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整形,美了你还是毁了你?

2015-12-02 10:11张静雅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5年9期
关键词:整形手术子君小曼

张静雅

为什么如今的女人们无论年纪大小,都对微整形如此着迷?微整形真能让人不受伤害,变得越来越美吗?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近微整形,看看它带来的美和美的代价。

“整形泡男神”这句让人有些哭笑不得的话,不止一次地成为微博热搜的第一名。同时,越来越多的女星也被网友八出各种微整形前后的对比照,某女星微整形后丫鬟变女神,某女星则瞬间位移脂肪变得玲珑有致,一时间,“微整形”成了藏着点儿小隐私的热门话题。

所谓微整形,就是利用高科技的医疗技术,对面部或身体进行微调,不需开刀,短时间就能变美变年轻。

随着人们接受程度的提升,如今的微整形变得越来越透明,如日中天的AngelaBaby首度承认牙齿矫正,人气歌后萧亚轩则大方承认缝眼皮使眼睛变大,女明星郑爽更是勇敢承认自己的眼角、嘴角确实动过手脚。而对于从总统到国民人人爱整形的韩国,明星们更是不再避讳微整形的事实,我们熟知的蔡琳、韩彩英和李孝利都分别在眼角、鼻子、下巴等部位进行过微调手术。层出不穷的人造美女虽然承受着社会舆论的压力,但毕竟,对于美的追求和完美形象的憧憬还是让老百姓在啧啧议论后,免不了对其产生羡慕之情甚至跃跃欲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由于微整形手术过程简单,风险低,价格便宜,又能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似乎人人都可以轻松尝试,于是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了微整形。更多的人相信,“微整形改变人生”。而微整形真的像网上所传言的那样,轻而易举地让人生变得顺利吗?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一些经历过微整形的女性,对一些医疗机构权威专家以及心理学专家进行了咨询,希望她们的故事以及专家们的观点能够带给读者一些启示。

找工作 拼的是颜值

“我花在微整形上的钱比第一年工作的年薪还要多。”去年大学毕业的小文是一所名牌大学的优秀学生。本以为毕业后能大展拳脚的她到一家著名外企应聘,经过两轮笔试,终于到了最后的面试。可是当她看到其他竞争者时却有些局促和自卑—等待面试的女生都长着一张精致的脸,“浓眉大眼高鼻梁”,这是小文对她们的评价。

“当时有种感觉,自己可能要落选。”两周后,小文收到了该家公司的回复—“外貌气质不符”。这个看似有些无礼的理由,将小文挡在了锦绣前程的门外。小文第一次发现,颜值高也是资本,“我想到有些长得漂亮的女生一两句撒娇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而我却要花费很多精力和努力才能达到目标,心里很难过。”

第一次领悟到“颜值”重要性的小文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貌。皮肤黑、鼻梁塌、单眼皮,这些陪伴了她24年的特点却成了她嫌弃的重点。“如果我变得漂亮,这间公司会不会录取我呢?”这个疯狂的念头在小文脑海中转了半个月,她终于决定,微整形。

通过5次微调手术,历时4个月,小文成了一个白皮肤大眼睛高鼻梁的“芭比娃娃”。“所谓无痛的手术还是很痛苦,最难忍受的还是恢复时面目全非的样子,那是我现在总是重复的噩梦。”但走在大街上拥有高回头率的她开始享受这美丽的脸庞。在5月份的面试中,小文再次来到“败北”过的外资公司应聘。几句话结束,她已经从面试官认可的表情中看到了录取的信号。果然,两个星期后,她接到了入职通知。

小文认为,微整形给她带来了另外一个人生:“提高颜值的确是个办法,也是个捷径,我不后悔当初‘改变自己’的决定,如果没有当时的果断,我或许还在人才市场徘徊受挫。”

“找工作都要看颜值,这一现实恐怕难以改变。”资深心理咨询师谢际春老师认为,作为一名女性,还是要努力让自己足够自信、能够完全接纳自己,不要让外在形象主导你的人生,“被动地做一点调整,即微整形,算是适应社会的不得已行为。”以小文为例,其实她的名校背景、个人能力才是响当当的硬件,其外貌确实会带来机会,但绝非成功的充分条件。谢老师强调说:“如果你因此得出,只要整形就能找到好工作或带来另外的人生的结论,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为爱整形 却丢了爱情

如果你深爱的人换了一张脸孔,但是她的内心如故,你会如何?

千喋和相恋7年的男友准备半年后结婚,体形一直丰腴的她在试婚纱时饱受煎熬,一双圆润的臂膀让她无所适从,只能选择密不透风的婚纱款式。看见同去试婚纱的顾客,深凹的眼窝、高挺的鼻梁、饱满的额头,她更是提不起兴趣。此时,一旁的店员好心提醒:“不必苦恼,隔壁这位是‘人造美女’,您可是自然美。”谁知,这句话非但没有安慰到千喋,反而让她动了微整形的念头。

千喋将此想法告诉未婚夫子君,却被否决。“自然美就足矣,我喜欢的就是自然的你,如果要整容成一个洋娃娃,就失去了自我。”子君坦言,在大街上看到漂亮女生的确会多看几眼,但是自己的爱人必须是“原装”的。千喋嘴上答应了子君的要求,承诺不会去整形,但私下还是和闺蜜一起去了整形医院咨询。“实在太想要那种网红的感觉。想在照结婚照和办婚礼之前变身,成为最美丽的新娘。”

千喋趁子君到上海出差,去医院接受了身体四处吸脂、打唇珠等多项微整形手术,总共花费了20余万元。本以为可以用新面孔让未婚夫开心的千喋却被现实打碎了梦想。子君看到恢复中的千喋,看着已经“变身”的未婚妻,似乎再难有亲密的感觉。

“我实在无法接受你的样子,对我来说爱的人已经不见了。你现在很好,很漂亮,会很容易找到爱你的人。”听到子君让自己寻找下一任爱人,千喋知道他们的爱已经结束,她的心里死灰一片。

“一些长得很漂亮的女孩来医院要做微整形手术,我们都会给她们做全面评估,并且要求她们最好取得家人的同意。”对于千喋和子君的矛盾,北京某医疗美容机构的金医生表达了负责且客观的态度。

谢际春老师则表示:“没有人不喜欢美女,但如果自己的女友或妻子变身人造美女,他们是难以接受的。”其实美没有一定之规,美的定义因人而异,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林黛玉,也许你眼中的美女根本入不了他人的眼。子君有受骗的感觉便是这个原因。好好的爱人,一夜之间褪去了她本来的色彩,从一个独一无二的人变成了千人一面的美女,这是他万不可接受的。而千喋的想法是存在于女性中的一个普遍心态:为了取悦男友进行的微整形,充分表达了她对男友的爱没那么信任,似乎男友只是因为外表美才爱自己。持如此心态的女性,似乎认为人人都只注重外在美而忽视了真心。她们不明白,一个真正爱你的男人,更看重的是一个剥离了浮华的纯粹的你。而一个不接受自己的人是不值得被爱的。

此时的千喋对记者坦言,“多说无益,我现在可能是个大众意义上的美女,但已经不是个美丽的新娘,一切只能重新开始。”她同时奉劝与她有相似心态的女性,“对于微调手术,我也不知道自己做的对或者不对。如果能再选一次,我可能不会这样做。”

如果可以 请还我少女的脸

小曼是一名高一学生,在艺术学校学习表演的她比同龄人更早知道“美丽”的重要性。小曼长着一张鹅蛋脸,细长的眼睛让她富有古典气息。但是,小曼却对自己的长相不甚满意。看着大街上双眼皮大眼睛的女孩,她总是羡慕地多看两眼,“如果能够变成那样就好了”。小曼偶然在出租车上看到了微整形医疗机构的广告,她开始期望通过“人工手段”让自己变得更漂亮。

“一开始,我们的态度很坚定。刚16岁,还没发育完全,做什么手术。但是,孩子一边哭一边绝食,喊着要变美。我心里特别酸楚,难道我们给她的这张脸就这么不招人待见?”终于,到了第三天,小曼的父母选择妥协,“孩子两天就喝了水,一点饭都没吃。她本身就瘦,我和孩子她爸真怕她晕倒。”

小曼的妈妈看到女儿的决心,心软之下只能同意先带她到整形机构进行咨询。到了整形机构,小曼表明要做“双眼皮埋线”和“注射瘦脸针”两项微调手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整形机构的医师并未因为小曼才16岁有丝毫的犹豫,经过简单的检查,小曼便接受了微调手术。手术后,小曼戴着遮住大半张脸的口罩回到家中。她怀着变美的梦想,在家里等待着自己的蜕变。

但是,一周后,等待小曼的却不是惊喜而是惊吓,她发现结果并没有预料中的完美。整形机构告诉小曼,做了埋线的眼睛一周后就能消肿,看出双眼皮大概的样子。可小曼的眼睛依旧是青紫的,肿得像个杏儿。在手术前,她的整形医生再三保证“微调整形”是非常小的手术,做过手术后最多三天就能基本消肿。但小曼却是另外一番体验。因为手术,她一周都不能洗脸,脸上冒出不少痘痘。“不仅是眼睛肿,连我的鼻子和脸颊都肿了,根本没脸出门见人。”小曼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天天流泪不停。

两个月后,小曼的眼睛终于消肿了,镜子中却没有出现动漫人物一般水灵灵的大眼睛,取而代之的是一双明显的“大小眼”。小曼左侧眼皮还出现了多重褶皱的情况。小曼父母带着她赶到整形机构,医生解释,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小曼的眼皮原本是内双,第一次手术并未达到最佳效果,如果想要变成明显的“外双”,只能再进行第二次微调。小曼一家人当场拒绝了医生的建议。

“在18岁之前,一个人的外貌没有完全定型,如果过早地动手术将外貌改变可能会得不偿失。”武警总医院的方医生介绍说,“很多学生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小时候是单眼皮,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变成双眼皮,所以,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建议高中以下的青少年动手术。”

而对于目前青少年进行微整形的情况,谢际春老师持如下观点:青少年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不适合做整形手术,哪怕是微整形。心理上,青少年时期尚处于自我同一性、自我概念的形成期,自我形象也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但肯定没达到稳定和成熟阶段。而且,青少年会对自我形象非常在意、敏感,同时不可避免地易受大众潮流的影响。以小曼为例,可能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她的肯定、赞美不够多,所以没能使她从心底产生与偏颇思想抗衡的心理力量,即自信、自我肯定和自我接纳。因此,家长不仅要就此问题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更重要的是,要从家长的角度,给予孩子更多的肯定和鼓励,使孩子增强自信心,避免其把过多的关注放在外表上。

“不想再过每天不敢照镜子的日子,如果可以,我想回到手术前。”小曼发自内心地感叹。原本漂亮活泼的女儿因为微整形手术失败,像是变了个人,整天闷在家里不愿出门,小曼的父母看到女儿心碎的样子感到心痛又无奈。

微整形 越整越上瘾

“我妈总是往整形医院跑,我和我爸拦都拦不住,真是吓人。”说起爱美的妈妈,小吉甚是无奈。小吉妈妈今年已经46岁,自从2014年9月,她第一次到美容院做了面部紧致手术后就迷恋上了微整形。从只是在整形医院接受微整形项目,例如祛斑、紧致、美白,到后来开始转变成了大动干戈的整形手术,割双眼皮、去眼袋、注射玻尿酸垫额头,小吉的妈妈三天两头便往整形医院跑,先后已经做了10多项手术。

说起妈妈变美,原本小吉和父亲都是支持的。中年女人有钱有时间,孩子已经长大,丈夫踏实在家,为何不将自己收拾美丽。小吉妈妈也是这样考虑,只是希望留住青春,况且身边的姐妹都争先恐后地到整形医院接受最新的项目。小吉妈妈做掉了眼袋,的确年轻了不少。在商场买东西的时候,嘴甜的售货员更是夸小吉和妈妈是姐妹,让小吉妈妈乐得合不拢嘴。而小吉却心里有些别扭,看着妈妈每个月都会有改变的脸,她不知道是应该为妈妈高兴还是难堪。“四五十岁了,不停去整形,我真是理解不了。”

“孩子长大了,不喜欢和我说小秘密,老公大部分时候像是木头人,看起电视我说话根本听不见。有时间有精力,我只是给自己找点事情做。恰恰这时候朋友们一起去做整形,我就也去了。”她承认微整形后有些上瘾,所以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整形。她曾经在一个月内,在脸上动了三刀,不得不肿着脸上下班。

就小吉妈妈微整形上瘾这个问题,金医生表示:“如果微整形上瘾,我们会建议她进行心理咨询,不要达到病态。”而对于整形手术,像是隆胸、双眼皮、隆鼻、削骨等手术都会对外貌改变较大,她也不建议贸然动刀。

而谢际春老师则从中发现了热衷微整形的中年女性的几个普遍心理原因:首先是,留住青春—这是这个年龄层次最常见的心理,很容易理解。其次是,从众—受周围同龄姐妹潮流的影响,但恐怕也有暗地里相互比较、嫉妒、竞争和较劲的部分。再次是,夫妻关系问题。一个女人如果能从丈夫那里感受到爱、关心和赞美,自然会美丽和自信,否则寻找其他方式弥补不满足和空虚也在情理之中。最后一点,就是这个年龄层的女性多数在经济上比较宽裕,客观上为微整形及整形手术创造了条件。

“身边的姐妹做得更多,像小兰她妈,花了十来万,像是换了个人一样,看起来比赵雅芝还年轻呢。”小吉妈妈说起微整形来始终兴致高昂,她坦言,做完一次整形手术后,总想着再做别的项目,因为外力改变的容貌,让她觉得一切只要给钱就能达到。

“微整形能改变人生”,从以上案例看来,这句话说得没错。但是,改变后的人生真的是我们最初希望的样子吗?一目了然的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微整形手术的简单便捷、价格适中、风险较低等因素,可以使之成为我们追求外在美的绝佳手段。但如果你要做这件事,请先评估你的目的是否有意义,是否值得为此付出。而且你要明白,微整形,也是手术,是手术就有风险,一旦失败,这个后果你是否有强大的内心和能力承担。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向往美好的容颜自然无可厚非,微整形手术本身也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问题的重点在于,我们对美的理解,对追求美的方式的把握,是否有一个正确的意识,而不是随波逐流似的人云亦云,更不可以“人做亦做”。

微整形是变美的手段,却不是唯一的手段,因为美不仅仅是外表的,更能够引发人们对你的喜爱、欣赏和信任感的美是来自于内心深处的,你的善意、责任感、自信等等,都是引人注目的美。其实,美,并没有一定的标准,而是见仁见智。也许,在爱人眼中,你就是最美的女人,又何必把自己整得像任何一个明星,却不像自己。

给自己一点儿信心,有自信的女人,没人会觉得她不美。

猜你喜欢
整形手术子君小曼
对《伤逝》人物关系破裂的分析
一颗顽固的牙齿
鼻整形手术前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闯入快快国的慢小曼
新老读者与《商界》的故事
七个花开的日子
巴西政府掏钱“帮你美”
我的前半生
偷听
经济衰退带火外科整形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