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印吉
西北勒乡街子
文 / 王印吉
在陡峻的西北勒街上闲逛,我是平生第二次。
十几年前,我曾到过西北勒,同样在街上饶有兴趣地逛过。那时的西北勒街上,房子低矮,人家稀少。街道由沙土铺成,要想见块水泥路面,很不容易。最抢眼的是具有彝家风格的土掌房前和屋顶上码似小山的金灿灿的南瓜,以及街心里四处乱窜、干瘦如柴的老母猪。不时还会遇到掉了不少毛的流浪狗,瘦得能数清有几根肋骨,没了主人还照样凶恶。逛街磨不开与它们相遇,它们不但不避让,还龇着一口白森森的利齿唬人,把男同胞吓出一身冷汗,女同胞吓得尖叫奔逃。
闲逛中,我见到一头高大壮实的老母猪,在一彝家小院里的一堆南瓜上啃瓜玩。拱一拱,啃一啃,含在嘴里嚼几下又吐出来……这些印象,在我的记忆中扎下深根,想忘也忘不掉。
如今,行走在西北勒街上,我已经完全不认识它了。倒不是我年岁增大记忆力减退,而是它的一切,都发生了跨越式改变,几乎找不到当年的痕迹。四五层高的楼房,比比皆是。以前印象中唱主角的彝家土掌房,苗家和汉族低矮瓦房,越来越少。最牛的,当数山地独有的特色小吃:猪肉米线馆、鸡肉米线馆、羊肉米线馆、牛肉米线馆……触目皆是。在西北勒逛这天,刚好是西北勒乡的赶街天,又逢乡里搞“七四化肥首届山里红苹果大赛”。各族乡民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乡街子上来,或卖苹果,或卖蔬菜,或卖深山里找的山货。大老远来赶集,等手头的货物出手了,肚子也自然饿了。于是,蹲烧豆腐摊、钻米线馆,大口吃米线,大碗喝烧酒。吃饱了,喝足了,钻出饭馆,痛快淋漓伸个懒腰,一抬腿跨上摩托,屁股后一冒烟,消失在回家的弯弯山道上!山里人有山里人的活法,山里日子有山里日子的嚼头。山里人追求的是,狠命地干活,拼命地挣钱,痛快地喝酒,潇洒地享受!
有一个三四十岁,身体单薄,黝黑瘦弱的彝家汉子,据说卖苹果挣了不少钱。鼓着腰包钻进一家饭馆,就着半斤猪头肉,一碗烧豆腐,独自喝了一斤烈性苞谷酒,红着一双醉眼,在街上打醉拳。挤得不可开交的一条街,像扔下一枚炸弹,突然间不挤了。汽车老远就吱嘎一脚刹车,停下躲避他。行人像见了老虎,躲的躲,逃的逃。我只顾逛街没留意,不小心走到他跟前,他身子一歪一拳冲了过来,虽说拳头看上去轻飘飘没有多少力量,但我还是急忙躲开。
作为山里的彝家汉子,人生中会有许多次醉酒。苦闷时醉酒,那是世上最痛苦的醉酒。而苹果丰收兜里有钱心里高兴,一不小心喝醉了酒,是幸福的醉酒!
在西北勒逛街,有趣的事不时幸运地与我邂逅。
一阵暴雨刚劈头盖脸浇过之后,牛毛细雨还在继续舞蹈,太阳却忍不住,羞羞答答地钻出刚才还黑似锅底的云层。四处避雨的赶集的各族乡民又开始在大街上逛。我撑着雨伞在街上边逛边看稀奇,无意中发现一家让我眼睛突然一亮的饭馆。这家饭馆的独特之处在于门口的经营项目牌。不时被过往行人挡住的一块写着所经营的项目的牌子上,白底红字,十分醒目地列着该饭馆所经营的项目:羊肉米线、牛肉米线、杂酱米线、鸡肉米线、卤肉、各种炒菜……就这一家饭馆,把西北勒街上所有饭馆经营的项目都囊括了。宽宽的一间矮房子里,几张零星的餐桌围坐了形形色色的客人。吃米线的,喝酒吃肉的,吃饭的……人满为患。客人钻进这家饭馆,只要兜里不空,想吃什么任意挑选。只要你肚子装得下,吃什么可以满足什么。饭店里男女老少组成的工作人员队伍,忙得火气上窜,但又不能随意发作。收钱的男主人忙得看上去很疲惫,但掩饰不住内心的高兴。
看着男主人头上稀少得可怜的头发和那光亮宽阔的大脑门,我想起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聪明的脑袋不长毛。只有这样的脑袋,才能想出这样独特的经营方法;只有这样的脑袋,才会有办法把生意做得如此红火。
在这大山深处,把小本生意做得这般兴旺、赚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倒想记住店名。然而,我在店门前转来转去,又是拍照又是作笔记,除了门口那块立于地上约有一人高的经营项目牌子,竟然没有饭店招牌。看着这家没名但十分火爆的饭店,我想起了九十年代蒙自城里门头上挂着“十字坡酒家”“快活林酒店”“东南亚饭店”等醒目而特别的店名牌子,而生意却做得门可罗雀的五花八门的饭店。
这家饭店,够奇特的了!我想,恐怕只有隐居于犁耙山深处的西北勒,才有这般独特的饭馆。
与这家稍大的饭店相反的,是一辆三轮人力车载着所经营的全部家当的、机动性特好的小吃摊。一个人,一辆三轮车,车上摆了米线、各种作料、汤、泡沫饭盒、一次性筷子等。他们经营的是凉米线。摊子四周挤满了穿着彝、苗、汉等各族服装的食客,一个个吃得嘴巴又红又油,很享受的样子。客人说要加点油辣椒,老板娘一点也不吝啬,舀一勺加进客人米线里,还问:“够不够?”客人立马说:“够喽够喽,再加就不叫吃米线,而叫吃辣椒喽!”别看摊子小得可用袖珍来形容,可他们同样把生意做得火热。
几个来自村委会参加“七四化肥首届山里红苹果大赛”文艺演出的群众演员,没个地方卸装洗脸,张扬着一张红似苹果的脸,来到流动小吃摊,一口气买了十几盒凉米线,拎去街边乱石头上狼吞虎咽。节目演完了,掌声听到了,该歇歇脚,松口气,痛痛快快吃碗米线了。
而在乡政府旁的一个不太宽敞的会场上,“七四化肥首届山里红苹果大赛”文艺演出正在继续,来自全乡各村委会的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领,翩翩起舞,各展风采,把最优美的少数民族舞姿,献给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
天色渐晚,夕阳,无力地渐渐向山那边滑去。余晖,把热闹的西北勒镀上一层金黄。文艺演出仍在进行,伴舞的音乐在空旷的山野里尽情地回响。
该返回了。我们一行沿着仍然流动着不少行人的街道往合作社走,抬眼时,一幅幅鲜艳的标语映入我的眼帘:“醉美西北勒,彝家盼你来”、“甜美山里红苹果欢迎您”、“昔日穷乡要拜拜,苹果产业是支柱”……
下山的路上,几幅独具少数民族山乡朴实语气的标语,不时在我心中回味。
(责任编辑 王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