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下高校田径教学改革发展的途径研究

2015-12-04 11:23吴林珍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田径新课标教学内容

吴林珍

(西安邮电大学体育部 陕西西安 710065)

田径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是我国高校传统中的基础教学项目。由于在传统教学理念中,高校体育教学逐渐被忽视,重视程度直线下降,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减弱,导致高校的田径教学面临一种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因此,在新课标的影响下,强化田径教学改革,将特殊的育人作用得到发挥显得至关重要。对此,该文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探求了高校的田径教学改革途径,主要是促进高校田径教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并提供必须的借鉴和参考。

1 高校田径教学改革发展存在的问题

制定的教学目标具有一定主观性,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和掌握。当前,我国高校田径教学主要根据教学大纲内容,并以达标情况的具体要求作为衡量。这一目标的制定是因为对学生缺乏了解与掌握,有一定的主观臆断性。然而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并不能达到有效教学,素质较高的学术觉得过于简单,而素质能力基础稍微薄弱的同学来说,就相对困难,导致教学境地困难,还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抵触心理。

教学内容单一而抽象,不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当前,高校田径教学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短跑、中长跑、铅球、标枪、铁饼以及跳高、跳远等项目,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时,主要是对技术动作的讲解和掌握。田径运动自身具有重要的枯燥性,即便是专业人员在训练时也很难克服这一原因所导致的负面影响,那么,对于不是专业性质的学生来说,枯燥的教学内容仍然周而复始的进行,动作训练单调、乏味,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学内容不能让学生产生吸引力,让学生转而学习其他课程,使得田径教学的影响力逐渐下降。

教学方法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方法是指实现教学目标,通过一定的手段和途径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通常情况下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当今社会,高校的田径教学仍然使用传统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过于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的教学地位有严重落差,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只能无条件的接受知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身个性得不到培养和发展,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做到持久而有效。而且,田径教学缺乏针对性,合理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并实现田径教学的最终目标,进而对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有一定的抑制与阻碍。

教学盲目追求竞技比赛,不注重基础知识与动作训练的培训。当前,大部分高校都沿用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在基础课和选修课上,都把技术教学放在主导位置,显示出严重的竞技性,而不注重学生自身的健身与锻炼。很多田径教师片面追求竞技项目的完整和系统,强调技术动作的掌握,如跑、跳、投等,只注重技术的整齐统一与动作的标准合格,忽视学生之间的身体素质差异和技术动作掌握程度差距,进而影响田径技术教学的效果不能完全实现。因此,田径教学的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技术性强的田径运动给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压力,对学生是一种负担,难以吸引学生注意。

师生没有清晰认识到田径运动的主要内涵。由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师生对田径运动的认识不够清晰,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运动技术的讲解,忽视田径运动对学生的作用、功能与价值等方面的教授,导致学生缺乏对田径的学习与认识,感受不到田径的健身作用,不能体会田径运动的价值与内涵。如果不能对田径运动拥有的认识,就不能体会到田径运动自身所具备的魅力,更不能欣赏田径运动比赛和运动带来的乐趣。另外,当代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盲目追求时尚运动,田径运动作为冷门运动根本不能引起学生注意。很多学生认为在露天场地进行田径运动训练,条件艰苦,进而影响学习兴趣,情绪低落,态度消极,没有足够的信心和毅力。

田径俱乐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当前,高校在田径教学上正在进行新的探索,田径俱乐部正是这一探索下的产物。高校田径俱乐部就能将教学内容、田径运动和团队训练有机的结合为一体,成为一种综合的体育教学形式。田径俱乐部能够弥补田径教学在课程上的缺陷,进而促进高校田径教学效果的发展,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田径运动人才。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田径俱乐部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而且,一些田径俱乐部的设立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只是按照训练目标设立,不能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此外,田径俱乐部管理不完善,不具有灵活性等问题,也限制了田径俱乐部彰显出的作用。

2 影响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的主要因素

学校因素。学校必须对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给予充分重视,学校必须协调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各项工作,同时,还应对体育教师做出有计划的培训,提高教师对田径运动的认识,并自觉的参与到田径教学改革中去,将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与理论实践相结合,进而达到田径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

教师因素。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引领者是教师,他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设计与执行的作用,所以,教师本身能力对教学改革的发展和创新有直接影响。田径教学中,体育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一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失去创新性,整体素质跟不上教学发展水平,就会影响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进而使得教学效果就如同空中楼阁,无法谈起。

学生因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主体地位,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田径教学的学习兴趣,关系到学生是否能积极自主的掌握相关动作技能,这对田径教学的改革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田径教学改革中,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应该充分尊重学生意愿,与学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3 高校田径教学改革发展的途径研究

新课标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为高校田径教学改革发展有导向性。高校田径教学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强化新课标的实际运用,改善当前的教学现状,对田径教学的教育功能进行激发与唤醒。

转换教学理念,制定教学目标时注重实效性与针对性。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向,能很好的诠释出明确的教学理念。按照新课改的核心思想,高校田径教学改革必须注重教学观念的改变,建立出把学生放在主导作用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尊重学生的素质能力差异上,针对不同学生的素质基础,制定多元的教学目标体制,保证每一位学生的素质能力都能充分发挥,提升学习效果。

注重田径教学的基础知识,协调田径教学与其他科目之间的教学内容。田径运动作为一种人体的基本运动,是其他运动的基础和前提。高校田径教学改革必须重视田径运动的健身功能,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打破落后的竞技体育模式,更多的加入健身和娱乐成分,使得田径教学变得快乐,有趣,提高学生对田径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同时,以田径运动的基础特征做立脚点,打破传统的教学内容界限,将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科学处理好,达成优势互补的优势,建立出一种以田径教学为前提,其他教学为核心的教学体系。

注重教师的素质培养,提高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因此,师资素质能力是高校田径教学的改革关键。首先应该强化田径教师的理论水平培养,给创新的教学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让教师可以准确把握教学动态,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未创新教学提供参考依据。第三,大力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将创新融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方法的利弊,展开有效改革,并进行一系列教学活动,满足学生需求,提高教学效益。

4 结语

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实施,唤醒了高校田径教学的发展,为新课标下高校田径教学的改革发展提高了契机。因此,教师必须及时转换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束缚,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创新高校田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薛红.实现高校田径教学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9):119+142.

[2]叶萌,余涛.高校田径运动教学改革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2):190-192.

[3]董旸.新时期我国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现状及改革研究[J].运动,2013(04):101-102.

猜你喜欢
田径新课标教学内容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计数:田径小能手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
新课标实施过程中面对的难题
田径翻身 足球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