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段 浩 刘 月
迈克尔·波特1990年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产业集群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某一特定领域内,在地理位置上邻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机构,并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联结”。
产业集群是各国家或地区提升其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在我国,产业集群支撑了中国经济过去30年的发展奇迹,在“中国崛起”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对29个省市的不完全统计显示,2014年,我国形成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产业集群有2530个,拥有企业94.68万,平均每个企业吸纳就业56人。
近日,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20条意见。指导意见的一大亮点是,明确要实施“互联网+产业集群”建设行动,建设100家“智慧集群”。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产业集群的规模和产业组织形式正在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要在“互联网+”时代推动产业集群升级发展,就必须对“互联网+产业集群”的发展态势和发展规律进行深入分析。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产业集群也具备了一定规模。然而,我国的产业集群地区分布不均匀,自主创新能力差距明显,多数产业构成以传统产业、低附加值生产活动为主,组织结构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处于从发展走向成熟的过程之中。然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产业集群的生态进化逐渐成为各国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这对我国的产业集群发展显然是新的挑战。
过去十年,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比之前的50年还要显著。中国正处于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加速演变的历史转折点,信息技术对产业的影响是根本性、长期性的。
据麦肯锡报告显示,在GDP总额占全球70%的13个国家中,互联网创造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最近五年,互联网带动国内生产总值提高了21个百分点,其中四分之三是依靠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带动的经济发展。随着中国迈向数字化新时代,未来十几年中,互联网能促进中国GDP提高4万亿至14万亿元人民币,占2014年至2025年GDP增长总量的7%~22%,预期值中约10万亿元的差距,将取决于未来中国互联网运用的速度和深度。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传统的产业组织形式也必将产生深刻变革。
首先,互联网将改变消费模式。随着移动终端多样化的发展,智能终端如可穿戴设备的兴起,以及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处理能力,互联网逐渐改变消费者的个体行为习惯,消费者的习惯改变传导到企业,会深刻改变企业的运作管理方式与服务模式。而且,工业经济时代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后,交易就结束,但在“互联网+”时代,交易的开始源于消费者买到货品或享受完服务后,互联网会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及反馈记录下来,通过大数据分析反馈改进的商品或服务,呈现出体验、社交、生活服务和购物融合为一体的全新商业模式。
从消费互联网逐步走向产业互联网的过程中,从产品功能研发到产品包装设计,以企业为核心转向以用户为核心,每一个部分都通过互联网与用户建立关联,争取更广泛的互动,形成有效的生产制作方案,强调用户的参与度,尊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其次,数据和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互联网本身并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只有促进流通和信息的对接拉动新消费才能产生效益,数据信息对于创造新消费作用尤为明显,数据要素的投入带来非线性的增长。大数据的发展核心动力源自提高人类测量、记录、分析和预测世界的能力,通过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流动,加速了劳动、资金及其他原有要素的流动、共享,通过工具创新和要素融合,扩展了要素实际投入和生产效率,数据信息成为独立的要素,流动性进一步被释放出来,逐渐代替原有的稀缺资源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要素。
再次,企业间的关系呈现去中心的网状结构。传统产业体系下,商业活动围绕少量最重要的数据展开,企业之间的协同是单向的、线性的、紧耦合的控制关系,品牌上处于价值链的核心对供应链实施控制。互联网体系下,没有强制性的中心,各级单位之间彼此高度连接并具有自治特性,这种新的规则能够比竞争对手快速创新和进化,推动探索-发现-验证的精益创新和快速迭代。当今基本接近于零交易成本的各种新兴商业模式、新的管理协作不断出现,突破了企业的边界,形成自主组织、进化协作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的改变,“互联网+”对产业集群的影响正在从渠道扩展到整个供应链,从中小企业扩展到核心大企业,从传统产业延伸到新兴产业,通过对产业价值链的重构,正在深刻影响着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
伴随着产业组织形式的演变,从作坊生产到大工业生产,再到大规模定制,到近年兴起的个性化定制,带来了产业集群形态的巨大变迁。这些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威胁了市场中的强势企业的占位经营,平台型企业、连接一切、网络化生产、去中心化等特征表现得日益明显。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产业集群逐渐向产业生态演进。
产业价值链运动具有三大规律:分解、融合和跨界,这也是产业集群生态化演进的核心机理。产业价值链上的不同环节——研发、设计、物流、生产、装配、财务、人力等随着专业化分工进行模块化分解,其表现是围绕着核心企业出现大量的专业化企业。信息经济的深度发展,为产业跨界带来了实现手段,导致产业价值链的关系横向、纵向重组,推动产业集群向产业生态演进。
步入信息经济时代,“互联网+产业集群”,构筑产业生态,是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有可能创造出新时期的中国经济奇迹。未来产业竞争,不再是公司与公司、产品与产品对垒,而是产业生态的竞争。
首先,从企业层面,核心目标是发现培育壮大新型商业模式,扶持创业企业和瞪羚企业。如平台型公司、共享经济模式、研发众包、云制造等。
其次,从行业层面,重点任务是成立新组织、发展壮大新业态。支持和发展产业联盟社群、虚拟企业、自媒体、社交平台、网络社区、社群经济、众筹平台等新型产业组织;培育壮大产业细分、跨界融合的新业态,发展车联网、可穿戴设备、云制造、大数据、互联网金融、数字出版、3D打印等潜力巨大的新业态。
最后,从区域层面,重点是辟建新空间,汇聚新要素,建设新设施。建设社交化、分布式的研发生产空间,打造高技术、高情感、高接触的新型产业空间,如创客空间、创业社区、邻里中心等。汇聚信息资产、知识资产等新经济产业发展资源要素,包括天使资金、风险资本、知识型的劳动者、大数据、知识产权等。建设“云+管+端”的信息经济设施,在原有“九通一平”工业经济基础设施上,建设“云-管-端”的新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政务云、企业云、行业云等云设施,完善互联网、平台终端以及服务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