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推广武术段位制的教学改革现状与措施
黄良杵
(厦门华厦学院体育教学部 福建厦门 361024)
摘 要:高校武术段位制是高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弘扬中华武术精神不可缺少的部分。高校武术教学面临突出的现状问题,需要针对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这是当前武术段位制改革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高校武术段位制的教学改革还处在不断发展阶段,有待进一步完善,只有这样,高校武术段位制教学改革的推广才能更好发展。
关键词:高校 武术段位 教学改革 措施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8(c)-0194-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4.194
武术段位制是对不同水平段位制学习爱好者的一种考试评价方式。武术段位制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相继成立了各种武术段位制培训机构,是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从2011年启动中国武术段位制标准化管理体系以来,武术段位制标得到了不断推广,在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之下得到了迅速发展,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每年有大量的人报考武术段位级别。从中能够看到武术段位制正呈现出一种大众化的趋势,是武术文化的普及,能够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养。我们应当重视这种有利的趋势,开展因势利导工作,将政府各部门的调控作为指导,将中华武术发扬光大,借助武术段位晋级手段,对民族优秀文化人才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使中国武术文化在人类历史文化中彰显魅力。高校是推广、普及、发展武术段位制的重要阵地,高校武术段位制的教学改革如何,影响着高校学生对武术段位制的兴趣,从而影响武术段位制在高校的推广和普及。为此,该文对高校武术段位制的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武术段位制在高校的推广提供参考和借鉴。
1.1宣传和普及力度
中国武术段位制最初仅在民间推广,为众多民间武术习练者和爱好者所接受,高校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权威性。武术段位制虽然已推广多年,且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理论体系,但身在普通高校的师生却知之甚少,仅有少数的高校武术教师和学生能了解到武术段位制。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武术段位制的推广基本上为课堂之外的组织管理形式为主。只是通过高校的武术协会或武术俱乐部来向学生宣传、推广武术段位制,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才进行一些相关的训练和考试,武术段位制并没有真正走进高校的武术课堂。只有少数的学生,特别是体育院系的学生能了解到武术段位制的相关内容,而大部分的学生却对此一无所知。高校在武术段位制的宣传力度上明显不够,在宣传形式上也显单一。髙校师生对武术段位制内容了解程度的高低,制约着武术段位制在高校的推广进程,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让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对武术段位制进行多方位的接触和了解,才能培养高校师生对武术段位制产生兴趣,吸引广大师生参与武术段位制的学习和研究,从而推动武术段位制在高校的发展。
1.2武术师资情况
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师也不断得到充实,武术教师也逐步得到优化。但受旧有武术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不能发挥其特长,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弱化,使武术在高校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武术教师是武术教学的重要保障,武术教师的学历职称水平、理论水平、技术水平、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等决定着武术教学质量的好与差。当前,高校武术教师以中青年教师居多,学历和职称水平整体都不高,其武术段位也基本都处于初段位和中段位水平,而处于高段位的人数却很少。高校对武术教师的师资培训也相对较少,不能满足教师提高武术理论、武术技术及武术教学能力的需求。
1.3教学设置单一,缺乏趣味性
高校武术段位制的教学一直沿用着传统武术的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为简单的教与学关系,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相对过于单调,缺乏灵活性,学生只是进行简单的机械模仿练习,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和风格特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比较单一,只是突出了武术技术性,而忽视了武术技击实用性,忽视了武德武礼、武术知识的教学。这些与现在学生心目中向往的武术娱乐性、时尚性、对抗性相去甚远,不能有效激发学生进行武术学习的兴趣。
1. 4高校武术课程设置局限于技术层面
当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武术课程设置及实施基本上都局限于武术的技术动作和技术理论层面,而未能将丰富的武术文化内涵与外延纳入其中,即使有也仅是简单的介绍,所占的比例相当小。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与中国古代传统哲学、医学、兵学和易学等密切相关,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也体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高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精英人才的摇篮,也肩负着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通过武术锻炼,让学生体会和继承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从而培养高校学生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凝聚力。
1.5对收费体制认识不足
消费者对所消费项目的收费体制接受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项目的体制是否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推广。若收费太低,则不利于武术段位制的进一步发展;若收费太高,又面临影响学生对武术段位制的消费意愿。我们的学生对中国武术的很感兴趣,希望能拥有一技之长,也愿意为此付费,但又很少愿意学习。因为武术对他(她)而言并没有任何的必要性,对于不必要的花销则是能省则省,很多学生也不希望在武术段位制的通段中花费太多的金钱和时间。
1.6高校考核评点不多
高校武术段位制的建立要基于一定的条件和要求。虽然武术段位制考核机构层次相对来说比较完善,同时也满足了各项目的特点要求。事实上,高校武术段制的考评点非常少,不能从根本上满足武术段位制的需求,特别是一些公共体育高校没有开设体育院系,申报点就更少了。
(1)设置专门的机构来负责武术段位制的运行和推广,配置专
(2)高校还有相当大一部分的武术教师需要进一步进修,才能更好的为武术段位制教学服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学习模式,对高校教师的武术段位制知识进行重点培训,提高现有武术教师的技术、教学和训练水平。全国或省级的教育主管部门可针对武术段位制的内容,举办武术段位制说课比赛、武术段位制教师教学比赛、武术段位制教学研讨会等,使高校武术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推动高校武术段位制的教学改革快速发展。
(3)在教学体制机制上,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评有效结合在一起,建立完善的高校武术段位制教学体系,丰富高校武术段位制的教学形式。在教学内容上,选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编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材》,统一教学内容和形式,扩大教学的知识面,特别是武术文化的知识面,强化学习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在教学方法上,要进行大胆的革新,不局限于单一的套路教学模式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武术观,利用多媒体、沙袋、拳靶、护具等各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和手段,从实用性和实战性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武术段位制教学内容。
(4)增加高校武术段制的考评点,让高校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武术段制的锻炼中。同时,为了让武术段制在高校得到更好的推广,对在校大学生武术段位制的考试费用酌情减少,以吸引更多的学生进入到武术段位制的通段行列。
高校武术段位制的推广能够彰显民族文化精神,有助于我国武术运动的发展。在高校武术段位制教学推广中,仍然面临突出问题,需要高校教育领导部门高度重视,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推动高校武术段位制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中国武术段位制想要得到更广泛的发展,进入校园在学校开展是关键[1]。武术段位制的交流进一步彰显了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象征。高校武术段位制的教学改革要针对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解决策略,这样才能有助于高校武术段位教学更好的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省慧峰.中国武术段位制在北京市高校发展实施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4.
[2]张守强.四川武术段位制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3.
[3]李杨.河南省中小学武术段位制推广现状及策略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