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集运形势报告

2015-12-02 14:51
航运交易公报 2015年42期
关键词:班轮运量运力

日前,上海航运交易所上海国际航运信息中心发布《2015年前三季度水运形势报告》。报告分4部分:集运形势、干散货水运形势、沿海散货水运形势和进口原油水运形势报告,《航运交易公报》将分期予以刊登。本期刊登集运形势和干散货水运形势报告。

市场回顾

世界市场

经济复苏缓慢,运需增速趋缓

据德鲁里预测,前三季度,全球集装箱海运量约为1.12亿TEU,同比增长5.6%,增速上升1.0个百分点,但三大主干航线运量增速均有所放缓。其中,太平洋航线运量同比增长1.4%,增速下降1.8个百分点;亚欧航线运量同比增长0.8%,增速下降4.9个百分点;大西洋航线运量同比增长2.7%,增速下降2.2个百分点。

大船集中交付,运力大幅增长

据克拉克森统计,截至8月底,世界全集装箱船为5192艘、累计运力规模1929.1万TEU,较年初增长5.9%,增速加快1.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7.8%,增速加快2.1个百分点。分船型看,8000TEU及以上型船732艘、累计运力规模777.9万TEU,较年初增长15.0%;同比增长20.2%。

据Alphaliner统计,截至9月7日,全球集装箱船舶闲置数量199艘、累计运力规模58.0万TEU,同比上升154.4%,占总运力规模比重约为3.0%,同比扩大1.7个百分点,其中7500TEU以上型船10艘,而去年同期仅为3艘。

租船先扬后抑,租金冲高回落

前三季度,世界集装箱船舶租赁市场行情呈现冲高回落态势。8月份多数船型平均日租金较6月份下降超过10%,其中2500TEU型船平均日租金较6月份降幅达22.2%(见图1)。

中国市场

进出口额下滑,港口生产趋缓

受外贸形势严峻影响,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出现下滑。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港口完成15661.25万TEU,同比增长4.9%,增速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4022.13万TEU,同比增长4.4%,增速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

供需失衡凸显,综合指数下行

前三季度,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总体行情呈现明显下滑走势,各航线供需失衡状况不断涌现,班轮公司多次尝试提振运价均告失败,市场上价格竞争日趋白热化。9月25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814.1点,较年初下跌23.5%,前三季度平均为917.6点,同比下跌16.7%(见图2);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为572.0点,较年初下跌45.5%,前三季度平均为777.6点,同比下跌28.5%。

欧洲、地中海航线:前三季度总体呈前高后低走势。一季度,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一度攀升至95%以上,多数班轮公司节前涨价成功,西北欧航线市场运价上升至1000美元/TEU以上水平,地中海航线市场运价超过1300美元/TEU水平。但二季度起,市场运价急速滑坡,欧地市场运价一度降至200美元/TEU左右,双双创出历史新低。三季度,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徘徊在80%~90%水平,市场运价呈现低位震荡态势。9月25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至欧洲、地中海航线运价指数分别为939.2点、873.5点,较年初分别下跌29.4%、38.7%;前三季度平均分别为1062.2点、1099.7点,同比分别下跌28.0%、33.4%(见图3)。

北美航线:得益于美国经济的稳定增长,运输需求保持上升趋势,但受运力增长过快影响,总体行情呈现冲高回落走势。2月中旬美西、美东航线市场运价分别攀升至2000美元/FEU、5000美元/FEU以上的历史高位。3月起,随着美西港口劳资双方达成协议,有效运力不断释放,且节后市场货量一度回落,供需缺口逐渐拉大,前期市场的火爆场面有所降温。同时,班轮公司不断扩大运力投入,供需关系渐转失衡并逐步扩大,虽然班轮公司多次宣涨以冀企稳运价,但前期的迅速拉升为运价下跌提供了较大空间。8、9月份传统旺季,运输需求出现回升,但无力填补上半年过快膨胀的过剩运力规模,市场运价短暂反弹后仍调头下行。9月25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至美西、美东航线运价指数分别为860.0点、1118.2点,较年初分别下跌13.1%、20.6%;前三季度平均分别为932.2点、1236.3点,同比分别下跌5.2%、1.0%(见图4)。

日本航线:长期以来的运力严重过剩局面未发生根本转变,二三季度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基本徘徊在60%~70%,市场运价低位运行。至9月下旬,“十一”长假前小高峰出现,市场运价才出现反弹。9月25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至日本航线运价指数为640.9点,较年初下跌1.3%;前三季度平均为649.6点,同比下跌10.0%(见图5)。

澳新航线:运输需求持续低迷,拖累前三季度市场行情走势接近单边下行。年初传统出货高峰并未给市场带来有效的货量提升,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维持在70%左右。班轮公司多次提涨运价失败,至7月下旬,多数航次运价跌破300美元/TEU的历史低位。8—9月,运输需求有所反弹,但亚澳运价协议组织的轮流停航计划到期后运力供给同步增长,导致运价反弹乏力。9月25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至澳新航线运价指数为595.9点,较年初下跌25.5%;前三季度平均为699.8点,同比下跌18.1%(见图6)。

南美航线:前三季度,区域内主要经济体巴西、阿根廷经济复苏进程受阻,加上主干航线淘汰运力逐级替换至南美航线,供需失衡状况愈发严重,市场运价屡创新低。一季度受春节长假因素影响市场行情总体稳定;二季度起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下滑至60%以下,市场运价急速下滑;三季度运价屡创新低,至9月底部分航次最低运价跌破100美元/TEU。9月25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至南美航线运价指数为368.8点,较年初下跌53.5%;前三季度平均为604.7点,同比下跌25.2%,均为各航线跌幅之首(见图7)。

四季度展望

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全球集装箱运输需求增长势头趋弱。据克拉克森预测,今年全球集装箱海运量约为1.79亿TEU,同比增长4.7%,增速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太平洋航线运量约为2290万TEU,同比增长3.2%;亚欧航线运量约为2230万TEU,同比下降0.4%。

运力方面,据克拉克森统计,截至9月1日,全球全集装箱船总订单量为419艘、355.6万TEU,约占现有船队规模的18.4%。9—12月计划交付的运力约达68.2万TEU,约占现有船队规模的3.5%。这些运力若全部如期交付,且不考虑船舶拆解量,预计今年的运力将达1997.2万TEU,同比增长9.5%。

若考虑延迟交付等因素,预计年底集装箱船舶运力约为1967.5万TEU,同比增长7.9%,增速同比加快1.5个百分点,其中8000TEU以上型船运力将达818.9万TEU,同比增长20.6%,增速同比基本持平,占船队规模比重约达41.6%,同比扩大4.4个百分点(见表)。

今年运力增速为近三年来的最高水平,而运量增速不断走低。据德鲁里预测,今年世界集装箱有效运力规模增速将超过需求增速约3.2个百分点。

欧洲航线:欧元区经济有望继续增长,但内部不平衡性短期内难有改观。据德鲁里预计,全年欧洲、地中海航线西行运输需求约为1514.4万TEU,同比增长0.7%,增幅下降6.7个百分点。但全年班轮公司大船投放规模颇为可观,据Alphaliner统计,年内计划交付的新船中,仅1.3万TEU以上型船就约达50艘、累计运力规模80万TEU,同比大幅增长约60.0%。四季度圣诞货运结束后,如果班轮公司未能采取较大幅度的运力收缩措施,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北美航线:美国经济复苏步伐依然稳固,但增速可能有所放缓。据德鲁里预测,今年太平洋航线东行运输需求约为1707.3万TEU,同比增长4.2%,增速放缓约2.4个百分点。而同期运力的增长压力不容小觑,预计四季度供大于需的局面将难以发生根本转变,但相对其他航线要好。

南美航线:新兴市场国家受国际大宗商品降价冲击巨大,东岸主要经济体巴西经济的衰退迹象较为明显,导致东岸航线货量严重不足,且由于运力几乎未见收缩,市场运价大幅反弹的可能性不大;西岸航线虽然货量略好,但运力增速较快,供需失衡同样严重,三季度多次提价失败已显现出在目前环境下运价反弹的可能性不大。

澳新航线:中澳航线运输需求总体低迷。运力方面,自亚澳运价协议组织轮流停航计划到期后,运力供给回升迹象已有所显现,四季度运价反弹空间有限。

亚洲区域内航线: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亚洲区域内经济的内生动力有望进一步增强,而“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的主动对接将促使各国与中国形成更为紧密的经贸共同体,亚洲区域内航线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区域内航线运输需求的增长态势也较为良好。据克拉克森最新预测,今年亚洲区域内航线集装箱运量将同比增长6.9%,增速加快0.7个百分点。但由于多数亚洲区域内相关航线处于东西向主干航线的必经通道,主干航线的过剩运力可能对其产生较大冲击,加上前三季度各大班轮公司已经加快运力布局(克拉克森统计,截至9月1日,亚洲区域内航线运力配置同比增长18%,增速同比加快15个百分点),预计年内总体运力供给规模将继续扩大,竞争也愈发激烈。

(执笔:上海航运交易所信息部 朱蓬舟 刘子佳 周翔)

猜你喜欢
班轮运量运力
云南:上半年中越铁路口岸进出口运量创4年最佳
基于联盟互租战略的近洋航线班轮舱位互租与分配优化
同类型班轮单线配船新方法研究
2月份铁路货物运输平稳有序
美丰复肥公司8月发运量同比大增
2012年1 — 9月全国铁路主要品类货物运量指标
全球集装箱船运力发展趋势
20大班轮公司占市场份额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