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彰显动力 操作蕴含张力—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高中组)观课综述

2015-12-05 08:55祁晓健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226531
中国学校体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跨栏学练专项

祁晓健 (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226531)

理念彰显动力 操作蕴含张力—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高中组)观课综述

祁晓健 (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226531)

编者按: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上,高中组共展示了12节课(其中指定内容6节,自选内容6节),其中,田径类5节、球类5节、新兴体育类1节和体操类1节。本届高中组展示课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教法的创新及学习方式的转变均体现出了鲜明的特点,对下一阶段高中模块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因此,本期专题从设计理念、操作方式、探索教学方式的改变、器材的创新运用以及高中课程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部分课例的设计理念及思路进行了回顾,以期能够给予一线教学实际的指导及借鉴意义。同时,欢迎广大读者在本期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并踊跃投稿!

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鲜明地解读并响应了“强化体育专项教学改革,优化体育场地器材配置”的活动主题,呈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新实践、新成果、新亮点,为一线体育教师提供了可示范和可模仿的教学案例,高中组的展示课不同于小学水平段以游戏活动和体验的快乐课堂,也区别于初中学段更多以多样技能和体能素质的单元学练,高中展示课定位于选项背景下基于项目的模块学习。因而,高中展示课的操作更多趋于理性、常态,指向于稳健活泼的操作,本文仅从理念、操作和趋势三方面作综述性分析和解读。

一、教学设计整体考察

本次全国展示活动提供了12节高中课(见表1),展示内容集中于高中模块教学的田径类(弯道跑1节、跨栏跑4节)、球类(足球4节、篮球1节)、新兴体育类(跆拳道1节)和体操类(双杠1节)四大课程版块,自定内容的完整课和指定内容的片断课各占50%。值得反思和警醒的是或受制于教师专项教学能力或因体能精力缘故,或因易导致伤害事故等原因,几近淡出体育教师视野的内容却高调出现在全国展示课上,这令众多观摩者颇感意外。

跨栏跑、体操、双杠这些久违了的运动类项目,让人追忆起20年前的体育课,更让人反思这么多年为何体育课远离了这些项目?高中展示课其实在引导体育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提醒教师要强化这几个类别项目的教学,以此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这不仅是教育行政部门重视的结果,同时也是一线体育教师的底层呼唤,一线体育教师期待展示课具备内容常见、操作质朴、过程实用的特征。他们渴望展示课精彩、活泼而有创意,让人看了就有收获,回去就可应用。

通过对12节课教学设计要素的全面分析和识别,我们抽取了三个要素衡量教师的设计能力水平,即单元课节、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反思,这三个要素是很多体育教师在设计中较难取舍的要素。

由表1可见体育课教案中能准确列示出单元课节位置的仅有7节,表明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关注到单元和课时所处的位置;3份教案未能检索到模块、单元或课时的任何信息,或因疏忽有2份教案标明了课节位置但未列出单元课时,无视单元课节的细节一定程度上表明,教师的设计准备仅仅定位于一节课完成的功利目的,也反映出设计者架构单元和课时时缺乏应有的课程类别的认识高度;有5份教案未提供教案前的教学设计思路的解释性文字,实属犯了原则性错误。作为参加市、省乃至全国级别教学“比武”的重要文件,教学设计思路是让观众和评委了解设计思路过程的文字,缺少设计理念与思想内涵的深层表达,人们看到的可能只是教学过程的表象。经对比显示,执教者对教案最后的教学反思要素版块重视程度各异,教案上要么缺要素,要么呈现要素版块而缺反思内容,仅3份教案作出了有价值的反思。人们会质疑教学尚未实施为何要写反思?的确,教案设计只是按课前预想的流程操作,撰写反思则是对课堂存在问题的可能性、必然性作出推断表述,而这种推断往往是带有共性的,有些问题执教者赛前预演中早就碰到过,并且试教中的问题也可能会在展示课中出现,应该说,体育课教学结束后没有问题的课堂绝不存在的,所以,在教学反思中提前告知问题并作适度反思,不仅显示执教者的诚意,有利于增进观摩者对教学的理解,而且通过教案与众人实现了“对话”。

纵向地看,较往届活动不同的是,本届高中体育教学内容在不断地聚焦并指向于促进体能提升的技能、体能组合、专项化内容、战术思想和健康教育等范围,这是高中体育教学注重体能学练、发展学生健康素质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形势所趋。

二、课堂操作特点归纳

(一)外烁理念,彰显个性化教学主张诉求

体育课堂教学的理念不只是刻写在教案上的文字,它是体育教师将体育课程理念经过内化转换为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举。经典的体育课往往是理念外烁,教学主张充盈于学练过程之中。上海的《弯道跑》一课,学练活动设计环环相扣,呈现了现代体育课的时尚和前卫,湖北的《跨栏跑》一课“引、点、疏、拢”的课堂特点的归纳、黑龙江的《篮球反掩护进攻战术》一课的“亲身感悟法”等,都令观摩者管窥到体育教师无形的课堂教学思想和主张的内在诉求。再进一步分析,《弯道跑》一课最大的亮点是理念新,它是一节新型学习方式的课堂,给人以意外感和全新感。湖北的《跨栏跑》一课归纳的四字课堂特点其实就是教学方法和思想的“结晶”,即使是《篮球反掩护进攻战术》一课的“亲身感悟法”都是其课堂教学主张的点滴外烁。

著名教育家李吉林最初是从“情景教学”发端,后来延伸到“情景教育”至“情景课程”渐进地实现自己的教学主张的。李瘐南的“自学、议论、辅导”也是贯穿其一生的教学主张。教学主张并非一定要体育教师自己详述出来的,观摩其教学过程就能捕捉并发现主张的线索,这是执教者扎根实践自觉掌握和运用规律并形成了教学特色的结果,因此,有教学主张诉求的课能给人以更多的回味和启迪。

(二)瞄准质量,精编学练活动的内容次序

教学是内容的逻辑次序的严格和规范过程,由此,衡量体育课质量的基本标准是体育教师对教材内容处理是否合理、科学。学练活动的内容次序决定了体育课的顺畅和质量。《弯道跑》一课给观摩者制造的意外是“弯道跑居然还可以这样上”的感觉,全课走出弯道跑技术教学的樊篱,以不同情景下各种方式的弯道体验性活动为链接,辅以创意体能补偿与放松练习,达到了精彩呈现,本课以活动方式的多元转换达到夺人眼球的效果。虽然本节课搏击操未能与学习活动形成高度链接,让本属“整体设计”的课堂出现拐点和瑕疵,但总体内容编排的创意还是非常出彩的。《双杠前滚翻成分腿坐》一课的学习环节,教师采用了2个垫上模仿(屈体仰卧肩上撑垫接换手成分腿坐练习,分腿倒立撑接前滚翻坐成分腿练习)和杠上三个分解练习手段(杠端站倒立起跳提臀练习,屈体分肘挂臂倒立撑,屈体分肘挂臂倒立撑接前滚翻成分腿坐练习),水到渠成地达成学习目标,从设计上看,如此编排学练内容的顺序有助于学生由易至难地掌握动作技术。浙江省的《足球踢墙式二过一》一课以专项辅助的复习开始,启动对技战术正式学习前的专项化教与学的预热,体能素质设计有机融合了技战术的相关内容,二过一战术学练有渐进演进的内在“逻辑”,诱导、体验、纠错、积分赛、体能补偿等学练流程的有序推进让体育课的质量得到保证。

当然,体育教学质量有其特有的密度和负荷指标要求,受制于教学内容的特殊性,田径、球类课的负荷强度和课的密度上较易达到规定的指标,而武术、体操等课堂在密度和负荷方面较难掌控,因此,课堂质量监控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要做到综合考量,而不能简单地以“唯密度论”或“唯负荷论”方式作出片面评判。

(三)转变方式,寻求教法学法的同步推进

转变学习方式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本真诉求,转变方式是通过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法、合理地处置学法,达到教与学的方法的组合呈现和同步推进。本次展示课上彰显学习方式变革的课例已表现得非常明显,如,《弯道跑》一课的很多亮点彰显于练习方式设计的细节中,如顺时针与逆时针跑、旋风跑、跳高横杆的运用,俯卧撑中互相单击掌,多名学生以双脚夹住杆子集体共同完成仰卧举腿;福建省《“踢墙式二过一”进攻战术》一课在学习方式方面,教师整合了各类资源,如世界杯主题曲、沙盘、挂图、运球至标志桶前的标志盘后的传切练习、踢墙式“二过一”突破标志桶练习、分组对抗练习等运用,丰富了学生对“二过一”战术体验,战术口诀的运用增进了学生对足球战术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对战术意图的认知补偿。《跆拳道360°转身横踢腿法》一课教师在学习方式转变方面也有效地抓住了三个点,一是趣味点,“炸鞭炮”趣味热身让课堂整体展现“动感”;二是技能点,即概念口诀化、动作分解化、练习趣味化;三是学法点,突出了学生在学练过程的主体性、参与性及师生互动性。

体育教学中,关注教法学法其实就是关注学练方式和课的质量。教法运用得当决定着课的质量和学的效果。可以看到,广东省的《跨栏跑》一课,在学法上有其明显优势;国际田联少儿器械软跨栏的运用,有效地消除了学生的恐惧心理,结合练习方法把田径高难动作跨栏跑技术整体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直接模仿并完整体验,不仅降低完成动作的难度,而且挑战了学生的运动欲,让所有学生实现了跨栏,不失为化繁为简的巧妙方法。特殊栏架的栏板上粘贴了一块练习方法,对学生建立跨栏技术的概念知识有一定作用。教师指导语言做到了边讲边练和过程中指导的要求,本课在教法手段方面存在示范偏少、学练活动编排未能体现针对性的不足,但她的课带给我们一种思路,跨栏跑教学不应囿于课余训练的操作步骤和思路,不应过多地肢解动作技能,因为学生在跨栏课中的现实心理是他们迫切渴望在教师讲解示范后能立即上栏尝试,这是本能使然。

高中展示课让我们收获了动作技能教与学的方法的新认知,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就是学生掌握学法的过程,教法的展开过程也是学法推进的过程,教法与学法两者相生相伴,一一对应。只有教法手段方式的变化才能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根本在于教师,回归现实课堂,转变学习方式之路任重而道远。

(四)专项教学,凸显技能体能的有机融合

“强化体育专项教学改革”是本次全国展示课的重要主题,纵观高中展示课,大多数课堂均很好地响应了活动主题。沈斌老师执教的《足球课》是一节整体设计的专项教学课,学生进入课堂就即进行熟悉球性、传接球练习的学练体验,为“二过一”正式学习做好铺垫,背景音乐的介入烘托了学练气氛,整体学习场景较为宏大壮观;直传斜插“二过一”教学以学生看导学单的自主学练方式进行战术体验,建立战术的直观印象,以随机分组或友伴分组进行定点和连续直传斜插“二过一”为学练手段,在运动中完成角色互换;直传斜插“二过一”后的射门练习以及跑与射门的组合练习,起到了学以致用、发展体能、巩固战术的目的,满足了高中生的学习心理需求。传递出“在战术体验中发展技能体能,在体能强化中巩固技能”的专项教学思想。

湖北省《跨栏跑》片断课也是一节规范的专项教学课。这节课的特点如下:一是教师做到教学专注,以生为本,教学组织规范,示范优美,能艺术地激发学练激情,同时也时刻关注运动安全;二是教师教学专业。教学流程最大限度地呈现了常态跨栏跑课核心内容—跨栏步,为此,学练方式设计上有辅助练习(摆动腿攻栏、起跨腿侧平拉和“剪绞”动作)、跨栏步完整技术学练(行进间起跨腿过边栏以及以垫垫、垫栏、栏栏营造的练习器械条件场景)和专项体能(侧位栏间踮步抬腿绕栏和面向栏架,行进间踮步双脚侧抬腿过栏)练习表现出显著的专项教学特点;三是运用体育教学的原理和规律教学。强化原地动作过渡到行进间、由易至难,为帮助学生建立动作概念,经过分解、完整、再分解、再完整的技术组合学练得以技术“再造”,学生在25分钟课堂上动作表现令观摩者赞叹。

评课专家赵立教授点评体操课时指出:“体操选项学习,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练习,这是高中选项教学的趋势,高中专项体能练习要比“课课练”要求更高,建议体能练习最好结合技能学习进行针对性设计,用专项体能提高运动能力”,可见,专项教学课对体育教师的专项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专项教学要求体育教师把该教的内容教精、教深、教优,学生把该学的技能必须学会,体质弱势学生该补偿的要补偿到位,当然,融洽的师生关系,欢快的运动氛围也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具备专业性的条件与标准,应当说,多数展示课均以足量的技能体能练习匹配良好的活动方式让课堂的张力得到圆满地展现。

(五)同课异构,展现教材理解的常态视角

回归“常态”成为本次全国展示活动的最核心的关键词,足球、跨栏两项教材的各1节完整课和3节片断展示课分别构成了展示课视野的同课异构。完整课、展示课的不同的理解展现了各异的操作,驱动了观摩教师比较分析的思维。姜伟老师执教的完整跨栏课和陈京来老师执教的片断课呈现跨栏跑摆动腿攻栏技术,李晓芸、戴艺老师执教的课则呈现跨栏步技术。跨栏跑的项目特质决定了其教学的专项色彩较浓,除了在器械上有某些点滴创意外,教师较难从方式创新上获得大的突破,跨栏课的设计与教师的专项能力决定着展示课的水平,然而,就常态而言,如能把跨栏教与学的基本程序常态地呈现出来即达到目的。

而足球“踢墙式二过一战术”教学,1节完整课与3节片断课内容相同,但设计各异。孙阳老师执教的完整课采用两个辅助手段作为诱导引入战术学习,全课教师将足球技术融入在战术体验中,学法指导过程中规中矩,但手段略显单一;教师较好的执行力保证了基于问题的教学顺畅和课的质量。快乐课堂营造上有待加强。汪启兴老师的片断课在25分钟内完成了形式多样、手段各异的活动,足球战术学练过程中凸显了技术的“应用”;康越鑫的片断课则重在战术的变式理解,通过踢墙式二过一学习,体验斜传直插、直传斜插、交叉掩护二过一、回传反切二过一等多种战术变式有效地增进了学生的战术理解。

跨栏、足球均为学生课上易受伤的项目,教师在教学组织、安全防范方面均落实得比较到位,两类课堂密度负荷指标均顺利达成,然而,技能教学中体育教师担心学生不理解而出现的讲解过多、分组原则不明等不足在今后教学中应予以避免。整体而言,跨栏和足球课展示了常态教学的实际,具有模仿、移动和借鉴的意义与价值。

三、基于问题研判趋势

(一)问题描述

课堂教学结束意味着新问题的诞生,全国展示课也存在值得反思的问题,教学设计缺乏创新度,高中教案集未发现一份单元教学计划,部分设计面面俱到、长篇大论,设计思路与教案部分内容有交叉重叠现象;目标表述能力落后,处于课改前的蒙昧状态,大多未量化描述且不具操作性,教法上仍有教师以统和管方式主导学练过程,个别教师全课“滔滔不绝”,难以贯彻精讲精练的原则;有效指导上,难以贯彻过程中的有效讲解和指导,存在无故中止学练解决非共性的问题;个别课堂组织程序零乱,频繁集合分散,严重影响课的质量。新型学习方式一时难以全面得到体现,学练设计存在不合情理的迹象;另外,体育教师专项教学能力问题,学习水平分化问题,运用专业原理科学施教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二)教学建议

1.关注单元构建。期待今后展示课选手应提交整份单元教学设计而不是一节课的教案。高中模块教学决定了展示课所处的位置以及本课与前后单元或课时间的关系,置身于课时教案层面看课,只能让观摩者有课时的“点”的感受,而缺乏立足于单元高度的类的视野,则严重影响认识事物的深度与广度。

2.关注整体设计。把体育课45分钟设计成学练活动的整体,学生走进课堂即进入学习,整体设计让“准备活动”隐身并赋予准备活动学习化的功能转换,消除准备活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既要考虑促进技能正迁移的手段设计,又要考虑循序渐进的教学原理,最后还要关注学生快乐的运动体验。把体育学习的各种要素通盘考虑、整体排布、艺术呈现,让体育学习过程清晰、课堂灵动和功能强劲,使之成为我们的永恒追求。

3.关注学科原理。用体育专业的原则和规律进行教学应当成为体育教师的本领,比如,运用因材施教原则做到区别对待时应当灵活。如定点跳远、武术及广播操等套路,可以用共同标准和要求达成共同发展的目标,就是“用共同发展消弭差异”是区别对待的另类理解;针对弯道跑课所有练习采用统一标准现象,潘绍伟教授建议“转换思路、创设另外的情境”,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完成力所能及的次数。可见,手段、方式的点滴改变将引发操作的质变,只有变化才能创设更多机会让学生自我挑战。

(三)展望

尽管本次展示活动高中体育课展示了常态、呈现了精彩,但还是能够合乎情理地发现课改十多年以来课堂设计与操作的某些变化并推断未来一二十年间的一些趋势。这是由于体育课程教学的历史与现实所具备的特质与惯性,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性。现在、未来多年体育教学设计并不会有本质差异,但可以基于体育教学设计的现实探索并预测其未来。

1.教学内容选择具有时代性。新兴体育项目会渐进地进入体育课堂成为学生选择、体验和学习的内容,本次全国展示活动的器材展的简易棒球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相信有更多学校会逐步接纳它。

2.设计形式趋向至简与创新。教学设计要求既简单实用又具备创新特质,彰显内容品质。如,设计软件的出现使得设计形式和艺术效果得到提升。教案设计要素将会有大幅度增减和格式转变,趋于1张A4纸页面的“至简设计”将会受到更多教师的青睐。

3.教案设计模块化集成设计。现代电脑科技的介入体育教学设计后,体育教师只要在“教案设计要素库”中选择相关的要素模块字段,并在相应字段内填入相关设计思路的文字,电脑将会自动地将教学设计生成自己所需要的精美教案。

4.更关注教学设计的可控性。可操作的目标内容模块、重点难点模块、教学过程模块、评价与反思模块等,人们会将设计的关注点聚焦于技体能的交叉融合、专项化教学、运动教育等层面,当前,教学设计还仅仅是课前的整体“前预设”,人们更看重高于设计后的操作成效和质量期许,即学科地位、功能、价值的达成方面会出现可观测的成效。

5.教学专项化与展示数字化。未来的高中体育教学专项化的要求会变得更高,体育教师展示自己常态、实用的教学成果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和制度,设计的高科技含量的展示课,将会以数字化方式进入更多数字终端快捷传递到体育教师面前。

猜你喜欢
跨栏学练专项
体育教学中的顿悟学习
核心素养下体育教学的课程创生
请叫我“跨栏怪”
我的村庄(外一首)
最高的跨栏
跨栏比赛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提高学生技能学练积极性四策略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