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中国校园足球发展报告之学校经验(下)
从2009年启动以来,场地、师资、经费,始终是制约校园足球发展的三大难点。
然而武汉市一所普普通通的小学——新合村小学,把“快乐足球”作为特色教育,在狭小的场地和缺乏专业师资的情况下坚持49年,先后走出冯志刚、郑斌、雷腾龙等34名“国脚”,成为全国有名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这之中体现出了怎样的智慧?
坐落在一处拥挤的老旧居民区内的新合村小学,三面处于楼房的包围之中。校园面积不大,只有6000多平方米,是一所标准的“麻雀学校”。但学生却一点儿也不少,1036名学生八成以上来自进城务工人员家庭。
学校仅有一块梯形的人工草坪运动场地和一个风雨操场,用校长侯琳的话说“连跑道都没地儿划”。
可是走进学校,会发现这里的孩子大多穿着球衣、球鞋来上学;课间活动,学生们涌向操场,大多在踢球嬉戏;甚至连课间操,老师和孩子们跳的也是自编的足球操。每个班级每周都有一节足球课,无论男生女生,都会踢上几脚。
“为了所有孩子都能感受足球的快乐,学校采取分时段、分场地、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校本课程落实。”侯琳介绍,“目前学校24个班,班班都有一支足球队,每天有100多名校队成员利用放学时间在操场上练球两小时。
校园场地虽然狭小,但新合村小学却把“小”足球踢成校园“大”文化。
每个班的队旗、队服、口号,都是孩子们自己设计的。老师们还把足球“上”进了语文和数学课里。此外,每年一届的“校园足球节”,每学期的“健康杯”班级足球联赛,孩子们全员参与,享受足球带来的无尽快乐。
“对于不喜欢踢足球的孩子,爱画画的,可以画足球;爱写作文的,可以当足球小记者;爱做手工的,可以创作自己的大力神杯。”负责该校足球教育的教导主任汪建宏说。
“国脚的摇篮”源自1966年新合村小学的第一支少儿足球队——山鹰队,那年,刚参加工作的数学老师杨正试着召集孩子们组队练习足球。几十年间,学校领导换了一批又一批,“山鹰足球队”从区级、市级联赛逐级征战到全国赛场,足球教育特色越来越显著。
现在,新合村教学配备了2名专职足球教练员,并聘请省队退役的家长担任足球队教练,保证校本课程落实。
在学校课后进行的一场班级足球比赛中,虽然队员们都是10来岁的孩子,可是比赛很精彩。场上,踢得有模有样,非常投入;场下,双方的啦啦队员们不停地呐喊、助威。进球了,大家雀跃欢呼,失球了,跺足惋惜,欢乐写在稚嫩的脸上。
在新合村小学,这样的比赛几乎天天都有。孩子们从足球中不仅得到了健康与快乐,也有很多其他收获。
武汉市政协近期的一次调研显示,相比其他学校,新合村小学的“小胖墩”和“近视眼”学生要少。“这得益于校园足球的普及。”汪建宏告诉记者,学校坚持“以球育德”,增强规则意识和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精神;“以球促学”,促使孩子们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以球健体”使校园足球活动成为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载体;形成了以足球项目为特色,学生普遍掌握足球基本技能的“一校一品”和“一生一特长”的校园体育局面。
“咱矿校的学生伢子‘加盟’皇马啦!”近日,这则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湖北省大冶市大大小小的矿区,也成为该市金山店铁矿学校师生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原来,该校学生柳杰被广州恒大足球学校选中,作为首批25名队员之一,被选送到西班牙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进行培训。这下金山店铁矿学校的孩子们踢起球来劲头更足了。
由于地处偏远,长期以来,金山店铁矿学校的学生课余生活相对贫乏,学生们大多只会“死读书”。2009年得知黄石成为全国首批校园足球试点城市,校长朱锐杰动起了脑筋,决定“引进”校园足球,并作为学校开展德育和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他与喜爱足球的教师刘雨江商量,在学校成立起第一支足球队。
学校推出了班级联赛,每个班都成立男、女两支足球队,每场比赛,上半场男队角逐,下半场女队PK,男女队总分记入班级成绩。渐渐地,无论课间还是放学后,足球场上都有学生运动的身影。“足球已经不是一项简单的运动,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园也成为学生创造快乐的驿站。”刘雨江告诉记者。
随着校园足球的深入,学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六(4)班班主任阮菊兰老师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去年班上转来了一名女生,常常在外面“匪”,家长和老师都很头疼。自从她喜欢上了校园足球后,遵守秩序了,学习也赶了上来,从60分考到90多分,与班上的其他同学也相处融洽。
“校园足球让学生们守秩序、自信了,更为重要的是,上学成为快乐的事,不仅仅是写作业和做题。”朱锐杰告诉记者。
家长也越来越支持孩子们踢足球,对学校有了认同感。如今每逢班级联赛,家长们纷纷到场观战,为孩子们加油助威。
抢圈、颠球、跑位,3月26日下午,河南省沁阳市实验小学操场上,学生们生龙活虎地奔跑着,脚下的足球传递着快乐与活力。如今,在沁阳市各学校,足球已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又一项快乐的校园活动。
去年,沁阳市教育局将“快乐足球”理念引进校园,在学校普及足球运动。通过编排足球操、开展校园联赛等,引导学生热爱足球、了解足球、练习足球,从中收获健康和快乐。目前,沁阳市各学校纷纷成立足球队,校园足球已成为学生的必修课。
“踢足球不仅锻炼了身体,更让我们学会了团队之间的配合。”沁阳市第十五中学初二学生祝彦斌加入了校足球队,在他看来,足球的魅力不仅仅是比赛,更是队友之间的友谊。
作为一所农村初中,沁阳市第十五中学的足球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每周集体观看一次足球视频;每周一节足球课,每天下午大课间开展社团活动,每周三、周四下午利用1个小时进行足球训练;保证2名专业体育教师进行训练,同时聘用家长和社会上足球爱好者参与学生社团活动。
为推进足球进校园,沁阳市教育局还采取了多项措施:把足球课纳入体育课教学;成立足球社团,每周开展不少于1次社团活动;组建校级足球队,定期开展训练;举办校内足球班级联赛、年级挑战赛,给学生展示足球技能的平台;开展多元评价,把学生足球特长水平纳入综合素质评价;设立专项经费,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保障校园足球活动开展。
“足球既能锻炼体力,又能锻炼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还可以培养拼搏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我们将在今年的学生阳光体育联赛中开展全市中小学足球比赛,以检验各学校足球运动开展情况。”沁阳市教育局局长史曙光说。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北街学校位于县城老城区,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素有重视体育工作的优良传统。近日,记者走进该校,目睹学校因势利导发展校园足球形成的可喜局面。
2009年,临颍县北街学校探索发展校园足球,挑选一些喜欢足球运动的学生,进行传球、运球、射门等训练,以及“一过二”、“跑位”等战术练习,使学生从不会踢球到会踢球、能比赛。
2011年,临颍县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试点县。借这个东风,同年8月,学校开展足球特长班招生,本着学生自愿、家长支持的原则,通过体育技能和文化知识测试,招收了一大批4~9年级具备较好足球基本技能的学生,6个年级6个班,每班30人。学校利用大课间、课外活动、周末、节假日,组织特长班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每学期举行全校性足球联赛,以赛促练,检验训练质量。
在建设足球特色班过程中,学校也遇到不少困惑,如场地、生源、训练经费、师资等问题,但始终没有放弃,总是千方百计去寻求解决之道。学校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提高教练员的足球技巧和教学能力。目前,学校有省、市级优秀体育教练员3人,足球教练基本满足训练需要;运动场地面积2.4万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的60%,活动场地及器材生均占有量达标。
为促进足球人才长远发展,学校实施了多项保障措施:学习、训练两不误,各门功课开足开齐;为足球特长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解决家长后顾之忧;按计划拨付专项资金,给予生活补贴;中招可直接升入高中学习,继续参加足球训练。
多年来,临颍县北街学校体育竞技硕果累累,特别是校园足球多次在省市县举行的足球赛事中取得较好成绩。学校为足球界输送了一大批优秀足球苗子:2011年,张艳娇被广东恒大录走;安康被北京国安队录为少年梯队队员;梁依冰被福建女足录为预备队员;青丹宁被河南省体校录取。2013年,郭蓉、谢家起等学生被广东恒大足校录取……
2015年对西安博爱国际学校有着特殊的意义。当校园的新柳吐露出鹅黄的嫩芽,国家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的春风亦扑面而来。在寸土寸金的西安市,学校那三个让城里学校艳羡的标准足球场更显弥足珍贵。
“足球是我们学校的传统体育特色项目,发展校园足球我们有先天优势。”校长南国庆介绍说。学校的足球训练设施、场地,以及教练员等基本都沿用了原西安博爱足球职业学校的资源,这为学校成为全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夯实了基础。
西安博爱足球职业学校是西安博爱国际学校董事会于1998年创办的一所专业足球学校,曾成立了西安市第一个职业女子足球俱乐部,获得过陕西省运动会女足比赛冠军、全国女子足球锦标赛第3名、全国青年女子足球联赛第5名,全国U-14男足比赛第2名、U-16男足第3名等佳绩。学校先后为大学和各级俱乐部输送了近300名优秀学生,其中55名输送到中超、中甲等职业俱乐部。后因国内足球衰落,学校于2011年转型。
博爱足球职业学校的“衣钵”在西安博爱国际学校得以继续发扬。占地220亩的博爱校园,除120亩为教学区和生活区外,100亩是已建成的足球训练场和比赛场地,可以满足10个班队进行足球训练。学校还建有一座4000平方米的多功能室内体育场馆,配有相当数量的足球体能训练器械。学校现有足球教练12人,不仅都受过高等教育,而且还有较丰富的足球实战、训练经验,尤其是来自英国和加拿大的两位外籍教练,都曾是职业足球运动员。
如今,西安博爱国际学校的学生几乎人人都会踢足球。学校把足球运动作为培养学生体育素质的一项基本技能,每周体育课都安排有足球课,学生全员参与。小学、初中、国际部留学生、高中国际班个个建有足球队,每周定时训练。普及足球运动和专业训练比赛的有机结合,使足球在博爱校园真正成为广泛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国家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的政策,让近年来多少有些落寞的博爱师生看到了希望。“校园足球的春天来了,我们把优化校园足球纳入了学校发展10年规划,通过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不断提高校园足球运动水平,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足球后备人才。”南国庆满怀信心地说,学校按国家标准,争取年内全部更新、配齐足球训练器械,三年内达到班班建有足球队,校内足球比赛常态化,并加强校级之间的互联互赛,每学期组织2~3场校际比赛。
“中国的学生太在乎输赢,比赛只想赢。”学校体育系主任、加拿大籍足球教练多米尼克深有感触地说,“足球运动对磨炼学生意志品质,培养尊重规则、团结协作的精神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希望通过足球运动,让孩子们学会正确面对挫折,学会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
来源:中国体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