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专业武术课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2015-12-05 12:31闫增印闫平平重庆邮电大学体育学院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重庆400065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5期
关键词:武术创新能力

闫增印 闫平平(.重庆邮电大学体育学院;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重庆 400065)

社会体育专业武术课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闫增印1闫平平2
(1.重庆邮电大学体育学院; 2.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重庆 400065)

摘 要:我国大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蒸蒸日上,社会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培养和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社会所需,也是我国高等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武术课程的特点能很好的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但有利于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社会竞争力等综合能力,而且更利于大众体育进一步推广与发展。该文通过探讨武术与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及武术课程对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突出特点,提出社会体育专业武术课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社会体育专业 武术 创新能力

1 武术教学与创新能力

1.1武术与武术教学

武术是中华民族之瑰宝,是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主要课程之一,亦是高校公共体育的主要课程。目前高校武术教学多以套路教学为主,套路是武术运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武术最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历史上它的出现,是古代武术发展成熟的一个显著标志。它是“由一连串含有技击和攻防含义的动作组合,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并汇集百家而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

武术教学是通过武术发展概况、武术礼仪、竞赛规则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武术,并通过武术基本功、套路等技能练习的形式使学生掌握武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注重学生良好的武德修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学生运动习惯,促使终身体育思想的建立。

1.2创新能力与武术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对已经积累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自身的努力进行科学加工与创新,以产生新知识、新方法、新成果、新发明等的能力。创新能力是综合能力体现,包括认知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自学能力、吸收知识能力等。

武术不单要求学生完成模仿性的操作(练习),而更需要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武术套路的创新是在自己已经掌握的技术技能基础上,将多个单一动作或动作组合串成不同成段动作或套路。武术套路整套动作的创编不仅仅是单个动作的简单罗列,而是根据不同目的、不同习练人群等,遵循一定的武术创编原则,来实现单个动作或动作组合间的有机联系与完整统一。

2 武术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2.1创新能力在社会体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是社会体育专业的基本培养目标。这也就要求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更要有强烈的创新能力去进行开发与教学科研。

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学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社会体育专业作为未来的教师、教练或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创新能力是其应具备的能力,因此必须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体育创新原理、原则、方法等知识。在武术课程中注重对社会体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使其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这种创新意识和思维得到潜移默化,极大的优化育人环境,提高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效能,增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使创新人才尽快脱颖而出,进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2武术课程教学的特点能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

武术动作的呈现,无论是在动作规格的展示、难度的精确、空间使用之流畅,还是与演练风格、音乐的巧妙结合上,要求动作的明确、稳定、有力。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外要求手、眼、身、法、步的配合,内要求精、气、神的协调统一。武术单个动作的串联及成段动作的编排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部分,各个动作间的不同组合可形成形式各异的动作套路,武术操或套路编排时正是因为创编者根据的不同动作组合形式串联,而出现不同风格、形式多样的武术操或套路。武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自由性、选择多样性等特点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3 社会体育专业武术课程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策略

3.1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

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与发展的,教育亦是如此。素质教育更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及其内化为人们的良好素质,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现代教育强调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过程,以点拨、启发、引导、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才能为基本目标。它主张以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手段和优美的教育教学艺术来营造教育教学环境,以充分挖掘和培养人的创造性,培养创造性人才。

现在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武术课程是通过教育坐享其成前人的成果,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的探索,教学中与创新几乎毫不相干,导致了教师只授不创,学生只学不创,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模仿,而不去思考不去创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并重,思学结合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笃行之”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之中,而现在的武术课堂中,学生只是一味的模仿练习,不能对学习的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不能举一反三,一学期学几个武术套路就会几个武术套路,而达不到在已掌握套路动作基础上去创新。社会体育专业作为未来体育教研、指导人员不单单是教授其几套武术套路技能,更重要的是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社会体育专业武术课程中不仅仅要“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

3.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教育设备也在不断完善,武术教学应吸收现代技术,如进行多媒体教学,还可以结合教材制作各种音像资料,作为教材、教学内容的配套使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后,课下也可以自己学习。学生在掌握一定武术动作组合或套路的基础上,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武术教学相关及最新武术比赛影像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其注入新的创新元素,激活学生的创新动机。随着学生相关知识的增多,实践经验的增多,创新能力也会逐渐增强。

传统的武术教学通常采用“讲解—示范—模仿练习—纠正—巩固练习”这样老师对学生进行口传身教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优点,但是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其他教学方面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开展分组教学、引导教学、合作学习等,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教学经验和创新能力。如:在传统教学法下结合合作学习教学,在教学初期以传统教学法教授技能,待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后,将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特长、不同性别等因素的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配在一个异质性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小组成员之间齐心协力、集思广益、相互探讨、激发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得到升华。

3.3教学考核评价方式多样化

教学评价是评价学生学习后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上的变化、发展和提高。

目前社会体育专业武术课程的教学结果评价大都是统一的武术基本功、套路及一定的理论考核,该考核方式能较好的体现学生对老师所传授武术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注重教师所教授动作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忽视学生学习中对武术技能的综合认识及创新过程,侧重于终结性、模仿性评价,而缺乏过程性、创造性评价。体现不出学生对武术课程掌握的综合水平,体现不出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武术创新能力等的发展变化。

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若能充分考虑并有效发挥学生这一优势,将能提高评价的效果,并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武术选项课教学评价要拓宽视野,尤其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评价模式除了要掌握教师所教授的武术基本功、组合、套路考核和理论知识,还应该增加学生能力测试,要求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创编武术操、武术动作组合及套路,并且组织教学,以检测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组织教学能力。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有益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益于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3.4加强基本功和动作组合的学习

众所周知,武术运动是一项技术难度较高,可观赏性极强的体育项目。通过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之学生自身努力学习和训练,从而掌握各种套路。在武术课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从基础抓起,“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把武术基本功打扎实了,才能谈创新。因此能在武术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由易到难、动作数量有少到多,循序渐进系统的掌握武术基本功,如:手型、步型、手法、步法、腿法、跳跃等;随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单个动作基础上,给其进行些常见组合动作的展示及学习,并介绍编排武术动作组合的简单知识,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和挖掘自身潜力,进行大胆创新,自行编排武术动作组合,教师对其指导及帮助。教学时可选用不同风格、节奏及不同拳种的单个动作或动作组合,动作要求简易、美观、有代表性,不宜追求学生难以达到的动作技术,这样学生不会感到学习吃力,也不会打击其自信心、影响学习兴趣。此阶段是学生对武术的感性认识阶段,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单个动作、认识动作的形态与特征、了解动作组合创新编排原则及方法,为创编整段或整套武术动作积累素材。培养学生创新武术组合动作能力,为今后武术整套动作的创新打下坚定地基础。

3.5培养学生的全面观察能力

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在他的实验室墙上,写着6个醒目的大字:“观察、观察、再观察”,观察是我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武术教学中观察是不可或缺的一项活动,是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一种重要途径。如果学生不能对武术动作技能形成正确而清晰的运动表象,便不能正确地掌握武术动作技能。而运动表象首先是通过视觉表象形成的。首先学生要观察教师的武术动作示范,然后在头脑中重现该动作的身体姿势、方向、幅度、力量、速度等。这些武术动作特点在头脑中重现时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学习武术技术技能的效果。正确武术动作表象的形成,除了依赖教师正确的动作示范之外,还依赖于学生本人的观察力。在观察同一个示范动作时,会由于学生之间观察力的差别,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运动表象。所以,学生的观察力是学习武术动作技能所必需的一种能力,良好的观察力也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

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观察将成为观赏。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在做动作示范时要引导学生如何观察,观察什么,如:学习武术动作组合时,要学生分别观察整体动作技各单一动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类型,既能对动作的整体的观察,又善于观察单一动作的细节;教师在动作示范前要提示学生重点观察什么动作、什么部位、什么方向等。武术正、误动作对比观察及分析也是提高学生观察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示范时既要做正确动作示范,也要做错误动作示范,让学生进行分别观察及分析,既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又能强化学生对动作技能的理解,只有在掌握了正确的动作技能的基础上,才能有更好的动作创新。

3.6给学生提供更多地展示自我平台

大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浓烈的求知欲望,并且希望更多的表现机会。武术是一项表现性极强的项目,传统武术的技击性、现在竞技武术的高难美,均极具观赏性。 在武术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创编武术操或武术套路,并且让学生以课堂表演或比赛的形式展示他们所创编的武术操或武术套路,教师进行评价及分析,提高学生的创编武术操或套路的质量和水平,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要不断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大的舞台进行展示,如:校运会开幕式、文艺晚会、社团演出等。提高学生创编武术操、武术套路,甚至大型武术表演的兴趣及能力,让学生不断在创编武术操或套路中提高其自身的创新热情及能力。

4 结语

社会体育专业作为培养未来体育工作者的摇篮,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社会竞争力,为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武术课程在开发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教师要不断学习及接受新的教育观念及教育思想,教学中要运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考核评价也不单单限于技能技术,要进行多样化的综合能力考核评价。在社会体育专业武术课程中,加强武术基本功及组合的学习及练习,并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将武术的技术动作深入地融合到学习中去,从而让学生在真正掌握到武术技术要领的基础上进行武术操、动作组合及套路动作的创编,培养学生全面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热情与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武术(上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中国武术教程(上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吕俊洋.浅谈大学生体育创新能力的培养[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7-88,92.

[4]刘彩平.体育院校武术套路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115-116.

[5]罗玲玲.创新能力开发与训练教程[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

[6]谢家虬.对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体育科研,1999(3):27-31.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5(c)-0101-02

猜你喜欢
武术创新能力
集聚类型、城市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核心素养理念下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华武术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武术的社会意义
知识转移对北京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