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成
【摘 要】所谓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就小学知识体系而言,数学思想是指那些最常见、最基本、较浅显的规律性认识或结果。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符号化思想是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概括符号化思想并加以利用,要指挥学生掌握数学符号的种类以及认识符号的方法,培养学生依形思义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建构符号思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想;渗透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还指出“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表达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来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近些年,常和教中学的数学教师聊天,当谈论及小学学生进入中学的学习情况时,都会有一个共同的话题:学生对中学“数与代数”中关于“字母符号的代数式及相关的问题解决”的学习较为困难,也就是由数的应用到符号的应用还是一道障碍。这个问题虽说是中学数学老师提出的,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也责无旁贷。其实,细想一下,也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小学教师在教学中的确有轻视对学生进行符号意识的教育,这就给学生的后续发展没有铺好路,至使学生在中学的学习中有一定的困难。
在人们的生活中,符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的表达和理解,使人们认识周围的事物,从而解决身边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例如:公路上我们时时可以见到路标牌上的指路符号,公共场所禁止抽烟的符号,地图上形形色色的不同颜色的符号……所有的这些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符号,它们能表达出各种各样的意思,依一定的规则对应着一定的事物。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生活在一个充满符号的世界里。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也有数学符号。什是么数学符号呢?美国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曾指出:“数学符号看来是一种语言,一种构造良好的语言,一种非常适合目的,简练而准确的语言。”确实,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在数学语言中,像数字以及表示数字的字母,表示点的字母,运算符号,关系符号等,都是用数学的符号语言刻画各种现实问题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有数字符号如1、2、3、4……,运算符号如+、-、×、÷;关系符号如=、>、<、≈,图形符号如□,△,等等。
这里,不是说我们小学数学老师没对学生进行符号的化思想的教育。而没有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潜藏的“符号意识”,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经历“从具体事物——学生个性化的符号表示——学会数学地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的过程,更好的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灵活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并解决生活中许多的实际问题,像《课标》上所说的,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怎样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好地对小学高段学生进行符号化思想的教学,让小学数学与中学数学接轨呢?
一、拓展教材,渗透符号化思想教育
作为小学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不要足限于教材,要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把教材编排的意图摸透,从而渗透符号化思想。比如《同分数加法》的教学,教材出示了一幅图,帮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意义和对结果的理解,学生可以用语言把计算的方法叙述出来。但教材没出示用字母来表示,这时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用字母符号来表示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既简单又方便,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符号化思想教育的好时机。只要教师能吃透教材,教学中要有对学生渗透符号化思想的意识,学生潜藏的“符号意识”就会被激活。
二、变式练习,渗透符号化思想教育
小学中,更多的练习是以数字的符号呈现出来的,长此以往,学生会对具体的数字符号较为敏感,对其它符号的理解就较为难。也就是学生的思维形成的一种定势,这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是不利的。要改变这种状态,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在符号领域进行一些变式的练习。比如出以下一些练习题。
在“△-△=A,△+△=B,△÷△=C”三个算式中,△代表同一个数,要使A+B+C=149,这个数是( )
如果☆+☆=□+□+□
□+□+□=△+△+△+△
☆+□+△+△=80
那么☆=( ),□=( ),△=( )。
这样既参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又能加深学生对运算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解题方法,渗透符号化思想
符号可以代表一个数,也可代表一个算式,也可代表一种关系。在解题过程中,如果适当地运用符号替代法去解题,不仅方便简单,而且有利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解决下面这道计算题:
(1+23+34)×(23+34+65)-(1+23+34+65)×(23+34)
当学生第一次见到这样的题时,首先选择的是按四则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对于学生的计算,我不作评价而是等待,当学生硬着算了结果后,提出要求:有一种方法很简单,你知道吗?孩子们直遥头。于是我叫学生观察这道题有什么特点?找出来。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因数中都含有(23+34)和(23+34+65),对。如果用字母来代替这两个因数,会变成什么呢?
设(23+34)为A,(23+34+65)为B,于是上面的算式就可以写成:
(1+A)×B-(1+B)×A
=B+AB-A-AB
=B-A
=(23+34+65)-(23+34)
=65
通过上面的代换法进行计算,学生一下子明白了,这种方法简单、快速、正确,这就是符号化方法运用的好处,学生会从中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体会到把复杂的算式简单化而算出答案的成功感。
在小学高段,除加强常规的符号教育(有数字符号如1、2、3、4……运算符号如+、-、×、÷;关系符号如=、>、<、≈,图形符号如□,△,等等)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渗透符号的思想意识,所谓意识形态决定行动,当我们有了这样的教育理念,才会在教育中付诸行动。当我们在教学中,在学生的练习设计中,在学生的解题思路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符号化思想的教育,让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就会与中学数学接轨。相信学生具备了较为丰富的符号思想,在接下来的中学学习中,一定会学得扎实,学得开心。endprint