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练笔生成精彩

2015-12-04 03:03汤良菊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0期
关键词:训练阅读教学教材

汤良菊

【摘要】“随文练笔”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教材特点进行的一种写作训练。如果我们能根据教材特点,采取合适的方式,在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找准合适的点,组织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对阅读教学具有画龙点睛之妙和锦上添花之效。那“随文练笔”应该怎样来设计呢?怎样才能让学生在“随文练笔”这一块园地里收获到属于自己的果实呢?下面就怎样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谈谈我的看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材;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抓住空白,补一补

教材中有许多空白之处,有的省略了人物之间的对话,有的故事情节跳跃,有的结尾意味深长……这些空白、省略就像音乐中的休止符,电影中的空镜头,给学生留下了极大的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此空白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安排小练笔,引导学生进行“补白”。如《盘古开天地》第四自然段写盘古倒下后,他身体发生了许多变化,我们在引导学生诵读、品味之后,可以再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安排小练笔:“盘古身上的某个部分,如牙齿、鼻子、耳朵、头发、眉毛等还会变成什么?”在静静的课堂上,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盘古的牙齿变成了巨大的岩石,盘古的头发变成了茂密的森林,盘古的胡须变成了嫩绿的枝条……”这些练笔都是对文本的补充,使文本更丰满,同时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诠释空白,尽情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二、续写结尾,编一编

有的课文的结尾意犹未尽,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续写结尾。如《小摄影师》一课,教学生学习了人物对话的三种形式后,我让学生续写这个故事,要求用上不同的对话形式。学生兴趣盎然,创意无限:第二天早晨,小男孩又来到高尔基的门前。他敲了敲门,秘书来开门,秘书把小男孩带到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看见小男孩,微笑着说:“小男孩,我等你很久了,你是来给我照相的吗?”“是的,上次耽误了您宝贵的时间,真对不起。”男孩红着脸说,“请问您现在能再给我一点时间吗?我照完相,立刻就走。”高尔基说:“可以呀,还是昨天那个姿势吗?”“是的。”小男孩高兴地说。高尔基又拿了张报纸,坐在了沙发上。小男孩熟练地摆弄着相机,“咔嚓”“咔嚓”,照片照好了。小男孩鞠了个躬,说:“高尔基同志,谢谢您!”说完,小男孩提着照相机蹦蹦跳跳地走了。第二天,高尔基的照片端端正正地挂在了教室的墙报上。

此外,教材里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寓言、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学生很爱阅读,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爱好抓住文本中典型的语言形式进行续编故事的训练。

三、精彩篇章,仿一仿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所以我们不能拘泥于课本,被文本束缚。作为例子的教材具有二次开发的可能,我们应该努力充分利用好这个“例子”,挖掘课文中的突破口,寻求写作的训练点。我常常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借鉴课文某一语言现象进行仿写。低年级教材有许多课文写法相似,非常适合学生进行仿写,主要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仿写句式

《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围绕第一句总起句,有几句典型的句式:“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呀飘呀,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部分的教学,我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受文本语言独特的美,然后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思考:“秋天的雨还把什么颜色给了谁呢?”让学生学着用这样的句子再来写几句:“你看,它把 给

了 , 像 。”学生有了这样的铺垫和依托,笔尖自然地流淌着美丽的文字:

“它把红色给了高粱,红红的高粱像一把把火炬,照呀照呀,照亮了整个果园。”

“它把黄色给了梧桐叶,金黄的梧桐叶像一只只蝴蝶,飞啊飞啊,飞来了秋天的美丽。”

“它把紫色给了葡萄,一颗颗葡萄挨挨挤挤的,像一串串珍珠,闪啊闪啊,闪出了秋天的喜悦。”

……

通过仿写的练习,学生感受到了秋天的色彩缤纷,丰富了想象,还学习了课文独特的语言表达。

(二)仿写片段

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教材中典型的结构段落进行创造性仿写。在教学《假如》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发现诗歌每一小节都是按“我要什么—我为什么画”这样的结构来写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这种结构的特点,再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用“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 画 ,

让 。”这样的构段方式仿写儿童诗。于是,我们看到一首首充满创意、流露着真情的小诗: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地震灾区的小朋友

画一所所美丽的学校,

让他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

幸福地学习。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会给双目失明的人

画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

让他们和我们一样,

看见这个美丽的世界。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劳累妈妈画个多功能的机器人,

妈妈再也不用为操劳家务

而轻轻叹息。

我们不禁为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折服,为他们善良的心灵感动。这样的练笔,使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尽情的张扬,并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学会了运用语言。

(三)仿写标点

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一课及语文园地二“我的发现”中,出现了人物对话时引号的三种用法。学完这一单元,我让学生留心观察,选择生活中的对话场景,用上正确的标点学写人物对话。孩子们写下了“饭桌上的对话”“看病”“买菜”等富有生活气息的片段,引号的应用也得到了落实。

四、改变体裁,变一变

吕叔湘先生说:“改写,各种方式的改写,各种范围的改写,实在是作文的最好准备。”改写,一般不改变原文的思想内容,大都只改变原作的形式,如改变文体,改变人称,改变结构等等。改写,学生除了要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还要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改写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是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好方法。如可以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我在教完古诗《夜书所见》后,让孩子们把这首诗改写成记叙文,孩子们写道:“晚上,我坐在客船上读书。窗外的风呼呼地吹着,梧桐叶缓缓地飘落下来,送来了阵阵寒意。朝前望去,秋风中,江水微波荡漾。这里风景多么迷人。此时此刻我更加思念家人,他们现在怎么样了呢?我不禁流下了伤心的眼泪。突然,院子里传来一阵阵欢笑声,还有一盏灯和两个若隐若现的影子。我仿佛看见有两个可爱的孩子在抓蟋蟀,一个孩子提着灯笼,一个孩子抓,他看见一只蟋蟀,连忙扑上去,蟋蟀没抓到,自己却扑了个空。我情不自禁地笑起来,仿佛回到了自己欢乐的童年,此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自己的家乡……”

以上所举的几种随文练笔的形式、训练内容,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由于都是片段训练,对学生写作的要求不高,又是阅读教学达到一定的时候,有了一定的依托才开展的,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解决了“写什么”的大问题,学生的创作自然水到渠成。

于永正老师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很显然,如果我们及时发现教材中的突破口,把小练笔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就能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使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提高创新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达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相结合的目的,真正发挥读写结合的功能。随文练笔,也能练出精彩!

(编辑:刘影)

猜你喜欢
训练阅读教学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