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在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要有效率、有趣味、有学生参与。因此,教师不仅要设计精彩的结尾,还要设计引人入胜的开头。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增添活力,使课堂充满生机。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图片导入,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写文章的一种技巧,能使读者耳目一新、茅塞顿开。为文须点睛,教学亦同理。因此,教师要用多种方式进行导入。对此,教师可搜集有关学生学习或生活的图片,引发学生强烈的共鸣,从而使学生深刻地感知教材、理解知识。
例如,在讲授“消费及其类型”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导入中展示有关消费的图片,从而引起学生的关注。
又如,在教学“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用图片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其他国家的典型文化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感受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
需要注意的是,图片既要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又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熟悉、有亲切感。
二、作品导入,营造意境
政治课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对此教师可以运用教学艺术,为学生营造一种超越时空的教学意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拓展教学内容。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精心选取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作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又丰富了感情,发展了个性。
例如,在教学“台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把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名作《乡愁》展示出来,带领学生齐声朗读,这样就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抒发心中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树立为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而不懈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这些作品犹如“味精”,能为政治课增添文学“风味”,使学生回味无穷,取得良好效果。
三、活动导入,增添趣味
对于学生来说,生动有趣的导入是积极投入学习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导入中增加适度的趣味性。对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导入的有机组成部分。
例如,在教学“新时代的劳动者”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参加招聘会。在招聘会上,招聘政府工作人员的摊位受人关注,而招聘私营企业工作人员的摊位却无人问津。教师可借此提出问题:上述情境反映出来的就业观能否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呢?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新时代的劳动者呢?
再如,在教学“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开展“拨打政府热线”的活动,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公共问题,拨打政府热线,让学生直接感受政府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活动的目的要明确,主题要突出,否则活动就会流于形式,无法取得预期教学效果。
四、悬念导入,引人入胜
刚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没有完全集中。因此,教师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设置一些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学“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迎外宾时,普京为什么最后一个出场?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这样导入:世界各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国际关系多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悬念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才能发挥悬念的作用。
总之,导入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精心设计,将课堂教学推向新的高度,实现课堂教学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