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象甲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2015-12-03 05:56赵丹阳秦长生徐金柱廖仿炎揭育泽潘志萍
环境昆虫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种仁落果果皮

赵丹阳,秦长生,徐金柱,廖仿炎,揭育泽,潘志萍

(1.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州 510520;2.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广州 510260)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lbel 是我国主要木本食用油树种,在南方各地大面积栽培,高产、高质茶油已成为我国食用油重要产业。油茶每年常见有多种害虫为害,其中,以油茶象甲Curculio chinensis 成虫和幼虫蛀食茶果引起大量落果损失为最大。油茶象甲成虫吸吮茶果汁液,幼虫蛀食果仁,以幼虫危害最严重,容易引起早期落果,6月前主要是成虫造成的落果,7月以后主要是幼虫啮食种仁引起的落果,发生严重地区落果率可达69.2%,给油茶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危害(周石涓,1981;周宏,2007;蒋三俊,2009;蔡守平等,2011)。

周石涓(1981)和周宏(2007)分别对湖南和江西的油茶象甲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报道,蔡守平等初步研究了油茶象甲对果实的危害情况。本项目组在广东省林间调查发现油茶象甲为害严重的林分,油茶果实被害率高达79.3%。而油茶象甲在广东省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尚未见有报道,本文详细描述了油茶象甲的形态特征,并对广东省的油茶象甲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为油茶象甲的合理防治提供基础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样地

调查地点位于广东省乐昌市龙山林场和曲江市小坑林场,两个林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雨资源丰富,乐昌市龙山林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499.7 h,年平均气温19.6℃,年均降雨量1522 mm;曲江小坑林场年日照时数1706 h,年均气温20.3℃,年均降雨量1530 mm。

1.2 调查方法

采取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

1.2.1 野外调查

2011年4-10月至2014年4-9月,进行定点调查,每月调查1-2 次,成虫发生盛期每周调查1 次。调查区域设5个小区,每个小区10 株树,成虫数量当时记录,采集有虫孔的果实带回实验室解剖记录卵和幼虫的数量以及为害情况。

1.2.2 室内饲养

2011年4-9月期间,采集不同时期的不同虫态,放置实验室常温下饲养,幼虫单头饲养,成虫分为单雌、单雄、雌雄配对饲养的方式。每隔1 d观察一次,记录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发育进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形态特征

成虫(图3):体长7.0-9.5 mm;黑色有光泽,覆盖白色和黑褐色鳞毛;小盾片的白色鳞毛密集成白斑,前胸背板后角鳞毛密集但不形成白斑;鞘翅基部和近中部各有1 白色鳞毛横带,有时基部的白色横带不明显;基部白色横带后缘自第4 行距散生一行白色鳞毛,中部白色横带前、后缘第1-4 行距各有一行白色鳞毛;腹面完全散布白色鳞毛,后足基部和腹部末端着生棕黄色鳞毛。

头背面密生刻点,复眼大,圆形。喙端部具2 尖齿,中间凹,形状似叉子;雌虫喙长7.5-9.0 mm,比体长稍长,细长、呈弧形;雄虫喙较短,长5.0-6.5mm,仅为体长的2/3,略向内弯曲。雌虫触角着生于喙基部1/3 处,雄虫触角着生于喙中间。

卵(图5):长约1.0 mm,宽0.3 mm,白色或黄白色,长椭圆形,一段稍尖且半透明。

幼虫(图6,7):初孵幼虫黄白色,老熟前乳白色,头深褐色,体弯曲呈半月形,无足,各节多横皱纹,背部及两侧疏生黑色短刚毛;老熟幼虫体长10-12 mm,淡黄色,体肥多皱,背拱腹凹略成“C”形弯曲,无足。

蛹:离蛹,长椭圆形,乳白色或黄白色,体长7-12 mm;羽化前复眼、头管及翅等变为黑色;头胸足及腹部背面均具毛突,腹末有短刺1 对。

2.2 生活史

油茶象甲在广东地区一般2年发生1 代,跨三个年头,世代重叠,在树上可同时发现成虫、卵、幼虫,在土壤中可发现越冬幼虫、当年入土幼虫、蛹和成虫。以老熟幼虫在土中10-20 cm 深处的土室内越过第1个冬天,以新羽化的成虫在土中越过第2个冬天,第3年4-8月越冬成虫出土活动,出土盛期为4月下旬至7月上旬。

各虫态历期大约为:卵期9-15 d,幼虫期一年以上,蛹期25-30 d,成虫210-230 d 左右。

2.3 生活习性

成虫:多在白天活动,飞翔力弱,喜荫蔽,具假死性,常集中在油茶树四周有遮阴部位或向阴坡的油茶树上,油茶树顶端几乎没有发现油茶象甲成虫。成虫出土后6-8 d 开始交尾,雌成虫一生可交尾数次,交尾时雌成虫的喙插入油茶果内,并不断的转圈(图4);交尾后10 d 左右产卵,产卵前先以口器咬穿果皮,用管状喙插入并钻成小孔后,再将产卵管插入茶果种仁内产卵,每雌平均产卵100 粒左右。4-5月成虫无交配时多栖息在嫩枝、嫩芽或油茶果基部的枯萎花絮上(图1,2),6-7月为成虫交配盛期,成虫多发现在油茶果实上。

解剖受害果发现,即使没有被产卵,一旦被油茶象甲成虫取食过的果皮或果仁,被取食点附近的果实组织开始变黄腐烂,果皮或种仁不能正常发育,受害严重的导致落果。

表1 油茶象甲生活史Tabale 1 Life history of C.chinensis

卵:卵一般产于油茶果的果仁内,部分产在果皮和种仁之间;田间每果一般只有1 粒卵,室内饲养发现一个果内最多有16 粒卵,一个果仁内最多5 粒卵(图5-2)。油茶果实一般以果皮厚度4.0-6.0 mm 着卵量最多;厚度小于3.5 mm 或大于7.0 mm 的果实,只有被成虫取食危害的症状,而没有发现卵。

图1 成虫刺吸枝干Fig.1 Adult sucking branches

图2 成虫取食枯萎花絮Fig.2 Adult sucking wilt

图3 成虫取食果实Fig.3 Adult sucking fruit

图4 雌雄虫交配Fi.4 Male and female insect mate

图5 卵(放大50 倍)Fig.5 Egg(×50)

图6 卵孵化(放大50 倍)Fig.6 Egg hatching(×50)

图7 高龄幼虫及为害状Fi.7 Old larvae and damage

幼虫:田间调查发现一个果实内一般只有1 头幼虫,少量有2 头幼虫;幼虫孵化后即在果实内蛀食种仁,种壳内留有大量虫粪,幼虫在胚乳内生长,随茶果成长,取食果仁,终至蛀空种子。老熟幼虫陆续出果入土,出果前在种壳和果皮上咬一圆形出果孔,孔径约2 mm;出果幼虫落到地面即钻入土中,在深10-20 cm 处造一长圆形土室越冬。

3 结论与讨论

周石涓对湖南地区油茶象甲生物学描述中,着重记述了其生活史及油茶象甲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而关于该昆虫习性方面的报道比重较小。本文在其研究基础上,补充了以下几点关于油茶象甲生活习性方面的记述:

4-5月油茶象甲成虫多栖息在嫩枝、嫩芽或果实基部的花絮上,而6-7月多在油茶果上,此现象与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因为4-5月为该虫的补充营养期,而6-7月为该虫的交配产卵器。

田间采集的油茶果内多为每果1 粒卵或1 头幼虫,而用于室内饲养的油茶果内多为每果多粒卵,可能是由于每头雌虫的产卵量是一定的,在林间油茶果实数量大,为了自身繁殖的原因成虫选择每个果实产卵一粒;而在室内,供饲养的油茶果实数量不足,导致每个果内有多粒卵。

油茶象甲雌成虫选择果皮厚度4.0-6.0 mm的果实产卵,与其产卵器的长度为4.0-4.5 mm长有密切的关系;厚度小于3.5 mm 或大于7.0 mm 的果实不产卵,其原因可能是果皮厚度小于3.5 mm 的果实种仁比较稚嫩,里面的粘稠液体较多,不利于卵的发育,而果皮厚度大于7.0 mm的果实,油茶象甲的产卵器长度不够到达果实种仁,如产在果皮中间,孵化后的幼虫没有营养取食。

调查中还发现油茶同一品系在广东省不同地区其油茶象甲的为害情况不同,同为赣州油系列,在韶关地区油茶象甲为害非常严重,但在肇庆地区调查没有发现油茶象甲为害。此现象是由于油茶象甲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决定还是由于油茶品系在不同地区其特性有差异,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References)

Cai SP,He XY,Li ZZ.Study on damage of Curculio chinensis on Camellia oleifera Fruit[J].Journal of Fuji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38(2):14-16.[蔡守平,何学友,李志真.油茶象危害油茶果实的初步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11,38(2):14-16]

Jiang SJ.Prevention of Camellia weevil[J].Special Economic Animal and Plant,2009,8:5.[蒋三俊.油茶象鼻虫的防治[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9,8:54]

Zhou H.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methods of Camellia weevil[J].Anhui Forestry,2007,3:48.[周宏.油茶象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方法[J].安徽林业,2007,3:48]

Zhou SJ.Biology and control of the Camellia weevil 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J].Acta Entomologica Sinica,1981,24(1):48-52.[周石涓.油茶象的生物学及其防治[J].昆虫学报,1981,24(1):48-52]

猜你喜欢
种仁落果果皮
无花果落果是怎么回事
猕猴桃落果咋应对
榛子种仁吸水、抑制及GA3 促进发芽试验
桃子如何防范采摘前落果
别乱丢果皮
不乱扔果皮
甜玉米果皮细胞层数、纤维素含量与 果皮柔嫩性的关系
不同产地元宝枫种仁油脂含量及脂肪酸成分研究
不同含油率核桃品种种仁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和糖代谢相关酶活性时节动态
美藤果蛋白质功能性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