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晶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往往要熟练掌握很多地理名词、地理现象、气候形成原理等专业知识,这就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由于比较法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而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开始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下面笔者就从比较法的优势、种类、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促进地理教学发展。
一、比较法的优势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教学课时少、任务重,在这一形势下,如何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是一个难题。学生只有在喜爱地理学习的情况下,才会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互动,在课外进行自主探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较法能将复杂难懂的地理概念和现象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地理理论教学枯燥乏味,运用普通的教学方法难以实现教学目标。比较法能够通过对比类似事物或现象,将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虽然是重要的引导因素,但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还是学生本身。学生只有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才能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比较法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二、比较法的种类
1.概念对比法。
在高中地理知识体系中,地理概念占据了主要部分,因此熟练掌握地理概念是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主要目标。地理概念是对地理原理和专业名词的解释,具有难懂难记的特点,对此教师可采用比较法,降低地理概念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对于“恒星和行星”这部分内容,传统教学模式只是对恒星和行星的概念进行讲解,不会对其进行比较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比较法对恒星和行星进行了以下比较:恒星自身能够发光,行星本身不发光;恒星有固定的运行轨道,行星则围绕恒星进行运动;恒星星光熠熠,行星在星空中有较大的位移偏差。这样,学生就轻松掌握了恒星和行星的相关概念。
2.同类比较法。
在地理教学中,许多自然区域的发展状况十分相似,因此对这些相似的区域进行对比能够加深学生对地理区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类比较法主要适用于对存在相同之处的地理区域的教学。
例如,在教学“地域影响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将我国东北玉米带与美国湖区玉米带进行对比,使学生了解相同植物的不同生长环境因素,促进学生的自我思考和自主分析。
3.图形对比法。
图形能使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图形,提高地理教学的趣味性,形象展示抽象的地理现象。
例如,在教学“农业区位选择”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将泰国的水稻种植区与澳大利亚的牧场进行对比,展现两地地理环境的差异,加深学生对地理环境特点和气候特征的记忆。这样,在以后的知识运用中,学生就能通过图形回想到这两地的地理环境特点和气候特征。
三、比较法的应用
虽然比较法对于改善地理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比较法还存在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对改善地理教学质量有深远的意义。
1.注意比较后的认知和分析。
教师要运用比较法对相同和不同的知识体系进行对比,在比较完之后还要对比较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2.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教师要运用比较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快地理教学进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在应用比较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方法,学会使用比较法,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根本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