也不算健全,假、黑、赌在足球界仍然存在,成为制约我国职业联赛快速发展的一大毒瘤;大多数俱乐部急功近利,不注意培养后备人才,直接导致我国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匮乏;俱乐部的经营效益不高,发展也不均衡,俱乐部的频繁消亡是我国足球管理制度混乱的一种表现形式,说明中国的职业足球并不职业。
影响我国足球运动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汇总各方学者的观点,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整理。
首先,中国足球急于求成,出现冒进主义行为,把“改革”作为“拍脑袋”工程而非科学的决策;我国足球管理模式未能与我国政治、经济制度的优势进行有机结合,集权型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现阶段的中国足球的发展;足球改革的很多方面未纳入到法治管理的正确轨道,蔓延滋长的腐败现象搞垮了中国足球。
其次,“中庸之道”“自我封闭”等文化传统不能适应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同时影响到了我国足球运动的改革与发展。中国足球在以往的改革过程只注重器物层面上的变革,却没有进一步深入思想层面变革,实质上是难以认同外来文化。
再次,我国足球教练员文化素质偏低、实践经验不足、基础理论知识相对匮乏,大多数教练员并没有得到正规化的培训和学习;裁判员的裁龄、年龄结构、职业化等方面的问题与世界足球强国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我国足球运动员竞技水平低,除了竞技能力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心理素质较差,其直接原因就是文化素质不高。
最后,我国大部分足球俱乐部缺乏规范性管理,缺乏对足球市场的有效培育,缺乏对职业联赛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投资职业足球成为某些企业的盈利手段,而非想真正的为中国足球出力。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制约着我国足球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足球目前正处在发展的低谷,足球水平还有很大提高空间。未来的中国足球体制应该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相匹配,形成政府主导的举国体制培养青少年后备人才;市场主导的职业化发展职业足球联盟;公民自组织社团推广、普及足球运动等多种制度模式系统,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格局……提炼诸多学者的观点,大致分为9类。
(1)加强顶层设计,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这将成为中国足球未来发展的方向。
(2)我国足球管理部门要重新认识竞技足球的本质特征与规律,促进管理体制由“集权型”管理逐步向“分权型”管理转变。
(3)学习西方足球文化与理念,而不只是在停留在技术和制度的层面。敢于吸收外来先进足球文化并勇于创新,借鉴良好的足球文化并坚持自己的特色,才是中国足球健康发展、水平稳步提高的必由之路。
(4)加强法制建设,改善足球环境。寻求法律与道德建设相融合,促进足球运动项目有序、健康发展的新途径。
(5)准确定位中国足球,制定出中国足球改革与发展的长期规划。循序渐进的推动中国足球改革,促进中国足球风格的形成。
(6)致力于加强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重视足球基础建设,把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和比赛体系回归校园,走“体教结合”的道路。
(7)加大对教练员的培养力度,为各个层次的教练员提供继续培训的机会。加强裁判员队伍的建设,提高业务水平、强化思想道德建设。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应该加强横向联系,提高足球运动员的的文化素质。
(8)加大优化足球环境的硬件投入,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遵循足球规律、培育足球氛围。
(9)把俱乐部塑造成市场的独立主体,科学发展足球职业化的道路才能使中国足球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该文回顾了中国足球改革的历程,正视我国足球发展现状,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勾画出我国足球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第十次深化改革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为中国足球改革注入了“最强执行力”。3月16日备受瞩目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公布,这是中国足球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从定位上来看,方案由中央批准发布,站在国家高度规划足球的改革和发展,超越了部门和行业,是一个国家纲领,为中国足球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奚赫.对中国足球文化体系雏形构建的探析[D].吉林体育学院,2010.
[2]王亮.中国足球竞弱性根源的系统解析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
[3]李林.基于历史演进视角的中国职业足球联赛发展问题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4]范杨.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5]郑原.顶层设计——中国足球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J].理论月刊,2011(4):107-109.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5(c)-0224-02
作者简介:①郭超(1989—),男,河南省焦作市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