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宇
【摘要】教师巧妙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快速掌握文章的核心,发散学生思维,而且能加强师生互动,构建高效、和谐、民主的语文课堂。本文以初中课文《夸父逐日》为例,浅析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巧妙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高效提问;巧妙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提倡,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然而,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常常存在提问肤浅、提问模糊、提问方式方法不当、提问时机不准、提问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这些不当的提问阻碍学生思路,窒息课堂气氛,实属低效课堂。现以七年级下册课文《夸父逐日》为例,浅谈新课标下语文课堂巧问策略。
一、从文本中人物的行为目的上提问
叙事性文本中,人物是文本的核心要素。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迅速抓住文本主旨,揭示文本的中心。因此,探讨人物形象在语文教学中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正面描写分析法、侧面描写分析法、环境描写分析法等等。其实,分析人物行为目的的方法能更高效、更深入地解读文本。因为人物的行为目的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主动力,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要素。深入分析人物行为的目的有助于学生解读人物形象,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行为目的上来探索文本的主题。在人物的行为目的上巧妙设问,把学生的思维推向纵深。
《夸父逐日》中开篇即道:“夸父与日逐走。”这短短六字背后,却蕴含着一个深刻的主题。只需一个巧妙的提问,即可顺藤摸瓜,找到本文的主旨之一。因此,在该课的语文教学中,我话锋一转,向学生问道:“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学生在已经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之后,对这一问题兴趣浓厚,七嘴八舌地嚷开了,有说:“因为他想看看太阳的家在哪里。”有说:“因为他想留住太阳。”此时,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初步感知阶段,我适时追问:“为什么他想留住太阳呢?”值此一问,学生立马醒悟,立刻答道:“因为太阳的光和热能够帮助人们驱赶黑暗,也有益于庄稼的生长。所以,夸父追逐太阳是为人民谋福利,代表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精神。”如此巧问,能帮助学生拨开重重迷雾,快而准地抓住文章的主旨。
二、从文本中的矛盾冲突点上提问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学中要注意抓住主要的矛盾,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主次。这是我们新教师现在迫切需要加强的。”矛盾冲突是戏剧、小说中的关键点,在刻画人物形象,揭示社会关系,推动精彩情节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文本的矛盾点上设问,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打破课堂的沉寂,活跃课堂气氛。
在《夸父逐日》中,学生已经品味了夸父的巨人形象。此时,老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强壮有力的夸父能一口气喝干黄河、渭河的水,却最终在去往大泽的路上渴死。这样的死法与夸父的英雄形象很是不符。作者为什么要安排夸父这样卑微的死法呢?”此问有些难度,学生需要深入思考、小组合作讨论,或许能略知一二。经过小组的商讨,最终学生得出:“强壮的夸父最终在半路上渴死,更能体现出他不屈不挠、为人民献身的伟大形象。”“夸父的渴死更能让人民敬佩他的为人。”这些闪耀着学生睿智思想的答案让老师赞叹不已。这样充满矛盾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另辟蹊径,让他们的思想更成熟、深邃。
三、从作者安排的出人意料的结局上提问
文章的结尾往往能体现作者的匠心独运。无论是《桃花源记》中怎么也找不到的世外桃源,还是《狮子和蚊子》中打败了狮子却被蜘蛛网网住的蚊子,不禁让读者在惊叹故事百转千回的情节之余,更能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夸父逐日》中,强壮有力的英雄夸父渴死在半路上,让人扼腕不已。作者却在文章最后给了读者一个充满想象的结局:“弃其杖,化为邓林。”对于这样的结局,老师怎能熟视无睹呢?因此,启发学生思考:“夸父为什么要丢掉他的手杖?”此问一抛出,立刻引发学生的激烈讨论。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各小组整理出各自的答案。有小组说:“鞠躬尽瘁的夸父“死而不已”,在生命完结之时也没忘造福人类,将随身携带的唯一手杖送给人类。手杖变成一片桃林,留给后人福祉。”又有小组说:“夸父最终也未能追上太阳。心有不甘的他丢下手杖,其实是希望有后人能拾起他的手杖,继续走他未完的路,完成他的遗愿。”听到这样的答案怎能不叫人欣慰激动。教师在深入研究文本的基础上,设置巧妙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挖掘答案,领悟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索者。
“学成于思,思起于疑”,强调了提问的重要性。因此,只有精心地设计巧妙的课堂提问,让卓有成效的提问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得课堂妙趣横生,从而构建高效的课堂。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高效的课堂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低效或无效的提问是败笔,而高效、巧妙的提问就能成为艺术品。要想收获成果,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精心设计,高效提问,形成自己的提问艺术风格,只有课堂上的妙“问”连珠,才能在不经意间得到学生异彩纷呈的回答。
参考文献
[1]刘继魁.巧用提问,激活语文课堂教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