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君
张丽君: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
随着一些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知名度的上升,吸引了大量国际公众的关注,其公共外交功能受到诸多国家的重视,已被各国政府广泛用来提升本国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同度。其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是较为典型的个案。作为知名的跨区域政府间国际组织,APEC能够聚集强大的国际传播资源,助力成员国塑造国家形象和传播传统文化。
APEC的前身是1989年成立的亚太经济合作会议,当时只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经济论坛,每年举行一次部长会议讨论地区经济合作,只有东盟六个国家,以及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韩国12个成员国。1993年,首届亚太经合经济领袖会议在美国西雅图召开,宣布组织的目的是为亚太人民谋取稳定、安全、繁荣,亚太经济合作会议从部长级会议升格到经济体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参与国领导人进行了首次非正式会晤,并正式改名为APEC,APEC由论坛走向机制化,国际地位迅速上升,在国际社会日益知名。此后,APEC吸引了区域内众多拥有不同文化传统、政治体制、经济规模、宗教文化、民族构成、地理特征的国家,目前成员国中包括3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9个二十国集团成员国,7个东盟成员国,共19个正式成员国和3个观察员,成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涵盖国家最多、级别最高的合作机制,是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和政策交流的重要平台,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共同构成了区域经济合作的三种代表性模式,成为国际公众心目中最有影响力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之一。
APEC的知名度使它具有突出的吸引国际精英公众的能力。公共外交的基本任务是影响国际公众对本国的态度,培养国际公众对本国的好感。但在现实生活中,公众多种多样,不同的公众对于公共外交的意义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精英公众在公共外交中能够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因为他们通常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国际化意识较强,在文化知识界、媒体、经济社会领域中占据重要位置,对外交政策更为关注,对本国政策也更具影响力。APEC设有各种级别的会议,包括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部长级会议、高官会议、工商领导人会议、中小企业部长会议、妇女领导人会议,各类会议的参加者不但有各国外交部长、外贸部长或经济部长、商业部长,还有亚太地区工商界精英人士、中小企业领导人、亚太地区经济体中商业、政府、学术界和民间、社会等方面的妇女领导人,他们的态度和倾向往往会通过各种传播途径对普通公众产生影响,以APEC为平台影响这些人的观念会使公共外交更有效。
APEC的知名度也使其具有强大的聚集国际传播资源的能力。公共外交的主要内容是资讯传播,即通过向国际公众提供反映本国价值体系和内政外交的各种资讯对国际公众的态度和情感产生影响。而APEC各种级别的会议常常会吸引各国知名媒体会蜂拥而来进行高频率的追踪报道。以2014年北京会议为例,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部长级会议、高官会议吸引了406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注册报道,会议期间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APEC会议议题、领导人活动、工商界论坛等的报道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传播网络,成员国在APEC会议期间进行公共外交,不但比媒体广告的成本低,而且比政府主导的单向政治传播效果好。为此,APEC已成为成员国政府,特别是主办国家塑造国家形象和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通过APEC形成正面而积极的国家形象已成为成员国的普遍愿望和行动。
首先,对于成员国而言,拥有APEC的身份本身就有益于形成良好的国际形象。因为APEC倡导开放的国际贸易体制,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贸易体制在原则和行动上都保持了一致,在做出协调决定时,遵循透明度、非歧视和国民待遇的原则,并提出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结果不仅适用于APEC成员国之间,也适用于APEC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而且与传统的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往往通过强制性的机制来实现自由化目标不同,APEC在运作过程中采取“协调的单边主义”与“集体指导原则下的单边行动”相结合的机制落实行动,即以成员国自主自愿采取的行动为主,以APEC采取集体主动措施进行协商为辅,对成员的行动进行定期评审。拥有APEC成员国身份,就意味着对APEC这些规则和观念的遵守和认同,这使成员国不但可以从经济互利中获益,而且可以将国家形象与开放、渐进、自愿、协商、发展、互利与共同利益等APEC议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联系在一起。
其次,构建贸易新规则,推动区域和全球自由贸易体制发展是APEC的主要任务,成员国常常通过在某个城市主办会议,积极推动议题形成宣言和议程,使其成为某个宣言或议程的代名词。以印尼和日本为例,1994年APEC第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印尼茂物举行,会议通过《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共同决心宣言》,确立了在亚太地区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目标,即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分别于2010/2020年达到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后来国际社会将其称为“茂物目标”;1995年第3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日本大阪举行,会议发表了《执行茂物宣言的大阪行动议程》,将实现茂物目标的具体原则和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第二部分为经济技术合作,后来国际社会将其称为《大阪行动议程》。目前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已经成为APEC活动的三块基石,印尼茂物和日本大阪也成为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观念的象征。
此外,成员国还常常以APEC为平台塑造自己负责任国家的形象。近年来,随着亚太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加剧,金融安全、卫生安全、防灾救灾、反恐、反腐败、知识产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森林恢复与可持续发展管理、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也成为APEC日益关注的新议题。这些议题的提出,不仅是希望成员国家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防护能力,而且也要求成员国加强国际合作,承担国际责任。而成员国也意识到国际社会对自己的期待,选择主动地设置相关议题,表明自己承担国际责任的决心和态度,显示自己承担责任的方式和能力。如在2001年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设置了反恐议题,不但对“9.11”事件对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讨论,而且表明了自己愿意为有效打击恐怖主义,创造安全稳定和平的地区经济发展环境做出贡献的态度;2005年第13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韩国设置了有关防治禽流感及推动世贸组织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议题。2007年、2008年,澳大利亚和秘鲁都设置和讨论了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的议题。2004年、2009年、2012年、2014年,作为主办国智利、新加坡、俄罗斯、中国都设置了反腐败议题,倡议建立客观透明的反腐败标准,推进在引渡、相互间法律协助、贪腐款项追讨等方面的地区合作,表明自己反腐败的态度和决心。
以APEC为平台展示本国传统文化也是成员国,特别是会议东道国通行的一种做法。在成员国看来,在APEC会议期间展示传统文化至少有两种功效,一是可以引起国际公众对于本国的喜爱,从而对于本国的国际形象产生积极认知,所以各国在领导人的服装设计、接待安排、晚会设计等方面无不嵌入多姿多彩的文化元素;二是可以弘扬本国的文化传统,支持和推动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产品的对外贸易,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文化代表了一个国家的魅力,而经济则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实力,以魅力提升实力无疑会更加有效。
在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期间最突出的展示传统文化的活动是服装秀。每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都会在不同国家举行,1994年印尼总统苏哈托为每位领导人量身定做了一件叫做“巴迪”的蜡染衬衣,此后作为一项惯例,每一届会议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全部议程结束后,经济体的领导人都会穿上东道主的传统民族服饰合影留念。例如上海会议上富有中华民族特色和东方韵味的唐装成为领导人们的服装;洛斯卡沃斯会议上领袖人们的服装是墨西哥东南沿海地区印第安人爱穿的白衬衫“瓜亚贝拉”;釜山会议上韩国为领导人们精心挑选的是韩式大褂“图鲁马吉”;河内会议上越南选择传统长衫“奥黛”向世界推介越南形象;悉尼会议上领导人们穿的衣服采用了传统颜色棕色,配以蓝、黄、绿等不同颜色的领子,分别代表澳大利亚漫长的海岸线、太阳与沙漠、草木;利马会议上领导人们穿的是秘鲁安第斯山区印地安人的传统民族服装彭丘。东道国们大打民族特色牌,通过服装秀向国际公众讲述自己国家的历史发展、民族构成、地理特色、传统工艺,使国际公众对自己的国家留下深刻印象。
除了服装秀,各种传统文化产品和活动也会被安排登场,让国际公众充分领略和感受本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宣传和推广本国文化的同时,为本国传统文化产品争取国际市场。如釜山会议期间,韩国安排了为期一周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茶道、韩纸、漆器、天然染色等传统工艺受到重点推荐。北京会议期间中国在国家会议中心会场安排了风筝、空竹、剪纸、皮影、彩塑兔儿爷、木板水印画等传统手工艺品的展示活动,还在餐台上摆放了中国特色食雕,由糖雕、果蔬雕、面塑制成,有兵马俑、奔马、孔雀等造型。这些物质性文化在突出中华文明丰富、多样、博大的同时,也意在吸引国际公众到中国旅游,推动中国旅游业发展。
总之,随着APEC国际声誉和国际影响力的上升,成员国以APEC为平台形成良好的经济形象和道义形象,并传播本国传播文化,以魅力提升实力,同时收获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已成为成员国的普遍愿望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