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褚柠 陈昭
人口红利曾是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和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政策的持续推进,近几年,人口的结构性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人口红利已步入拐点,伴之而来的是逐步加快的人口老龄化进程。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摆在眼前,即如何调整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减轻政府财政压力,缓解养老保险金支付困难,以确保我国退休人员实现“老有所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对退休年龄作过多次调整。大体上,在正常情况下,我国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并根据劳动者参加工作的时间长短和所处的岗位差异有所区别,该退休年龄规定自改革开放以来基本上未作实质性调整。
(1)美国:美国未对退休年龄设限,但却规定了领取退休金的年龄,据此笔者将该年龄认同为退休年龄。
美国现行退休年龄政策大体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针对提高退休年龄的改革建议,分两步走,先是将退休年龄由65周岁提高到66周岁;再争取提高到67周岁;第二阶段是禁止强制退休,1987年实施的联邦法案对此作了严格规定,除空中交通调度员和特工等少数敏感职业外,其他行业禁止对职工实施强制性退休;第三阶段是根据实际情况对退休年龄政策进行调整完善。
经过多次调整,美国现行的退休年龄分为三档,充分给予人们选择的自主权:第一档是提前退休,美国人可以选择在62周岁后申请提前退休,但领取的退休金只能占全额的70%,退休每推后一个月,退休金也会得到相应增加;第二档是正常退休,正式退休年龄根据出生年份作了不同的规定,1937年以前生人领取退休金年龄为65周岁,1943年以后为66周岁,这两个边界年限之间每增加一年退休年龄后延两个月,如1938年退休年龄应为65周岁2个月,而1960年以后为67周岁,在正式规定的年龄退休可获得全额养老金;第三档是延长退休,最晚到70周岁,可以获取额外的养老金。
(2)欧盟成员国:欧盟成员国出生率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人口老龄化压力日趋加大。
英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目前其现行法定退休年龄为男65周岁,女60周岁。鉴于巨大的养老保障压力,英国政府于2013年年底宣布提前实施延长退休年龄计划,力争在本世纪30年代中期将领取退休金的年龄推迟到68周岁,并于2040年末将该年龄进一步推迟到69周岁。
法国在2010年将退休年龄由60周岁提高到62周岁,以增加劳动力供给。2012年又对这一规定进行调整,允许部分符合条件的人在年满60周岁时提前退休,但须在18周岁参加工作且缴纳养老保险41年者才可获取全额退休养老金,同时还规定17周岁之前参加工作者需缴纳养老保险43年方可全额领取退休养老金,尽量避免过早开始工作。
德国也加快推动延长退休年龄的改革步伐,将退休年龄从现行的65周岁提高到67周岁。根据新颁布的法律,过渡期为2012年至2029年。延长的2年中,前1年每延长1个月用时1年,即延长退休到66周岁的过渡期为12年;后1年每延长2个月用时1年,即延长退休到67周岁的过渡期为6年,最终可在2030年全面执行67周岁退休的政策。
此外,欧盟其他成员国或本身退休年龄已然很高,或也在酝酿着延长退休年龄的改革。
(3)日本:人口老龄化及养老财政压力,也使得日本针对法定退休年龄进行了调整。
从20世纪70年代起,日本正式开启了延长退休年龄政策的改革,并在2004年颁布的《老年劳动法修正案》中采取分阶段的方式逐步提高退休年龄。其中规定,从2006年4月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2周岁,2007年4月提高到63周岁,2010年4月提高到64周岁,2013年4月提高到65周岁。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我国现行退休年龄存在两个问题:
(1)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相对偏低。如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基本上为男65周岁和女60周岁,并且都处在上调的改革推进阶段,而与我国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阿根廷,其法定退休年龄也是男65周岁和女60周岁,在我国与阿根廷人口老龄化率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我国现行规定的退休年龄相对偏低。
(2)男女退休年龄存在一定差距。尽管这种现象在国际上比较常见,但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延长后的男女退休年龄趋向统一,这体现了一种公平的原则,有助于女性劳动者潜能的充分发挥。我国在制定延长退休年龄政策时,也需要看到这一发展趋势,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特点,考虑多方面因素,调整现行的退休年龄政策。
对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避不开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正在加速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这将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较多的负面效应,既增加了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及结构调整的难度,也对尚未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情况下,我国一方面开始逐渐试行“单独两孩”的人口政策,从长期战略的角度出发调整人口结构,另一方面也着手重点研究延长退休年龄的相关政策安排,试图化解人口老龄化引发的支付危机。
(1)通过延长退休年龄,一方面可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在知识和经验方面的优势,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另一方面也可缓解养老保险金的支取压力,减少企业在支付退休金方面的成本负担,有助于社会积累更多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而有利于长期账户的平衡。
(2)延长退休年龄可以抑制提前退休,从机制设计上减弱提前退休的动机,并激励劳动者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延长退休年龄,为缓解我国养老保险金支付压力创造时间和空间。
从宏观层面看,延长退休年龄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保障养老保险金的“蓄水池”。假定通过延长退休年龄以推迟领取养老金是一种“节流”方式,那么在延长的若干年内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又可以按相应比例缴纳到养老保险基金中,补充了养老保险金的存量,发挥了类似于“开源”的功效。通过延长退休年龄,可使得一部分退休金继续得到积累,并通过市场化运作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利用更多的社会财富更好地赡养退休人员。
(1)从微观层面看,延长退休年龄将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制度三个层次发挥作用。
(2)从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看,延长退休年龄为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和运营提供了额外的时间,有利于基金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上实现保值和增值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降低为急切解决养老保险账户不平衡的问题,而盲目扩大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的风险。
(3)从对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看,经济学理论将劳动力与资本作为企业基本的生产要素,二者之间具有相互替代关系。企业生产的目的就是要以最小的成本支出获取最大的利润,故在劳动力和资本数量选择上,也是基于二者的成本。劳动力的成本由工资水平和福利水平所构成,退休养老保险金是福利水平的一部分,在养老保险金给付水平一定的情况下,较低年龄段退休会提高养老保险的缴费率,增加企业成本,而延长退休年龄则会降低劳动力成本,使更多的劳动力替换资本,体现了企业和职工较为稳定的利益关联,职工长期服务于企业有利于效率的提高,进而增强年金的积累。
(4)从对个人储蓄保险制度的影响看,延长退休年龄,可使得本该退休的人员仍然维持着退休前的收入水平,除消费外,预防性储蓄也会得到相应增加,特别是随着人们对养老保险及相关商业保险理财产品认识的加深,参保的意愿也在逐渐加强,为退休后生活保障措施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当然,延长退休年龄政策的实施也会引致负面效应,但可通过制度设计来规避或减弱。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延长退休年龄已是大势所趋,我国要加快政策研究步伐,尽快制定适当方案,以破解发展中或将出现的难题。
(1)从养老保险金与退休年龄领取关系和比例方面看,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借助科学精算,设定养老金领取法定退休年龄,在规定年龄之前退休者所领取养老金要低于正常退休的养老金,而延长退休可以获取多于正常退休所得到的养老金,至于具体比例则需根据养老保险金收支增长速度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测算确定。同时,要综合考虑对不同职业和劳动群体分别对待,不能“一刀切”。
(2)在法定退休年龄最低限的设置方面,可根据工作时间长短进行界定,具体操作有:从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的最初年限作为开端,若18周岁参加工作,则可允许男60周岁,女55周岁退休;适当缩短男女退休年龄差距,适当提高女性退休年龄;接受高等教育或研究生教育的劳动者也以最初参加工作的时间点起算,退休年龄相对高中学历劳动者适当后延;针对特殊人群可依据身体健康状况等证明材料实行特殊退休方案;采取渐进原则,法定退休年龄可逐年后延一个月或两个月,以分摊代际压力;当然,要设置最高的工作年限,在保障老年人健康生活的同时,也为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调整增添灵活性。
与延长退休年龄政策调整相匹配的是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前者从政策设计层面保障了后者的有序推进,后者则从养老金供给方面强有力地支持了前者的顺利实施。
(1)延长退休年龄需要改革现行的年金给付机制,将退休金与养老金缴费年限结合起来,按照一定的正比例关系提高晚退休者获取养老金的额度,从而建立有利于政策实施的激励机制。
(2)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上,要在加强其安全性的同时,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市场运作能力及盈利水平,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
(3)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水平,设立专门负责养老金的监管机构,完善养老保险金管理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对养老保险金的管理运作工作发布相关信息,提高透明度,并对挪用、盗用养老金的贪腐问题交司法部门依法严惩。
(1)面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加速所带来的挑战,要充分挖掘老年人力资源的工作潜能,设立适合老年人的工作岗位,为延长退休的工作人员提供更加完善的工作环境和生活保障。同时,加强老年人在知识溢出方面发挥的作用,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充分发挥老年人在经验积累和知识储存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对年轻人的培养,完成企业新老交替的平稳过渡。
(2)国家层面要鼓励新兴老龄产业、“银发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通过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在实现老年人养老保障等社会目标的前提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积极发展老年护理服务业、养老机构和设施建设、老年房地产、老年医疗、老年食品和服饰等产业,并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等多种手段促进老年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