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伟
(伊犁师范学院 新疆伊犁 835000)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①
吕志伟
(伊犁师范学院 新疆伊犁 835000)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专业培养计划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也是学时较多,占学分比例最高主干课程。它对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教学人才,指导大众科学健身作用显著,该文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在本课程教学与实验及运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探索出适合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教师讲解《运动生理学》课程的一套教学改革措施与手段,旨在为提高民族地区体育专业大学生理论课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运动生理学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 教学改革 实践研究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专业本科规定的九门主干课程之一,与运动实践关系密切,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后续课程的认知。其教学内容涉及到《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等课程的基本内容,目前新疆高校《运动生理学》授课采用民、汉合堂大班教学,少数民族学生在语言理解,文化背景和民族风俗习惯等多方面与汉族学生存在巨大差异,这些为《运动生理学》的教学又增添了困难。在实现教育公平的背景下,如何充分调动民族地区高校民、汉合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成绩,保证各民族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步发展,笔者在深化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运动生理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性工作,以适应本地区教学改革和新世纪培养高等体育人才的需要。
1.1 《运动生理学》教学模式欠新颖,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运动生理学》课程讲授多采用任课教师讲为主,学生机械式学习的形式。此教学模式使学生听过教师上课内容,待期末考试后知识点基本忘记,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的把握不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对教学难度和进度进行调整。目前体育院系减少了《运动生理学》教学课时,难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教师选择重点章节讲解,剩余教学内容只能留给学生谈论自学。我校每学期期中的师生座谈会中,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反应《运动生理学》这门课程听不懂。面对这样的情况,积极探索新的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运动生理学》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2 《运动生理学》课堂理论教学与运动实践应用衔接不紧密
《运动生理学》课堂教学和运动实践联系不密切的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多,学时少,理论知识课时比例大,运动实践应用比例少,绝大多数学生下课不去继续思考,所以运动实践应用能力便成为《运动生理学》学习的薄弱环节之一。通过和疆内十几名从事该课程教师沟通了解后发现,这门课程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普遍偏低,与学生座谈发现,主要是因为很多理论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学透,考试前多采取死记硬背方法,而实践应用方面的题目较少。
1.3 《运动生理学》实验室测试仪器不能满足实验教学需要,开设时数有限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实验科学,许多运动生理学规律均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边疆地方高校对《运动生理学》的实验开课情况更是不足,更谈不上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另外边疆地方高校实验教学设施严重匮乏也是存在的客观原因。
1.4 《运动生理学》授课采用民、汉,文理科混合大班教学,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新疆地方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占到在校人数近50%,由于国家规定授课必须采用汉语授课,导致母语为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困难,语言上的差异使该课程学习更困难,另外,体育属于文理即兼招的专业,文科生学习《运动生理学》相比理科生缺乏相关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中文科生所占比例较高,大部分学生缺乏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和生化知识,不利于运动生理的教学.
高等学校扩招十几年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必然引起高校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变化,教学改革的持续进行也包括《运动生理学》课程,该课程在经过几轮修改和完善,教学课时显著较少。新疆民族地区的高校教学有着很多特殊性,如民汉合班教学为《运动生理学》教学带来更多问题和挑战。针对这一现象,我校《运动生理学》教研室在经过对新疆民族地区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的几年探索后,确定《运动生理学》教学中应本着“兼顾各少数民族学生共同发展,基础理论基本够用,注重运动实践教学,突出在运动健身指导中应用价值”的教学改革目标进行,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学会应用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2.1 认真分析教材,精选理论课教学内容,搜集汇编新疆特色的章节内容讲授
根据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即简单讲授、重点讲授和自学。在教学中将授课重点放在运动与骨骼肌结构功能、运动对血液循环的影响、运动中神经内分泌调控机制、运动中人体机能状态的变化规律、运动机能的评定和评价等内容;而运动员科学选材、运动对内分泌机能调节等内容则可以减少授课时间作为简单讲解部分;环境与运动能力、妇女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中老年人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等内容安排学生自学或讨论学习。针对新疆不同民族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指标变化的特点和机制可以将相关的文献研究报道汇总,编制新的章节,作为讲授的2-3个章节,使学生了解本地区不同民族《运动生理学》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指导,防治运动损伤的发生。
2.2 积极开设《运动生理学》实验和实践课
在教学中,尝试性地开设了《运动生理学》实践课。具体做法是针对目前运动训练和大众健身中常用的训练方法、手段及生理、生化检测指标,设计一些实际操作应用实验,让学生在运动现场亲自实践,赴健身点进行现场测定,并对有关实际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和指导
2.3 评价方法体现科学化和人性化和灵活性
完善期末总评成绩的评定方法,考评内容更加量化、具体和灵活。
2.3.1 评定构成比的调整
为科学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避免仅用期末考试卷定终生,期末成绩按照平时、实验与实践和期末考试卷面分构成,满分100,比例由原来的1∶2∶7调整为1∶4∶5。
2.3.2 期末考试试卷自由度的增加和灵活性的调整
期末考试卷选择题数量由原来的20道题增加到30道题、名词解释由开放式问答改为配对题和连线题、继续减少填空题的分数、判断题在判断的对错的同时改正错误的地方,进一步丰富的题库,目的是全面科学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对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理论背后的理论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情况;考查学生的实验课效果。开放式题型采取四选一回答的模式,如“运动时骨骼肌的收缩原理”、“运动前准备活动的目的和生理学原理”、“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和“有氧耐力检测的方法和评定”选答其中一题即可,增加自由度和应用性,使学生能够选择自己的优势作答,使学生能够不失分,且把自己会的内容答出来。
2.4 在《运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小课题教学形式
6~8名兴趣相同的学生分组选一个小课题、进行运动实践体验和测试、组织课堂让每个小组表达交流、最后进行总结评价。
2.5 制定少数名族期末考试卷面考试加分规定,激发更多的民语言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运动生理学》学习成绩
民语言学生在理论课期末考试卷面上根据学年不同给予分值不等的基础分:大一年级的理论考试卷面基础分为15分,大二年级的卷面基础分为10分,大三年级的卷面基础分为7分,四年级取消卷面基础分。
2.6 民、汉族学生《运动生理学》课程学习中实行“二点五帮一”结对子和民汉宿舍混住
学生二点五帮一结对子辅导工作。二是指两个汉族学生辅导一个民考民学生,零点五是指一个民考汉学生辅导两名民考民学生,并可以通过民考汉学生承担一定翻译工作促进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有效沟通。同时为了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配套实行民汉混合宿舍措施,每间宿舍中民汉比例为4∶2。
[1]王雪芹,奚凤兰,陈士强,等.运动生理学教学模式创新及实践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34(1):112-114.
[2]刘宏骞,宋爱霞,赵金良,等.运动生理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4,36(1):45-48.
[3]莫伟彬,李国峰,邓启烈,等.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效果分析与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2013,34(6):129-131.
[4]李旭辉.PBL和传统教学法相结合提高运动生理学教学效果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9):149-150.
G8
:A
:2095-2813(2015)05(b)-0069-02
吕志伟(1982—),男,新疆昌吉人,伊犁师范学院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