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国企改革新风向

2015-12-05 15:19彭旭
商场现代化 2015年25期
关键词:国企改革危机问题

彭旭

摘 要:刚刚出台的《关于深化改革国有企业的指导意见》其中的每一条都在为能够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更完备做努力。结合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深度的去分析这个所谓的新风向将更有利于我们理解新风向到底是什么,代表什么意义。这样才能促使新政策的推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关键词:国企改革;危机;问题;改革亮点

一、国企改革历史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处于成长和探索阶段,而从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改革便从成长时期进入到市场改革化,大概经过5个阶段,国有企业改革至今每个阶段的核心任务各不相同,从第一阶段的是简政放权、放权让利到第二阶段的调整和规范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在中共十四大召开之后,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目标明确为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也要从以往主要在分配关系上转向到产权制度上。在此基础上的国企改革既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又要面临着德国与美国新型制造业发展方式下的压力,可谓是陷入了发展困难之中。

二、国企改革中的危机

在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指出,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拉开了民营资本入股国有企业的改革之路。但是在这场改革中使许多问题浮现出来,例如民营企业。以500强为例,民营企在500强中由310家,但民营企业的资产总额也不过才7.5万亿,而相反的国有企业的资产总额却有18.15万亿,整整超出了民营企业的2倍多。且以民营企业需要花上一大笔的耗费才能在国有企业当中占有非常小的一部分,就以山西五大煤矿集团为例,他们要拿出10个亿才能换取10箛的股权,由于民营资本力量太小,所以入股国企几乎不能改变国有企业的现状;另一方面由于民营资本进入国企遇到困难,导致了我国的制造业持续下滑,从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由于民营企业动力不足导致我国的制造业投资增速不断下滑,从2014年的6月的14.2箛到今年8月份的8.9箛;制造业从业人员的指数也从2012年6月份的49.7箛降到今年8月份的47.9箛;制造业经理人采购性指数低于50就代表该行业进入萧条时期,而我国在2014年12月降到49.6箛到今年8月份的47.1箛。从这三个指数我们不难看出制造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困难时期,而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导致我国的制造业面临两大危机:

1.制造业比重逐年下降,制造业利润不断下行。我们可以从一组数据中看出,民营企业500强中的制造业比重从2011年的62.17箛下滑到2015年的54箛,那为什么制造业的比重下滑的如此之快呢,因为从事制造业的利润变低了。许多企业家见此纷纷转入地产或者虚拟经济,据数据显示,胡润富豪榜和民营企业100强中显示,地产行业只有7个100强但却创造了37个首富,3个100强中的虚拟企业却产生了15个首富,而与之相对的制造业中有54个前100强企业,却只出现了43个首富。由此可见,制造业的利润变低使得企业家们参与制造业的积极性减少,制造业也逐渐衰退。

2.外资企业大量收购民营企业。据新华网2013年4月9号的报道,我们可以看出大量的民营企业被收购,而那些收购民营企业的公司又是哪些呢?据这篇报道显示,在开放的企业中前5名是外资控股,已开放的28个产业中有23个是外资具有控股权。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外资企业大量收购民营企业,虽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其中也不乏成功的案例,但这会导致什么后果?在外资企业大量收购我国民营企业的浪潮中会导致我国的一些民族品牌在并购或者收购后消失,从而丧失了品牌竞争优势。

而且我们可以看出民企的效率高却资源不足,而国企资源较为充足而效率低,两方都较为薄弱的是对于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在这之中民企最差,只有占投资额的1箛,而国企也是五十步笑百步只占有投资额的1.86箛,但是世界上的平均水平在5箛左右,更何况德国和美国对于研发的重视通常是在10箛到15箛左右。所以在我国不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对于研发能力都远远低于世界水平。

要知道国企改革关系到政府与企业、中央与地方、农村与城市之间、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发展关系。国有企业始终是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因此国有企业改革的好坏关系着我国经济体制还能否迅速的发展下去。

三、改革中的问题

在现代经济学家看来企业就是一系列合同、合约的集合。就例如员工合同等等。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企业中签订的合约或者说是合同它是不完备的,因为企业的合同是不会把每个要求面面俱到,因此会出现漏洞。而这些漏洞就会导致一些问题。譬如说在企业中有这样的三拨人:员工、企业家和老板。一个企业想要发展的好这三拨人就必须合作,这样才能有所产出,但是一个老板要怎样让一个的企业家来替他管理公司,而企业家又怎样让员工为公司卖命,这样的一层就必须牵扯到了监督问题。而私营企业在这一方面老板和企业家都是同坐一条独木舟的人,因此老板委托经营者来管理公司,必然这个经营者也会十分的卖力,同时企业家也会非常严格去监督工人,这就是为什么私营企业的效率高的原因。

而国有企业很特殊,首先国有企业是在国际惯例中仅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因此国有企业的老板他不是企业家而是国家或者说是全体人民,但是全体人民他不可能来监督企业家,这样就会造成一种搭便车的现象。国家也不能做到,就以国资委为例,但问题是国资委本身他不是企业家而是政府官员,所以他们也不是这个企业真正的所有者,也因此他们也不会有很强的动力去经营这个企业。这就是为什么国有企业效率低的原因。

四、改革亮点

因此可以说此次的国企改革是一个新的尝试,如今风向已变,国有企业拿出自己的资源来让民营企业进行管理也是一条新的出路。在此次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我认为有几大亮点:

1.分类推进改革:国企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总的来说就是将国有企业分类然后治之。商业类还是继续延续以前的思维,发展混合所有制,使股权多元化。这能将国有企业进行更有效的进行管理。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分类将有助于提高监管的有效性、考核评价的科学性。此项政策避免了过去的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劣势,不同类型的企业有着自己发展路线,分而治之不仅提高了企业的活力也能推动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的深度融合,促使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

2.由管企业转变为管资本。以前企业被管得过死过硬,从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由管企业转变为管资本,这是一个重大的尝试,国有企业不再是扮演着一个婆婆的角色,将原来的管人、管事、管资产的任务加以转变,变成一个老板的角色。内容中提到: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准确把握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定位,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的模式转变。这个政策让我想起曾看过的英国黄金股的概念,即一票否决权。放到国有企业改革中可以这样说,国有企业可以作为一个投资者将资本投入民营企业中,然后由民营企业来经营,民营企业来决策,一旦国企认为民营企业的决定中有损害到国企的利益时,过期就可以使用一票否决权,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保护国有资产不受到损害。这样既不会使民营企业被束缚,被阻碍企业的发展,也不会损害国企的利益。国企从过去经营资产的本身跳出来,然后做一个监督者,来监督民营企业的发展。这个决策使改革的风向大大转变,我们应该允许国有企业改革应该有一个探索的阶段,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新的方法呢?

3.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在该内容是这样多描述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依法自主开展国有资本运作,对所出资企业行使股东职责,按照责权对应原则切实承担起保值增值责任。开展政府直接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试点。该政策一出,就有人说接下来中国的国企改革将会普遍采用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那什么是淡马锡模式,该模式就是采用以管资本为主要的方式,对其下属的企业进行监管。可是在这种模式下谁去做淡马锡呢?在新加坡是由国家来做这个淡马锡,因为新加坡的国有企业是100箛的国有,他唯一的股东就是新加坡。而我国不一样,我国的国有企业不是100箛的国有,大部分都是股份制,因此首先我们不能做到100箛的国有;第二在我国的国有企业的融资结构不是国家融资而是银行贷款;更重要的是第三点,在新加坡法律规定淡马锡必须向政府汇报工作,可是自从淡马锡成立以来政府一次都没有让淡马锡汇报过工作,那是因为政府充分相信他,坦白讲,请问我国政府能够做到吗?并不是说政府和企业之间缺少信任,而是中国的企业如此之多,不知道是多少个淡马锡,那又有哪一个领导或者说是机构能够完全听完这些企业的汇报呢,因此淡马锡模式只是说说而已,我国不可能也很难做到淡马锡模式。但是我国可以借鉴淡马锡模式,与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属于自己的中国模式。

4.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设时间表、不搞拉郎配。目前国有企业发展出现一些问题且混合所有制比较复杂,因此在发展这条路时应该注重质量高低而并不是单一的注重时间的快慢,在改革上应哦更加重视的稳步前行,不应为了改革而改革。不设时间表,因为这不单单只是一个任务,成熟一个推进一个,有序进行。在此基础上我认为应该要进一步做好创新,为什么此次改革是深化国企改革,这说明之前我们失去的一定的成就的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纵观中国的企业只有少数几个民营企业在创新上下了不小的功夫,比如:华为、腾讯、格力等。细数起来可以说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因此这就说出了一个中国改革的必要性,那就是创新。要知道如果中国的国有企业真正的发展好了,那一定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企业,这是一个前提。所有即使现在中国的国有企业虽然很能赚钱但是我国的国有企业中有创新性的产品吗?我相信答案不言而喻,国有企业的进程永远重复着过去的故事,其本上可以说没有一点创新,在这条路上享受够了安逸和平稳,不管是谁都会被着短暂的舒适所迷惑从而忘记去冒险去探索去创新,因此只要踏出这一步就一定能够取得进步,在创新发展中前行。

5.员工持股坚持试点先行。企业的企字由一个人和一个止组成,我们可以解释为止于人,所以人是企业的核心而广大的员工又是一个企业的基础,就好比一幢大楼的每一块砖,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员工持股是混改的突破口,这项政策涉及到了劳动者、知识产权拥有者的权益如何实现的问题,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通过是让员工变成企业的建立激励约束长效机制。一个长久的激励必然会给企业提供发展持续的动力,让每一个人与企业有着所谓的利益关系也好号是什么关系也好,但只要把个人和企业放在了一起那么个人在为企业工作时必然会考虑到自己的利益,这样就可以大大的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为个人和企业创造了一种共赢的局面。但从之前的管理层持股发展到现在的员工持股,建立起一个完备的国企激励机制也不是一个简单地问题,所以要强调额是试点先行,要保持着谨慎的态度推进。

五、总结

到目前为止,不管是民资入国企还是国资入民企,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个趋势是将民企这个你和国企这个你变成一个我们。不管是现在有人所议论的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只有国民同进这个国家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才能走向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新华网,2015-8-24.

[2]财经郎眼:国企改革大风已起,2015-10-26.

[3]何伟.国企改革遇到新难题[J].炎黄春秋.,2010(04).

[4]段轮一.总结30年改革经验推进国有企业更好更快发展[J].政策,2009(01).

猜你喜欢
国企改革危机问题
停电“危机”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公司治理研究
建立财务治理机制 推进地方中小型国企股份制改革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国企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微观主体建立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