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耐挫力品质干预研究综述

2015-12-04 10:27:39杨舒婷万格格段爱明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韧性挫折心理健康

杨舒婷 刘 伟 万格格 梁 莉 段爱明

(1.湖南科技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2.中南大学 体育教研部,湖南 长沙 410008;3.湖南工程学院 体育教学部,湖南 湘潭 411201)

1 前言

《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999-2010)》指出:“中小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成为危害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1]。近年来这种情况不断发生,2011 年9 月19 日九江市××中心小学3 名小学女生因未能写完作业怕受处罚而相约自杀[2],2013 年10 月30 日成都××小学10 岁男童疑被老师罚写千字而跳楼自杀[3],2014 年10 月10 日深圳××小学10 岁学生疑因同学间小冲突而自杀[4]。小学生的心理韧性和耐挫能力值得社会高度关注。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耐挫力引起党和国家的重视,近几年出台了多部相关文件,如《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 年)提出小学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和不怕困难、坦然面对挫折[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将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具体目标,提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7]。由此可见,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和耐挫力培养已是学校和社会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本研究基于此对耐挫力干预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综述。

2 国内外研究述评

2.1 关于耐挫力概念的评述

耐挫力在教育学中是指一种比较稳定、多维度、多层次心理品质,在面对实际(或想象)挫折情境时表现出来的容忍力和超越力心理素质(李星,2010)[8];在心理学中称为心理韧性,有时也称心理弹性,英文表达为“Resilience”。目前国外对心理韧性的概念界定主要有三种:(1)品质性定义,将心理韧性看成是个体应对挫折等负性事件的能力或品质,是个人所具有的特征(Werner,1995)[9];(2)过程性定义,将心理韧性看作是在明显逆境情况下的一种良好适应的动态过程(Luthar,2001)[10],也是个体在遭受负面事件时能迅速恢复和积极应对的过程(Kathleen,2004)[11];(3)结果性定义是指个体经历困境后产生积极适应的结果(Masten,2001)[12]。分析以上概念可知,教育学中着重从挫折情境中探讨耐挫力,心理学中着重从过程、结果和品质三方面综合考查。综合大多数研究发现大家更倾向接受过程性定义,可能是因为该定义更强调个体遭遇挫折或逆境时,耐挫品质形成和积极适应过程的重要性。以干预耐挫力场所进行分类,耐挫力干预主要分为社会干预、学校干预以及家庭干预三大类。

2.2 有关社会干预研究评述

国内社会干预手段主要体现在心理干预与医学治疗两方面。第一类社会耐挫力心理干预领域,主要手段有三种,分别是团体心理咨询、心理行为训练和心理弹性训练手段。团体心理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下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和体验,认识自我,调整人际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生活适应的过程[13]。龚定宏等人(2011)[14]通过聘用心理咨询师的方式运用团体动力学原理以团体活动、分享、交流、讨论形式开展具体团体活动,结果表明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工作有益于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王凤姿等人(2012)[15]也开展了团体心理咨询改善大学生情绪的实验研究,设计实施以调控情绪,悦纳自己,立即行动为主题的具体方案,在干预中运用了角色扮演、认知训练、行为训练等技术,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社会团体心理咨询的手段能有效地干预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和挫折容忍力。心理行为训练是应用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借助行为训练作为媒介手段,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培养的系统工程,从而提高个体的基础心理品质,主要有情绪调控能力、意志力、抗挫折能力和自信心训练等基本方法[16]。郭双等人(2007)[17]进行为期五天的封闭式训练,训练涉及了耐挫折能力、智力拓展训练等心理能力训练,探讨了心理行为训练对学生厌学情绪进行干预的有效性因素。“心理弹性训练”手段是挖掘和提升个体心理弹性潜能的一种途径。左昕(2012)[18]通过聘请社会心理咨询师作为领导者进行实验,设计了心理弹性训练方案,如面对挫折、情绪管理等活动,实验结果表明心理弹性训练能有效提升水面舰艇军人的心理弹性和HRV 水平,对提高其抗应激能力有重要影响。瞿晓理(2013)[19]也在对大学生的研究中佐证了心理弹性训练能提高受训者心理韧性的观点,实验研究中采用了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弹性”训练法,共设计了“冥想训练”、“我是谁”等六种活动,来干预大学生的自杀倾向,结果表明,“心理弹性训练”手段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实验组的效果要好于接受“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安慰剂组。综合社会心理咨询师的研究发现,设计耐挫力的训练一般分为沟通、抗挫折能力、意志力培养三个步骤的心理能力训练,通过“自信演讲”等经典训练项目进行相关训练,这些训练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类社会医学治疗领域,主张运用临床医学配合药物治疗和医务监督方式,对试用者进行医务性质的耐挫力干预。如郭明等人(2012)[20]研究表明干预1.5 月后采用威斯康辛卡片治疗的药物干预组ADHD 患者精神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心理干预组,患者的受挫心理和行为得到改善。

国外社会干预主要集中在积极心理治疗领域,积极心理学倡导的理念是把临床心理学的关注点从对压力的缓解延伸到对韧性品质的培养上。如积极心理治疗理论的创始人Nossrat Peseschkian(2002)[21]提出,以积极心理学思想为理论指导的积极心理疗法,强调每个人的韧性潜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提倡心理治疗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培养人潜在的积极力量和韧性品质上,运用故事、催眠或情境等媒介,在治疗过程中运用直觉和想象,强调激发当事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出改变当事人观点的建议。

综上所述,社会作为小学生耐挫力品质干预的重要场地,也是检验干预效果的重要场所,如何建立以家庭、学校为基础,以群团组织、社会团体和新闻媒体为辅助,以医疗单位、心理咨询机构为保证的社会耐挫力干预系统,是政府部门和整个社会都需要关注的。

2.3 有关学校教育干预研究的评述

学校担当了知识传授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育角色。研究文献可知,目前我国学校耐挫力干预体系主要分为以内地为代表的耐挫力德育体系和以香港地区为代表的耐挫力课程体系。

首先我国内地的耐挫力干预体系形成了一定的流程和系统,主要是以班主任为核心,心理健康老师为专业支撑,其他老师为辅助,学校领导为行政干预角色的德育体系。班主任和心理健康老师成为了学校挫折干预的一线主力军,承担对当事人的具体干预工作。如王鉴等人(2006)[22]从班主任的教育背景出发,提出班主任适合定位于发展性心理辅导的主力军。谷小平(2011)[23]提出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是由其工作特点决定的,符合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实际,但班主任普遍缺乏专业心理辅导技能。许爽等人(2014)[24]指出心理品质干预是一项很专业的工作,它需要从教人员具备心理健康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同时也着重分析了当前心理辅导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角色定位模糊和工作积极性不高等。

我国香港地区学校耐挫力干预的主要采用课程干预体系,即UAP(Understanding Adolescent Program)抗逆力辅导工作。香港分别于1999 年开始在中小学开设了“成长的天空”课程计划、2005 年推行了“共创成长路”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耐挫力教学实践,至今为止取得了较好成果[25]。

以欧美为代表的国外学校也主要采用耐挫力干预的课程体系,通过制定干预方案和训练计划达到提高参与者耐挫力的目的。首先欧美学校注重挫折教育的具体实施,很多学校开设了专门的课程。美国中小学校近几年来设计了具体课程,如通过《健康与幸福》课程和PRP 课程对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和韧性品质进行干预。英国学校教育开设了“接受失败”课程的学习,如英国伦敦温布尔登中学推出了“失败周”活动,英国惠灵顿公学重点开设了糅合体育锻炼、健康教育的幸福课,德国柏林一所小学也开设专门的死亡课,帮助学生体验遭遇不幸时的复杂心情,学会调控情绪,合理面对生活中的重大挫折[26]。其次国外耐挫力课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韧性项目(Pen Resiliency Program)为主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以认知行为理论为基础,主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行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7];一类是以加拿大的RIRO 韧性指南(RIRO Resiliency Guidebook)为主的干预体系,该体系旨在指导儿童或者成人习得“受挫后韧性恢复”(bounce back)的处理技巧[28]。

分析可知,国内学校教育干预中班主任主要关注行政处理,校长停留在挫折危机发生后的紧急事务处理,心理辅导教师也是当事人出了心理问题才开始心理疏导和干预。学校耐挫力德育工作的教育方法主要以“说教、灌输”为主,其方法较单一,不太重视对班主任和体育教师进行耐挫力干预培训。我国内地耐挫力课程体系尚不成熟,还未形成本土化训练模式。在系统构建方面,香港地区建构“抗逆力”课程体系和欧美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干预体系对内地“耐挫力”干预教育有较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2.4 有关家庭教育干预研究的评述

家庭作为儿童青少年最初成长也是生活时间最长的环境,是耐挫力品质形成的基础性因素。边玉芳在《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一书中分别介绍了交换型、惩罚型、冷漠型、说教型和溺爱型的家长在处理孩子的挫折事件时的优势利弊[29]。李嘉馨(2011)[30]则从教育学角度分析了制约国内挫折教育的家庭因素,并指出家庭教育存在“五重五轻”现象:重智育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重身体轻心理,重言教轻示范,重独尊轻民主,家长的耐挫力干预意识较弱,大多未认识到家庭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欧美日韩发达国家则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在挫折教育实施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如美国父母从民主的角度鼓励孩子参加富有挑战性的运动,注重让孩子在社会中品尝生活的艰辛。英国父母则从独立的角度激励孩子在失败事件中寻求机会,通过不断尝试学会避免失败的方法。德国则从法律上规定,孩子到了14 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因此德国家长经常给孩子设置一些顺境下的“障碍”,让孩子体验不同的挫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日本家长则从日常危机处理的角度加强对孩子的挫折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31]。在处理孩子的挫折事件时,国外家庭教育主要主张采用EQ(Emotional Quotient)和AQ(Adversity Quotient)型方式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EQ 型情绪处理方式可以舒缓孩子的负面情绪,帮助孩子从挫折事件中学习经验。除了情商外,逆商(挫折商)指的是人们面对挫折时的处理能力。根据AQ 专家保罗·斯托茨博士的研究,一个人AQ 愈高,愈能以韧性面对逆境,积极乐观,接受困难的挑战,发挥创意找出解决方案,AQ 型情绪处理方式可以让孩子对困难和负面情绪有全新的认识,提高孩子处理困境的能力[32]。

2.5 体育运动对耐挫力品质干预的研究评述

国办发〔2012〕53 号文件指出,体育锻炼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3]。胡娟娟(2010)[34]提出在体育教学中进行耐挫力培养时,应适时地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如疲劳情境、障碍情境、互动情境和批评情境等引导学生形成对挫折的积极态度,提高挫折容忍力和超越力。王建海(2010)[35]通过体育教学实践等方法,找出小学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耐挫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耐挫力培养的途径单一,没有真正结合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培养;耐挫力培养过于强调体能和技能评价;体育教学忽视小学生应对挫折的态度、情感的评价等,并总结出相关对策,为耐挫力培养提供了实践参考。董佼(2011)[36]从积极心理学理论视角出发,以SPARK课程为例,从愉快、充实和有意义三个理念维度阐述其对体育教学积极的指导作用。董佼(2012)[37]通过为期三个月的积极体育教学实验,检验积极体育教学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积极体育教学对小学生积极品质的塑造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尤其表现在人际交往和耐挫力等方面;积极体育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情绪,主要体现在快乐、学习满意感,并使其体验到更多的正性情感,减少负性情感的产生。通过分析以上文献可知,传统的学校体育注重通过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耐挫力,然而耐挫力培养过于强调技能评价,忽视了学生应对挫折的过程评价。积极体育教学的兴起突破了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更注重学生积极情绪的体验和积极品质的培养。目前最典型的积极体育教学是美国SPARK 课程,在引进的过程中应注意教法和课程内容的本体化。

2.6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社会干预领域中的团体心理咨询和心理行为训练在耐挫力干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意识导向作用,主要强调运用故事语言串导、角色扮演或置身场景引导等手段,达到改善参与者耐挫力心理品质的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因研究对象认知接受能力不同,导致干预效果不一致。以上两种手段重点是挫折问题的评估与治疗,目的主要是从心理病理学角度来祛除问题,以医生治疗病人身体疾病的模式来对待心理问题,这对那些只是心理品质不完善者可能不太合适。其次,心理弹性训练法则是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依据,突破了传统的病理心理学,重点探讨心理弹性的培养与激发,但在国内针对小学生的实践研究还较少。另外利用医学治疗手段,将耐挫力不良作为病理性根源,对试用者进行药物治疗,该方式所需的设施和药物条件较高,使用范围有限。

我国学校教育中的耐挫力研究多集中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以理论研究为主,干预和实验探索还较少。我国内地学校耐挫力德育教育体系已基本形成,但体系之间有缝隙,未能发挥良好的协调促进作用。我国香港地区和欧美发达国家已基本建立了耐挫力课程体系,这些都值得借鉴。

家庭教育作为预防儿童心理危机的第一道屏障,起着重要的预防作用,同时也是耐挫力品质教育实施的支持者。国内耐挫力方面的家庭教育重在德育与说教,实践操作较少,而国外家庭教育非常注重通过民主交流方式在实践过程中增加儿童的挫折体验,激发孩子的韧性潜能,这些都是值得国内家庭学习的地方。

综合分析可知,我国对于耐挫力品质干预主要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实施,干预方法侧重于以理性认知,如认知疗法、叙事疗法以及心理安慰等意识导向为主的手段。这些方法与手段在过去一段时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实际上由于未构建全面的耐挫力心理预防与干预系统,使得干预呈现投入产出效能倒挂。结合儿童少年对事物认知的直观性具体性规律,小学生对外界感知主要依赖感觉器的直接刺激产生认知,因此小学生的耐挫力品质干预也要用这种规律,为此本研究组提出对小学生采用运动体验为主的运动干预方法改善其耐挫力品质。通过运动中的挫折感受,提高对挫折的认知力和承受力,从而引导学生用积极的运动方式培养心理韧性潜能。

[1]孙宏艳.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999-2010)[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2]大江网——江南都市报.三名小学生相约跳楼[EB/OL].http://news.sohu.com/20110920/n319986193.shtml,2012-9-20.

[3]北京青年报.被罚写千字检查十岁小学生跳楼自杀[EB/OL].http://edu.sina.com.cn/zxx/2013-11-02/1306400050.shtml,2013-11-2.

[4]深圳特区报.深圳宝安10 岁小学生跳楼自杀[EB/OL].http://city.shenchuang.com/city/20141010/116339.shtml,2014-10-10.

[5]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的通知[J].中国德育,2013(01):6-10.

[7]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J].先锋队,2013(34):16.

[8]李星.高中生耐挫力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

[9]Werner E E.Resilience in development[J].American Psychological Society,1995.

[10]Luthar S S,Cicchetti D,Becker B.The construct of resilience:a critical evaluation and guidelines for future work.Child Development[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

[11]Kathleen T,Janyce D.Resilence:A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construct[J].Holistic Nursing Practice,2004.

[12]Masten A S.Ordinary magic:resilience processes in development[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4.

[13]樊富珉.我国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2005,20(6):62.

[14]龚定宏,刘晓亲.团体心理咨询在初中生中的运用效果评价[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1(01):4-12.

[15]王凤姿,黄鹏,裴武娟,肖星.统合团体心理咨询改善大学生情绪的实验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10):1527-1530.

[16]邓嘉超,刘少峰,黄毅,等.心理行为训练对提高大学生意志品质水平的实验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35(1):66-69.

[17]郭双,李红伟.心理行为训练对学生厌学干预有效性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7(04):15-16.

[18]左昕.心理弹性训练对水面舰艇军人心理弹性、应激、心理健康与作业疲劳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

[19]瞿晓理.“心理弹性训练”干预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实验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2):181-185.

[20]郭明,钞雪林,陈建云,喻芳,黄国明,李梦倩.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认知功能不同干预模式效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03):300-303.

[21]Nossrat Peseschkian,白锡方译.积极心理治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2]王鉴,王光晨.班主任心理辅导模式的理论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04):21-23.

[23]谷小平.提高班主任心理辅导技能的培训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2011(30):47-49.

[24]许爽,张丽丽,史梦薇.浅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12):144-145.

[25]钟宇慧.香港抗逆力辅导工作及其启示——以“成长的天空”计划为例[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23(8):29-35.

[26]王璜.国外学校挫折教育出奇招[J].辽宁教育,2013(03):90.

[27]陈虹,张婷婷.积极心理学在美国初中和小学的应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韧性项目[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01):17-19.

[28]李想,苗元江.心理韧性的培养实践:加拿大的RIRO 韧性指南[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31(5):792-794.

[29]边玉芳,钟惊雷,周燕,蒋赟.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0]李嘉馨.影响挫折教育的家庭因素[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3):51-52.

[31]余源.国外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J].青春期健康,2014(9):16-17.

[32]保罗·斯托茨.乔建,姚志刚译.逆境智商[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

[33]夏蒂.抓重点 出实招 求实效——全面贯彻落实国办发〔2012〕53 号文件精神[J].中国学校体育,2013(01):16-17.

[34]胡娟娟.体育教学中耐挫能力的培养[J].陇东学院学报,2010,21(5):92-94.

[35]王建海.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研究——以上海市Q 区H 校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6]董佼.积极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以SPARK课程为例[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27(6):72-74.

[37]董佼.积极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韧性挫折心理健康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7:4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挫折使我更坚强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中国外汇(2019年22期)2019-05-21 03:15:08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中华家教(2018年11期)2018-12-03 08:08:20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特别文摘(2016年15期)2016-08-15 22:04:26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