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沪外籍人士眼中的上海形象

2015-12-03 14:32上海市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
公共外交季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外籍人士外籍受访者

上海市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

上海市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与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合作启动“在沪外籍人士眼中的上海形象”调查,了解他们对上海的印象、评价和意见。报告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了十分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并针对上海综合能力建设、公共政策制定、城市对外宣传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据统计,常住上海的外籍人士已达数十万,居全国之首。作为我国联通世界的重要窗口,上海每年接待大量境外来沪团队和国际旅游者。2014年,上海接待国际旅游入境人次达791.3万。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上海城市发展的目标。那么,在“老外”眼中,上海什么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定位能否得到认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哪些短板?上海市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与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合作启动“在沪外籍人士眼中的上海形象”调查,通过向在沪居住、工作和学习的外籍人士开展问卷及访谈的形式(共4个样本群,427份问卷),了解他们对上海的印象、评价和意见。

受访者的基本情况是:18—30岁的占到55%,31—35岁的占20%,46—60岁占10%,60岁以上占4%。男性居民占43%,女性居民占57%;41%的受访者在上海生活不到一年,23%的受访者为1—3年,16%的受访者为3—6年,20%的受访者为6年以上。

受访者分布在43个国家,其中韩国、日本、美国(据统计,在沪外籍人士中,韩、日、美居前三位)的人士占比29.1%;印尼的人士占比14.2%;英、法、德、意、西等欧洲国家占19.1%;新、马、泰、菲和印度等亚洲国家占比10.5%。以上14个国家,占比73%。

从受访者的职业来看,5%的受访者从事媒体行业,26%为工商人士,6%为专家学者,47%的受访者为学生,其他行业的受访者占17%。获得中学学历占到7%,获得大学学历的占36%,获得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44%。

对上海的总体评价

对上海的满意度

在“用三个词描述上海”时,正面、中性、负面评价各占77.9%、15.6%、6.5%。受访者普遍认为上海已基本建成一座“国际化大都市(15.9%)”,“美丽(14.3%)”、“现代化(8.9%)”和“时尚(4.6%)”是其最为显著的标志。

2006年上海响应中央号召,大力推进“四个中心”的建设,即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四个中心”建设已颇有成效。受访者中认为上海是经济、金融、航运、商业中心的,达到61%(其中经济中心20%,金融中心17%,航运中心7%,商业中心17%),这与上海的四个中心规划基本吻合。

按照数据统计,认为上海依次具有休闲时尚中心(12%)、文化中心(11%)、创意中心(8%)、科技创新中心(5%)特征。上海正致力于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来看,按照样本数据反映,上海具有13%的认同度,这说明上海在科技建设上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从上海要建成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所需条件来看,22%的受访者选择教育,19%选择信息畅通,选择规章制度的占22%,16%的受访者选择了知识产权制度,选择制造业水平的占到10%,选择产业结构的占10%。调查表明,在这些在沪外籍人士心中,政策制度因素是成功创建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

关于上海文化评价,10%的受访者认为上海属于浓郁传统中国文化,52%的受访者认为是开放的海派文化,35%的受访者认为是多元融合移民文化。这说明在沪外籍人士对上海的海派文化认同程度明显较高。

上海的城市影响力和未来发展

65%的受访者认为上海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22%认为是东亚地区具有影响的城市。

关于对上海五年后影响力的预测,47%的受访者认为上海影响力将会大幅度上升,42%认为将会小幅度上升,9%的受访者认为将基本保持不变。

在上海增强国际化大都市的吸引力所要改善的方面,20%的受访者认为上海需要进一步完善政治法律,35%表示要提升社会文化,34%表示要改善生态环境,8%的受访者表示要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很明显,环境治理和文化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先行目标。

关于上海最适宜引进入驻的国际组织类别,34%的受访者选择了经济类,20%选择了文化类,23%的受访者选择了金融类,19%选择了社会类。说明上海作为经济和金融中心的地位受到在沪外籍人士的肯定。

宜居程度

从受访者对上海市民的整体印象来看,31%的受访者认为很好,50%认为一般,有14%的受访者持不好印象。说明上海的整体城市形象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提高上海市民的素质问题上,28%的受访者认为上海市民需遵守公共秩序,32%的受访者认为需要爱护公共环境卫生,认为需要遵守公共场所文明礼仪的占到35%。

关于是否继续留在上海工作或者生活,61%的受访者表示愿意继续留下。但也要看到有39%的在沪外籍人士表示不愿意。

对具体环境的评价

具体环境评价不如整体评价那么好,上海公共政策还有较大的完善空间。

行政环境

从对上海市政府部门服务评价来看,19%的受访者表示很满意,65%表示比较满意,14%表示不满意,2%表示很不满意。

30%的受访者表示遇到过政府部门的协调服务,其中,从服务质量来看,44%的受访者表示政府服务非常专业,50%表示服务能力差,6%表示服务一般;从服务效率来看,37%的受访者认为效率很高,50%的受访者认为效率一般,13%认为服务时效性差。

从进一步提高上海市政府办事效率的建议来看,14%的受访者表示政府部门需要集聚专业人才,21%的受访者表示需要规范政府部门制度,33%认为需要提升人性化的服务理念,19%认为需要按照国际惯例行事,7%认为需要进行技术创新。说明上海市政府在专业化、规范化、人性化三个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文化环境

当被问到:“与国际文化大都市相比,你认为上海在文化环境方面,目前还缺乏什么”时,11%的受访者认为上海还欠缺一流的表演团体,11%的受访者认为欠缺一流的文化艺术大师,15%的受访者认为欠缺良好的文化市场,认为欠缺引领全球的艺术创意的占18%,欠缺足够的表演场所占到12%,认为欠缺国际媒体分部的占17%,认为欠缺非营利组织的占到14%。

经济环境

从受访者对其公司所雇中国员工评价度来看,18%的受访者表示很满意,47%认为较好,21%的受访者认为一般,4%的受访者认为较差。

关于提高中国员工素质,48%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增加培训,13%表示要重视招聘,24%认为需提高激励机制,7%的受访者认为需促进竞争。

从受访者遇到商务纠纷时采取的解决方式来看,33%的受访者选择了调解,33%选择仲裁,10%的受访者选择诉讼,24%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得到解决。其中,对处理结果很满意的占17%,表示满意的占42%,表示很不满的受访者占17%,24%的受访者表示说不清楚。说明上海在为外籍人士解决纠纷方面需要改进。

在被问到在以往商务活动中,哪些机构或个人最容易打交道,15%的受访者选择了政府相关部门,12%选择了银行等融资机构,13%选择了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31%选择了供应商,10%选择了下游厂商,17%选择了普通市民。可以看出上海的商业文化受到在沪外籍人士的认同。在最难打交道的机构中,政府部门为30%,排列首位。

社会服务环境

在关于社会服务环境的15个选项中,满意度超过不满意度的有公共交通、购物便利、文化设施、餐饮美食、旅游娱乐、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安、教育质量、国际化等9项。其中购物便利的满意度高达94%。不满意度超过满意度的是空气质量、市民素质、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卫生医疗服务、公共宗教活动场所等6项。其中对空气质量的不满意度高达97%。

对上海软环境的评价

调查表明,在沪外籍人士对上海的认知渠道存在某些障碍。

获取信息渠道

21%的受访者通过朋友同事了解上海,还有通过国际社交网络(18%),非官方媒体(15%)等了解,通过上海市政府网络了解上海的只有4%。

25%的受访者表示上海需要增加官方信息渠道,有48%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增加外语类信息服务,23%的受访者希望规范城市双语标示。

上海自贸区政策

16%的受访者表示十分了解,36%表示比较了解,25%的受访者表示不太了解,认为不了解的占23%。其中,15%的受访者是通过市政府信息发布平台获取信息,26%的受访者是通过自贸区信息发布平台,通过境内外媒体获取信息的占48%。

了解相关信息的途径

在沪外籍人士参与上海的文化活动,一方面与他们自身兴趣有关,另一方面也反应了上海文化活动对在沪外籍人士的吸引力,是他们认知上海的重要渠道。调查表明,文化消费方面,各类展览(23%)和旅游(30%)超过50%,其他的有:电影15%,戏曲6%,电视7%,阅读8%,体育8%。

从对上海举办的感兴趣的国际活动来看,13%的受访者喜欢网球大师杯赛,17%喜欢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1)大奖赛,5%喜欢汇丰高尔夫冠军赛,11%喜欢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喜欢自行车赛的占2%,7%喜欢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3%喜欢中国国际数码娱乐互动展览会,5%喜欢(上海站)环球马术冠军赛,8%的受访者喜欢上海书展,喜欢国际电影节和国际艺术节的分别占13%和14%。

上海城市形象象征

在被询问谁能担任上海城市文化大使时,首选比例最高的是企业家(29%)和普通市民(23%)。此外,16%的受访者首选艺术家,14%首选体育明星,8%首选学者,8.5%首选政府官员。

关于上海文化地标,按照受访的外籍人士选择统计,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外滩(23%)、豫园(16%)、东方明珠(14%)和陆家嘴(14%)。

以上调查统计表明,上海的总体发展方向、城市定位是正确的,但是在公共政策、城市外宣和公共外交方面还需要有较大的努力。

思考和建议

研究制定城市外籍港澳台人口规划

建议研究制定外籍港澳台人口规划,上海市有关部门要科学掌握上海常住外籍港澳台人口数量在沪工作生活的政策环境、医疗、教育需求,国际性经济、文化等组织入驻、国际社区建设、涉外文化体育活动发展、涉外窗口服务水平、地方媒体在外籍人士中的覆盖率及国际影响等指标,制定专项规划,切实予以推进。

建立面向外籍港澳台人士的工作和沟通机制

建议在市委外事外宣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市政府外办牵头负责外籍港澳台人士的工作。市政府外办应成立专门处室或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建立外籍港澳台人士工作联席会议,成员由市委外宣办、市公安局、市政府外办、市商务委等单位组成。定期召开外籍港澳台人士座谈会,听取对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改善涉外服务环境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每年可确定几个课题,对外籍人士港澳台集中反映的问题,如医疗、教育、出入境等方面开展深入调研。

建立一站式政府信息英文网站。针对很多部门的网站英文内容少、翻译水平低的情况,各部门网站可以不设英文版,而是将外籍港澳台人士需要的政府信息归并在一个平台上发布。由市政府信息中心以及市政府新闻办牵头建设网站,并建立跨部门信息收集机制,对事关外籍港澳台人士工作生活的政策法规,统一组织翻译,并在平台上发布。网站前期投入可以政府资金为主,在访问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可引入市场化机制。

扶持上海外语频道(ICS)、上海日报(Shanghai Daily)等对外媒体的发展。上海的对外媒体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必须意识到,其影响力远未达预期。此类媒体不宜完全用市场化方式运作,政府应该通过财税等政策,予以重点扶持。

加大对上海信息服务热线“962288呼叫中心热线”的投入。“962288呼叫中心热线”自2006年启用以来,目前可提供17种语言服务。政府应该加大对热线的资金投入和政府信息传输,进一步扩大热线在外籍港澳台人士中的知晓度。

定期召开面向外籍港澳台人士的信息发布会。针对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事件、重大问题等,建议通过新闻发布会或者英文媒体做好宣传或解释工作。

提高涉外人员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进一步加强涉外政府部门以及商场、出租车、银行、医院等涉外窗口工作人员乃至宗教场所神职人员的英文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编制行业英汉用语实用手册,在窗口工作人员英文水平短期内难以提高情况下,提供辅助交流手段。如为医生配备包括常见病名称、症状描述、药品等内容的英文手册。

切实改善城市环境中的薄弱环节

对于外籍港澳台人士希望予以改善的空气质量、饮用水质量、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应列入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制定并实施扎实有效的措施,并对措施和成效及时予以发布,提高上海宜居城市美誉度。

猜你喜欢
外籍人士外籍受访者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第十届编辑委员会外籍编委简介
上万外籍儿童没在日本就学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义乌:举行外籍人士旁听人员座谈会
巴拿马将取消伪造资料者的居留和工作权
在渝外籍人士城市融入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