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在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抢救中的价值

2015-12-03 10:12吕小英骆园园王厚照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5年2期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

吕小英 骆园园 王厚照

[摘 要]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患者凝血指标变化及探讨合理输注新鲜冰冻血浆重要性。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3月输注悬浮红细胞或输注悬浮红细胞及新鲜冰冻血浆的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患者病历资料共50例,将只输注悬浮红细胞未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等患者设为对照组,将既输注悬浮红细胞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患者设为实验组。每组输血前后均测定凝血指标、红细胞计数。结果:输血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红细胞计数、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实验组红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T、TT等凝血指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输血前与输血后红细胞计数、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输血前与输血后红细胞计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凝血指标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患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及悬浮红细胞与单纯输注悬浮红细胞比较,能明显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再出血风险,提高救治率。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新鲜冰冻血浆;悬浮红细胞;凝血指标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200(2015)02-048-02

DOI:10.11876/mimt201502018

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是消化内科危重疾病之一,由于出血量大、出血急,除及时补液扩充血容量外,合理输血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收集我院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50例输注悬浮红细胞或输注悬浮红细胞及新鲜冰冻血浆的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患者,探讨新鲜冰冻血浆在消化性溃疡大出血中的合理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0例患者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21~86岁,平均年龄45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者31例,胃溃疡伴出血患者19例,所有患者出血量均在800~2600mL。只输注悬浮红细胞未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2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该组患者静脉输注悬浮红细胞600~2200mL,平均(1000±400)mL;既输注悬浮红细胞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25例患者设为实验组,该组患者静脉输注悬浮红细胞600~2200mL,平均(1000±400)mL,同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400~1200mL,平均(600±200)mL。

1.2 方法

患者输血前2h、输血12h后抽取2mL静脉血,测定RBC(红细胞计数)、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按电阻抗法行红细胞计数测定,凝固法测定PT、APTT、TT,Clauss 法测定FIB含量。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资料,计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病例中发生凝血功能障碍者8例,经积极抢救治疗,7例存活,1例因出血量大、基础疾病多、高龄等综合因素抢救无效死亡。

输血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红细胞计数、凝血指标检测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红细胞计数、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输血前与输血后红细胞计数、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输血前与输血后红细胞计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凝血指标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2组 RBC及凝血指标见表1。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大出血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原因由于:(1)大量出血,继发凝血因子及血小板丢失;(2)持续低血压和低灌注可造成组织缺氧和酸中毒,导致凝血系统激活,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消耗;(3) 大量输注晶体液或悬浮红细胞使循环血中凝血因子、血小板等被稀释所致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1];(4)低体温导致凝血因子、血小板活性降低。

新鲜冰冻血浆(FFP)保存了血浆各种成分,含有大部分凝血因子,特别是第Ⅴ因子和Ⅷ因子,是临床上预防和治疗凝血功能障碍的重要血制品。且新鲜冰冻血浆中含有明显增高的细胞膜微粒(MP),MP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血浆中凝血系统功能[2]。如大量输血后有微血管出血表现,PT和APTT大于正常对照1.5倍则应输注新鲜冰冻血浆[3]。FFP除明显改善凝血功能外,可有效增加循环血液血浆量,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有利于抗休克和保护器官功能。及时、合理输注FFP可提高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救治率,并为需要转外科手术患者提供安全保障[4]。《实用临床输血指南》指出,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适应症为大量输血后引起的稀释性凝血因子减少;严重肝脏疾病,补充肝病所致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和纤维蛋白原减少;新双香豆素使用过量导致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等降低,伴有活动性出血或急需手术患者;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患者;严重烧伤或创伤患者;抗凝血酶Ⅲ(AT—Ⅲ)缺乏,如口服避孕药、肝病、创伤或手术等患者;使用FFP做血浆置换等。现代输血理论认为,合理的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应以实验室检查指标和临床病理出血症状为依据,不主张预防性应用,不主张常规用血浆来补充血容量或提高白蛋白、增强免疫力等[5]。

本试验证实了消化性溃疡大量出血患者在输注悬浮红细胞及新鲜冰冻血浆后纤维蛋白原降低幅度较对照组低,且PT、APTT、TT延长程度明显,实验组凝血功能明显得到改善,为抢救赢得时间,提高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患者救治率。

本研究中单纯输注RBC可能由于以下原因:(1)部分临床医生对成分输血认识不够,输注RBC后未动态监测凝血指标;(2)经积极扩容及止血等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平稳,复查凝血功能障碍未引起足够重视;(3)少数患者及家属不配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目前,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指征尚无统一标准,其在消化道大出血中合理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 考 文 献

[1] 腾方,陈方祥.大量输血及其并发症[J]. 重庆医学,2007,36(24):2502-2504.

[2] 王淼,王怡涵.成分输血在治疗消化道大出血中的合理应用[J].中国实用药学,2010,5(6):211-212.

[3] 陆军.120 例小儿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J].中国卫生产业,2012,10(12):78.

[4] 颜景欣.成分输血在临床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06,12(24):1533-1535.

[5] 热西旦,敖英.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2,12(26):05.

猜你喜欢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合并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研究新进展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疗效观察
尿囊素铝与替普瑞酮治疗胃炎与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