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吕氏春秋》体育思想研究回眸

2015-12-05 17:33王京龙
山东体育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吕氏春秋思想体育

王京龙

(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山东淄博 255049)

中国传统史学观念的诸子百家中,《吕氏春秋》是一部杂书。此之谓“杂”,是说他在影响较大的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等学术流派中,所持立场观点在哪一家都难有所归属,而其内容几乎哪一家都有其踪迹。缘于这个“杂”,虽然在传统的史学家那里多受冷漠,但恰恰正是由于这个“杂”,使得它在总结既往众多学术流派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形成了战国百家争鸣的高亢谢幕余音,吹响了中国历史上宏观管理大一统帝国的嘹亮号角,从而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链条中占据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一环。

从体育学角度透视《吕氏春秋》的丰富思想内涵,其宝贵的学术理论价值也正在于此。正是出于这个“杂”的缘故,受传统经学和外来体育思想观念的影响,近代以来的中国古代体育史研究并没有对它给予其应有的关注,最早的《中国体育史》[1]中没有谈到,1957-1960年间连续出版的9辑《中国体育史参考资料》[2]中也没有提及。但客观地说,忽视它实际上也就是忽视了一个历史发展的传承环节。我们回眸近代以来《吕氏春秋》体育思想的研究,正是试图希望就此引起学术界对于这一课题研究的高度重视。

1 研究概况

中国的古代社会中并没有“体育”的概念,“体育”一词,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舶来品[3],在中国社会中的基本内涵与外延至今还在不断的讨论过程中[4]。因此,长期以来体育史学界对于先秦体育史的认识也一直表现得非常谨慎,哪些活动、思想可以归入体育学的范畴,甚至是否可以称之为体育思想或体育项目,往往会陷入狐疑之中,有时甚或大有“王顾左右而言他”[5]之嫌。近代以来对于《吕氏春秋》体育思想的研究,也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发展过来的。

近代以来关于《吕氏春秋》体育思想的研究,比较重要的研究成果主要有3项,最早的是杨文清的《〈吕氏春秋〉的体育宝藏》一文,文中明确指出:“《吕氏春秋》的体育宝藏,养生类居多,并有专论;古史旧闻类次之,多借以论理[6]”。就养生思想这个主体而言,文章大致概括为3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对诸子养生思想的综合,二是对养生本质与规律的考察,三是提出了一些养生的措施或方法。紧随其后的是《中国古代体育史》中对《吕氏春秋》养生思想的阐释。这个阐释充分肯定了《吕氏春秋》对“养生”概念的客观理解,简要介绍了其中关于“顺生”“节欲”、“去害”“运动”等一系列的养生方法,尤其强调了养生过程中“去害”、“运动”观念提出的价值和意义。最近的当数《中国古代体育思想史》(古代卷)[7]中《吕氏春秋》体育养生思想的研究。这一研究在肯定《吕氏春秋》养生理论“把我国古代体育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的同时,突出就“治身治国同理”、“养生贵动”、“运动与卫生相结合”等问题进行了阐释。这3项成果,在《吕氏春秋》体育思想研究发展历程中都有着里程碑的地位。《<吕氏春秋>的体育宝藏》一文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这项成果的突出价值在于概括性的凸显和剥离出了《吕氏春秋》的体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填补了《中国体育史》以来系统研究《吕氏春秋》体育思想的学术空白,开启了中国古代体育思想研究的新视野。

《中国古代体育史》中对《吕氏春秋》体育思想的认识,虽然也是以养生为主体的,但很明显地着重了道家思想影响的一面,对养生过程中“去害”、“运动”观念提出的充分张扬,代表着对于体育养生思想认识上的巨大的进步。《中国古代体育思想史》(古代卷)对《吕氏春秋》养生思想的认识出现了崭新的风貌,其中对于“治身治国同理”理念的阐释,不仅切合于《吕氏春秋》自身的内容实际,更重要的是与先秦诸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理念形成了贯通,在更高的层面上发掘了《吕氏春秋》体育思想的理论价值和中国古代体育发展的社会应用价值。此外,对“养生贵动”、“运动与卫生相结合”的阐释,所持立场基本也摆脱了道家养生理念的影响,凸显出的体育运动养生观,展现出了更为客观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

散见的期刊论文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认识深度。比如《吕氏春秋》中提出的以动健身的体育理念在我国古代体育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于这一体育理念的认识,曹守訸曾连续撰文阐释我国古代动以健身理念的产生与发展[8-10],后来孟波又提出了“动静结合是科学训练的核心”[11]的观点。其实,动以养生与静以养生,动静结合以养生,都算不上是《吕氏春秋》的发明,但《吕氏春秋》将之归结起来,形成了以“顺生”为核心,适度“动”、“静”的养生思想,在养生理念思想体系的形成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又如关于《吕氏春秋》中气功思想的阐释。罗时铭把其中“以利导之”的舞蹈看作是后世的所谓“消肿舞”,也就是气功中的“动功”。由此而认为消肿舞一类的气功活动也是气功的一个源头[12]。气功的理论与实践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5000多年前的马家窑文化[13]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管子》[14],都有明确的记载,学术研究的证明,气功一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在延绵发展。《吕氏春秋》对于气功的思想认识,实际上也是一种理论上的总结,这种总结展现出了气功发展过程中清晰的历史传承。

其它,诸如孟云鹏通过考察先秦体育养生思想与养生术的出现与形成,认为《吕氏春秋》建立起来的系统的体育养生观,运动成为核心而兼具了顺时、养心[15]。黄生勇从中国养生体育的哲学基础及基本特征角度对《吕氏春秋》的考察[16],校枫从古人养生的手段与目标关系角度对《吕氏春秋》体育思想的考察[17],王京龙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对《吕氏春秋》体育养生思想的考察[18],张祝平从《吕氏春秋》中的体育论述对其养生思想的探究[19],曾永忠对《吕氏春秋》起居饮食卫生、益气保精养神、身体运动养形养生方法的阐释[20],等等,这些研究,在从不同角度推进《吕氏春秋》体育思想纵深发展的同时,也在总体上推动了《吕氏春秋》体育思想研究的深入发展。

2 成就与不足

总体上看,就先秦诸子体育思想的研究而言,近代以来对于《吕氏春秋》体育思想的研究相对来说成就是显著的,但问题也很突出。其主要的成就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以养生思想为中心,《吕氏春秋》体育思想的体育学地位的进一步明确。“养生思想”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吕氏春秋》之前早已由来已久,且养生思想与养生措施都不胜其烦、不胜其多。《吕氏春秋》之后,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可谓长盛不衰、新浪逐高。纵向来看,《吕氏春秋》养生思想在整个中国古代养生思想理论发展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其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代的体育养生是以修心与修身为中心发展而来的,基本的观念是“凡事之本,必先治身”[21],这一观念与西方文化中的的体育观念显然并不一致。因此,当着我们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上,用舶来的体育观念认识古代的养生思想时,自然也就难免狐疑之嫌。但这一时期对于《吕氏春秋》体育养生思想的研究,从养生思想的发掘到以传统道家文化视角的阐释,再到用现代以人为本的体育观念客观历史的认识其养生思想,在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上随即逐渐跳出了传统的认识局限,走上了从遵循规律、张扬运动的角度发掘其养生思想的研究道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和巩固了体育养生思想作为世界体苑奇葩的体育学地位。

二是以承上启下为根本,《吕氏春秋》体育思想的研究促进了体育思想史研究的科学发展。中国古代体育思想的发展,长期以来因深受儒、道文化的影响而与人生修养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中国古代体育思想史研究的首要任务,突出在于凸显和剥离体育思想的基本内容。这一客观的事实,使得先秦诸子体育思想的研究容易出现或断章取义或望文生义或牵强附会的现象,从而容易背离客观辩证的认识中国古代体育思想发展的唯物主义科学史观。近代以来《吕氏春秋》体育思想的研究,不仅基础性的剥离与凸显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成果,而且思想层面上的阐释也逐渐与人生修养的基本原则结合在一起,甚至从饮食、运动、卫生、保健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在更为科学的认识古代体育思想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增强凸显出了古代体育思想在现实社会中的许多借鉴和利用价值。相对于大多数先秦诸子体育思想研究中的剥离与凸显而言,《吕氏春秋》体育思想的研究在这一方面显然是更为进步的,在促进体育思想史研究的科学发展方面有着长足的进步。

突出的问题主要是研究成果不够丰富。检视近代以来《吕氏春秋》体育思想研究成果的历史发展轨迹,突兀的高峰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此之前的一段时间研究成果相对匮乏情有可原,之后的研究虽然出现了诸如《中国古代体育思想史》这样的重要成果,但在研究成果的整体数量和相关论文的质量上看,相对于其它先秦诸子体育思想的研究似乎都要略逊一筹。其具体的表现,不仅专题性的研究著作没有出现,而且高层次的专题论文(包括学位论文)也难得一见,至于各类基金资助的专题研究课题则更是难以寻觅。相比较而言,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都出现了明显的滑坡。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古代体育史研究中的一大遗憾。

3 几点思考

先秦诸子体育思想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重要的软实力资源,在国家和民族软实力建设中有着重要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借鉴价值。《吕氏春秋》作为先秦诸子思想总结升华的重要成果,不仅对于先秦诸子体育思想的整体研究来说有着独到的理论研究价值,相对于中国古代体育思想史的研究而言,其承上启下的理论研究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而今天的体育强国建设已经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体育理论,实现中华民族体育在世界民族体育之林自立自强的伟大梦想,同样需要民族文化软实力的坚强支持。关于《吕氏春秋》体育思想的研究,反思过去,检讨现实,在以下几个方面尤其值得给予高度重视。

一是对《吕氏春秋》体育思想的研究要给予明确的学术定位。在浩如烟好的先秦诸子文献中,《吕氏春秋》是唯一一部成书年代明确、不存在著作权争议的作品[22]。从思想内容上看,这部书的出现,既是对以往学术思想的总结,也是对于大一统国家管理方略的一种理论探索,其思想之丰富和理念之切实,是其它先秦诸子文献所难以企及的。对于它的体育思想的研究,要给以明确的历史定位,将之放置于承上启下的社会大环境中来认识,既要看到他对于总结升华历史现象的社会价值,也要充分认识它的体育思想观念与传统人生修养之间的传承真谛。这是我们从哲学、社会学等角度认识《吕氏春秋》体育思想的根本。由此而发掘《吕氏春秋》的体育思想,不仅有利于中国古代体育思想体系的研究,而且对于充分发挥体育在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巨大作用也不可多得的巨大有裨益。

二是对《吕氏春秋》体育思想的研究要给予充分的系统性研究。用现代的体育学观念透视《吕氏春秋》中丰富的体育思想,体育养生思想的主体地位是不可改变的。中国古代的体育思想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养生的思想与理论又是其中的一个庞大子系统[23],因而,我们对于《吕氏春秋》体育思想的研究,要注意将其中的“养生思想”放置于整个中国古代体育思想发展的过程当中,在这一过程中把《吕氏春秋》的养生思想作以系统的研究,由此而尽量避免进入主观臆断、以偏概全的学术误区。

三是学术界应当重视加大《吕氏春秋》体育思想的研究力度。《吕氏春秋》既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又有着特殊的学术地位,由于自身存在着的独特思想文化价值,因而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它在中国古代体育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特有价值。透过以往《吕氏春秋》体育思想研究轨迹的检视,我们看到了这一课题近年来研究的不足,这也正是我们加强这一研究力度的原因之所在。

[1]郭希汾.中国体育史[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6.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运动技术委员会.中国体育史参考资料1957-1960[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3]韩丹.谈体育概念的源流演变及其对我们的体育认识和改革的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0,(4):1-8.

[4]梁红梅,李金龙,李梦桐.体育概念的重新界定[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1):100-103,108.

[5]焦偱.孟子正义·梁惠王章句[M].上海:上海书店影印,1986:307.

[6]杨文清.《吕氏春秋》的体育宝藏[J].体育文化导刊,1987(2):52-61,80.

[7]杨向东,张雪梅.中国体育思想史(古代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37.

[8]曹守訸.浅探我国古代以动健身思想的形成[J].成都体院学报,1984,(1):16.

[9]曹守訸.我国古代以动健身的体育思想及其产生发展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1985,(2):132-135.

[10]曹守訸.我国古代以动健身的体育思想[J].体育文化导刊,1986(2):30-31,16.

[11]孟波.动静结合是科学训练的核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3,(2):91-92.

[12]罗时铭.气功的起源多源论[J].体育文史,1989,(5):54-61.

[13]李志庸.中国气功史[M].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1988:29.

[14]马非白.《管子·内业》篇之精神学说及其他[J].管子学刊,1988,(4):4-7.

[15]孟云鹏.先秦时期体育养生思想与养生术考略[J].黑河学院学报,2013,(2):99-101.

[16]黄生勇.中国养生体育的哲学基础及基本特征[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93-96.

[17]校枫.我国古人的完身养生之道——手段服从于目标[J].体育学刊,1996(4):6.

[18]王京龙.战国百家争鸣的高亢谢幕余音:《吕氏春秋》的体育养生思想[J].图书与情报,2010,(4):145-148,157.

[19]张祝平.《吕氏春秋》中的体育论述与养生思想探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2,(2):125-128.

[20]曾永忠.《吕氏春秋》论养生与现代体育卫生观[J].湖北体育科技,2004(1):44-45,47.

[21]高诱注.吕氏春秋·先己[M].上海:上海书店影印,1986:27.

[22]陈宏敬.《吕氏春秋》研究综述[J].中华文化论坛,2001,(2):64-72.

[23]杨倩.我国古代养生理论的构建与评析[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吕氏春秋思想体育
早期中国知识转型期的《吕氏春秋》学——《汉书·艺文志》、高诱《吕氏春秋注》研究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吕氏春秋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吕氏春秋
我们的“体育梦”
《吕氏春秋》乐论对《文心雕龙·乐府》篇的影响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