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贴现与中国传统武术的现代化发展

2015-12-05 17:33井海波
山东体育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竞技国际化

井海波,杨 静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 215021)

近代中西方格局的打破,促使中国武术迈向国际化,其思维方式、出场形态、发展路径都经历了一次完全的洗礼:从技击艺术到文化产品、从单一模式到一体多元化、从国内迈向国际,并在此过程中最终发展形成了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两大模块。然而,较之竞技武术,中国传统武术以独有的民族个性、人文本性与历史特性在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中遇到了困境,“文化贴现”大大降低了中国传统武术在国际上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效能发挥。当代国家“唯金牌、唯冠军”的价值取向及武术入奥的迫切心态使得深受西方体育思维影响的竞技武术成为国家发展之重,并迅速走向世界,引起国外受众的关注。而相反中国原汁原味、本土地道的传统武术却遭遇了排斥,成为了无人问津的“地摊商品”,不被国外大众接受。为此,笔者从文化的角度出发,试图找出传统武术现代化困境的原因,以期为破解传统武术现代化发展的问题域提供新思路。

1 中国传统武术的现代化困境

无论是传统武术,亦或是竞技武术,两者皆属于武术,有着“一体两面”的关系,但两者却也是相差甚大。传统武术是形成于我国农耕文明背景,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理论基础,以技击为核心,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华民族传统运动项目,可以说是我国原汁原味、地地道道的中华武术。而纵观竞技武术发展历程:民国时期受西方体育思想影响,一些武术学者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寻求改良,从而诞生了竞技武术的雏形;新中国成立后,武术被列为国家正式体育项目,并在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主导下对武术进行改革,制定一系列的竞赛标准,建立武术规范、科学、合理的竞技体系,大大促进了竞技武术的发展;近代我国武术入奥的迫切心态,推动了武术竞赛机制、竞赛规则以及教学、训练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且竞技武术在追逐奥运的过程得到国家高度重视,以西方奥林匹克的标准对竞技武术加以改进,加快了竞技武术的发展步伐,并促使竞技武术走向国际路线的模式。也就是说,现代竞技武术是“在西方体育模式影响下,以传统武术为基础,以竞赛为形式,以套路和散打为主要竞赛内容,具有完备的竞赛体系和训练体系的现代体育项目”[1]。因此,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有着本质的区别,“就武术文化形态的三层次结构而言,现代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在物器技术层、制度习俗层(承传方式和组织形式)和心理价值层(目标价值取向)三个深化层面上均发生了分离”[1]。

自1982年首次提出把武术“积极稳步地向国外推广”,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程,武术的国际化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域,一个我们不得忽视的事实:从世界的武术国际化发展状况来看,竞技武术的普及明显优于传统武术。当代国家“唯金牌、唯冠军”的价值取向及武术入奥的迫切心态使得深受西方体育思维影响的竞技武术成为国家发展之重,促使竞技武术在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主导下及武术赛事的需要下率先走向世界。而也正因为竞技武术是在追逐西方体育模式发展起来的,有着西方体育思维、制度和运作模式,它更为西方受众理解与认可,受到国外大众喜爱;相反,原汁原味、本土地道的传统武术因有着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烙印及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与西方文化、思维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在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上遭遇了困境,不被国外大众接受,成为了无人问津的“地摊商品”。

文化的相近、性质的相同促使国外受众选择了他们更容易理解的竞技武术,但被戏称为“中国式体操”的竞技武术并不能因此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发挥传统文化的知能效应,因为竞技武术追求的“高、难、新、美”本身就是西方奥林匹克思维下的产物,而非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因而如何使中国本土文化传统武术在国际化传播中的文化价值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

2 “文化贴现”:中国传统武术现代化困境的原因

自2001年首次提出武术入奥,至2013年5月29日俄罗斯圣彼得堡会议,我国武术入奥夙愿再次破灭,给我们带来了莫大的遗憾。但换位思考,也给了我们一个对武术进行思考、分析、重新定位的良好契机。中国传统武术的现代化困境不得不让我们反思问题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传统武术现今的困境?是什么原因造成传统武术的国际化发展远不及竞技武术?深入研究我们发现,“文化贴现”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原因。

“文化贴现”又被称为“文化折扣”(a cultural discount),其中的“贴现”一词作为经济学专业术语,指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银行向持票人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2]。即持票人损失一定价值将未到期票据转让给银行。而文化贴现的概念最初是由国外学者希尔曼·埃格伯特提出,“意指少数派语言和文化版图,呼吁应该更多地关注这些少数派语言和文化版图,以保护其文化特性[3]”。产业经济学家考林·霍斯金斯和米卢斯(1988)从研究影视贸易的角度对“文化贴现”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界定:“指扎根于一种文化的特定的电视节目、电影或录像,在国内市场很具吸引力,因为国内市场的观众拥有相同的常识和生活方式;但在其他地方吸引力就会减退,因为那儿的观众很难认同这种风格、价值观、信仰、历史、神话、社会制度、自然环境和行为模式”[4]。也就是说,来自不同社会的受众在选择文化产品时,更倾向于接受那些来自相似或者熟悉背景的与本国文化相近的内容,而对与本国文化相异的及不理解的文化内容,他们很难接受,这就使得原有文化产品价值大打折扣。因此,导致文化产品价值降低的最终原因是文化背景的差异性,是一国的文化产品不被其它地区受众认同或理解,即“导致文化贴现的深层原因是文化结构的不同,并通过具体的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加以呈现”[3]。

任何文化产品的内在思维都源自于某种文化,中西方文化土壤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哲学范式、思维方式,造就了中国传统武术与西方竞技体育。扎根于中华文化土壤的传统武术,带有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化烙印及地域特色,更是以民族性、人文性、历史性见长,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尽纳其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而西方竞技体育的竞技性、功利性、娱乐性模式,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也反映着西方民族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中西文化的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促使中、西方对身体运动项目的认知方式不同,使得中国传统武术与西方竞技体育具有本质的差别。中国传统武术对熟悉这种文化的受众有很强的吸引力,但因为国外受众对其所承载的民族习俗、价值取向等难以产生认同感,致使中国传统武术的独特性在跨境传播时吸引力大大降低,使得传统武术在西方世界的传播注定要受到许多阻力。因此,也就有了传统武术现今的尴尬局面,要将其改变成为“内西外中”的竞技武术才能在西方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促使我国武术走向国际化道路,赢得入奥契机。而传统武术在东方亚洲国家推广过程中遭遇的阻力远远小于西方,归根到底就是同属于东方亚洲国家,因为地域的临近,在文化上具有相似、相近性,产生的文化贴现相对要少。

3 降低文化贴现:中国传统武术的现代化出路

伏案而读,掩卷细思,当我们思考、审视传统武术国际传播存在的问题时,便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文化贴现”概念的提出,不单单为我们研究传统武术的跨境传播提供了概念工具,更是为破解传统武术现代化困境提供了一条崭新而可行的路径。

伴随经济全球化到文化全球化的延展,传统武术超越国界实现了跨境传播。而文化贴现的多少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传统武术国际传播的文化价值和跨文化接受的实际效果。听起来“文化贴现”是一种社会早已有之的名词,多用于研究影视作品国际传播一途,笔者只是将其移植于传统武术研究,但诚如李龙教授所说,“借鸡生蛋又何尝不是一种有效良方,更何况就研究方法而言,移植法也是一种可行之法”[6]。且事实证明,“一项文化产品要求受众的文化贴现越少,越利于跨境传播和跨文化接受,其市场前景也越大,其潜在利润也越丰厚。只有那些并不特别需要观众贴现的文化产品,才能为最大多数的受众接受,也最利于其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消费”[5]。即中国传统武术要有利于跨境传播,充分发挥其独有的文化价值,就一定要设法减少其文化贴现。

而关于如何降低文化贴现,霍斯金斯等人曾提出一个公式:“文化贴现率=(国内相应产品的价值-进口价值)/国内相应产品的价值”[7]由公式可以看出,降低文化贴现率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提高国内相应产品的价值;二是提高进口价值。

3.1 中国传统武术的现代化转型

“传统武术现代转型是指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体验性的传统武术模式向工业文明为基础的理性的传统武术模式转换”[8],但是本身并不改变原有的传统武术模式,而“就传统武术角度而言,竞技武术是脱离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母体的一种‘异化武术’,是‘黄皮白心’的香蕉”[8],反映出竞技武术其实并非是传统武术的现代化转型,而是对传统武术的改造。因而竞技武术进入国际行列,走进西方国家,只能说是把西方的东西披上中国外衣再送回西方,这远远起不到实质的目的。

中国传统武术的现代化转型应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正确把握“传统”与“现代”关系,实现传承的超越。“‘传统性’是传统武术现代转型的母体,‘现代性’是不能背离传统武术的‘传统性’而生长的”[8],传统性亦是传统武术存在的精神,是传统武术的实质,“神”变不是转型而是改造,是把传统武术的实质抛弃,这无非降低了传统武术的价值功能,因而传统武术的“神”不可变,可选择性的进行传承,而其“形”可于竞技基础上寻求发展之路。

3.2 传统武术表述语言的转换

国际化的发展使得民族文化与世界接轨,但民族的就一定是世界的吗?文化贴现的客观现实不免让我们对“民族”与“世界”进行重新定位。毋庸置疑,民族化、个性化是传统武术的特征与活力的根本,但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语境下,传统武术不被国外受众深入了解、认可同样是不争的事实,因而传统武术只有坚持民族性的同时不失时代性才能吸引国外受众,因为“原汁原味、本土地道”的传统武术很难赢得国外不同文化背景的大众青睐。文化背景的不同产生文化贴现,而表述语言的不同造成国外受众难以理解其中描述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历史等内涵。加德默尔曾说:“语言是储存传统的水库”,乔姆斯基也曾说过:“语言是一种工具,它特别肯定了无限多的富有内容的语句,并给每一个语句一个或更多的结构的解释”[9]。语言的不同不仅仅指字面符号的不同,它更深层次的彰显着各国文化结构,隐藏着民众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拥有这个世界同时就是拥有语言”,而这个世界的语言是国际化的语言。因此只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调制”国际化口味,进行中国式语言至国际化语言的转换,提高国外受众对传统武术的认知度,中国传统武术才可真正做到“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其文化贴现才会随之降低。石里克说:我们不能通过直观来理解或解释任何东西,通过直观的方式我们能够获得的只是对事物的体验而不是对事物的理解,而只有对事物的理解才是我们在科学和哲学中追求知识所要达到的目标[10]。而增加文化产品的可理解性和易接受性,恰恰是当前传统武术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3.3 传统武术跨境传播的选材

中国传统武术在由国内向国际的跨越时“文化贴现”是无可避免的,但对于传统武术拳种来说,它们的“文化贴现”并不是均等的。中国传统武术包含有上百拳种,适合不同的人群习练,但却并不是都适合进入国际行列,进行跨境传播。“文化贴现的程度因不同的产品类型而各异”,就如同太极拳与其他拳种相比在国际化过程中的“文化贴现”并不一定是相同的,而那些与西方文化特点相近的拳种的文化贴现相对要低。

“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彰显着西方民族追求身体极限、求速度、重力量的文化特点,而在传统武术拳种之中亦有一些是追求速度与力量的,与西方文化有着相近的特点,如咏春拳、洪拳、南拳等。特点的相近会使西方民众更易接受,从而降低文化贴现,因此,传统武术国际化过程中的选材很重要,应区别对待,针对不同的民族特点选取相近的拳种进行传播。

3.4 提高国内传统武术普及率

基础是地基,必须要稳固牢靠。而就传统武术现代化发展来说,作为传统武术产生母体的中国就是基础,传统武术在由国内走向国际的现代化发展中,必须首先打好国内基础,提高国内影响力,充分发挥其价值效益,以此作为支撑传统武术走向国际的支点。同时传统武术国内影响力的提高,也说明了其作为国内文化产品价值的提升。假定所有国家的文化产品在对外输出时的价值相同,那么,霍斯金斯等人提出的计算公式就足以解释为什么拥有最大国内市场的国家会在国际文化贸易中占据优势。因此,传统武术的国内影响力是影响文化贴现的重要因素,而扩大国内传统武术普及是降低文化贴现的必然之举。

4 结语

民族的不一定就是世界的,中国传统武术只有正确对待“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并注入国际化理念,采用国际化语言表述,属于民族的传统武术才能走向世界,才能有效降低传统武术的文化贴现,谋求发展。全球化的时代趋势下,我们应该正确定位民族“个性”与世界“共性”,重新审视传统武术文化贴现的客观现实,明确传统武术的当代发展路径,如此才能实现传统武术的永恒在场,迎来传统武术春色满园的局面。

[1]李龙.当代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关系之解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0):137-140.

[2]好搜百科.贴现[EB/OL]http://baike.haosou.com/doc/14596

84.html,2015-1-15.

[3][4]刘新传.“文化贴现”与中国纪录片的出路[J].传媒观察,2011(1):63-65.

[5][7]王彬.文化贴现与电影传播——兼谈近年我国电影市场的“黑马”现象[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23-27.

[6]李龙.论中国传统武术的当代发展路径[J].体育与科学,2012(1):35-39.

[8]李龙.深层断裂与视域融合:中国传统武术进入现代视域的文化阐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150-166.

[9]殷鼎.理解的命运[M].上海: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1988:175-187.

[10]聂欣如.“形而下”视阈中的纪录片本体[J].新闻大学:广播电视,2011(3):25-30.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竞技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传统武术对警察徒手防卫能力提高的作用研究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